青砖记:一位工匠的“古建新篇”

湘潭在线 2025-04-11 09:37:41

全媒体记者 尹义龙

在湘潭县中路铺镇凤形村的晨曦中,尹建强蹲在厂房角落,眼光紧紧盯着一块仿古墙帽的纹路。水波纹的肌理泛着青灰光泽,混凝土与砂石的精密配比让这件现代工业品透着宋韵遗风。从搬运水泥砖的司机到长株潭地区唯一仿古墙帽制造商,这位60岁的工匠用18年时间,将“古建密码”浇筑进每一块青砖,为新农村建设砌出一堵“文化墙”。

尹建强查看仿古墙帽烘干情况。(记者 尹义龙 摄)

车轮上的创业梦

2006年,尹建强还是开着货车四处揽活的司机。一次为建材店运送水泥砖时,他注意到客户抱怨:“仿古建材难找,老房子修缮得去外省淘货。”这句话像一枚火种,点燃了他的创业梦。

流转凤形村3700平方米荒地时,村里人直摇头:“搞仿古?那是老匠人的手艺!”他偏不信邪,购来最便宜的搅拌机,对照古籍图样做试验。第一批墙帽刚脱模就布满气泡,轻轻一敲碎成渣。妻子心疼他整夜蹲在厂房:“头发上沾满水泥灰,像下了霜。”

混凝土里的“古密码”

“仿古不是做旧,得让现代材料‘活’出古味。”尹建强翻开泛黄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100多次配比试验:河砂颗粒度差0.1毫米,强度降两成;色素多添一勺,青灰色就泛“死气”。最艰难时,他尝试在墙帽里加钢筋防裂,却发现锈迹会“咬”穿表面。

转机出现在2021年雨季。某天调试设备时,他误将两批不同湿度砂石混合,意外发现微潮原料能减少气泡。如今,森宏建筑的墙帽采用“三砂两水”秘方——本地河砂、石英砂、水泥按一定的比例混合,经12小时恒湿养护,强度比普通混凝土高40%。“客户说我们的墙帽‘耐得住南方的潮,扛得起北方的风’。”尹建强摩挲着样品,如抚传家宝。

青瓦飞檐下的“新农潮”

4月的厂房热浪蒸腾,10多名工人正给娄底客户赶制仿古墙帽。烘干机轰鸣声中,尹建强指着“古建花窗”生产线介绍:“这种‘福’字窗格,用模具一天能产100扇,顶上老匠人半年手艺。”去年产值破百万元的森宏建筑,如今每天发出200多个墙帽、50余条涵管,产品从岳阳张谷英村古宅修缮,铺到张家界仿古商业街。

“安装快、寿命长,一栋仿古院墙3天就能立起来。”来自娄底的采购商拍了拍发烫的墙帽,“现在湖南搞乡村旅游的村子,很多用的都是‘森宏造’仿古墙帽。”厂房外,货车司机扯着嗓子催单:“尹老板,常德的客户又加订两车货!”

5公里外,仿古凉亭里,老人们正闲话家常。夕阳的余晖轻抚过飞檐上的墙帽,将斑驳树影投在“乡村振兴示范村”的牌匾上——那里刻着一家小微企业的姓名,以及一位工匠与时代的对望。

0 阅读:3

湘潭在线

简介:湘潭市委市政府新闻信息门户网站。在这里,读懂湘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