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学会宝姐姐这两个处世哲学,再难的困境都能翻身

雨浓读书时 2022-12-06 10:30:50

1 本回导读

《红楼梦》第六十七回“见土仪颦卿思故里 闻秘事凤姐讯家童”主要讲了荣国府内两个厉害的女人(薛宝钗、王熙凤)笑对生死的故事。作为贾府的管家娘子,她们有着相似的大家范儿,也有着备受争议的冷酷。

前半回叙述了薛蟠外出从商回家后,宝钗协助他款待下人,为柳湘莲事件善后;后半回叙述了王熙凤审讯兴儿,调查贾琏金屋藏娇的过程。

相较于黛玉、晴雯等人的真性情,宝钗永远端庄稳重,把自己隐藏得极好。这是她的缺点,也是她后来成为宝玉妻子的一大优势。部分红粉觉得,宝钗早熟,心机太多,缺少青春少女的灵性。只能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当细看宝钗的身世和她的成长环境就会发现,这个柔弱的女子,其实有着最强的生命力。即使并非所愿,但她用自己的力量撑起了摇摇欲坠的薛家,贾府衰落后,又勇敢地撑起了贾家。被迫早熟的人,在逆境中越挫越勇。

我们一起看看,冷酷如雪的宝钗,究竟有多迷人。

2 死中求生,是冷酷,也是智慧

薛蟠归京的路途上遇到强盗,柳湘莲出手相救,两人结拜为了兄弟。感性的薛蟠,一直想着替柳二弟在京置办房产,操心他的终身大事,以还对方救命之恩。不成想,柳湘莲的未婚妻自刎,柳湘莲也随道人出家,去向不明。

薛蟠因为柳湘莲的失踪,伤心不已。在母亲和妹妹跟前流泪,在下人面前沮丧,谁能想到当初他几番调戏柳湘莲,被胖揍一顿,现在却如此的迷恋这位兄弟。

其实薛家整体上是在座山吃空状态。薛父早逝后,母亲溺爱,让薛蟠很少有机会直面生活的残酷。薛蟠不会做生意,也不怎么会做人。如果没有薛宝钗协助母亲在背后苦苦支撑,薛家会倒得更快。

这不,在薛蟠和薛姨妈还在为尤三姐的死唏嘘的时候,宝钗及时提醒薛姨妈,兄弟情谊固然难得,但自家的生意不能不管。薛姨妈才让薛蟠设宴款待那些跟他出远门做生意的人。用现代管理学的观念来看,让下属有归属感,是提高组织效率最有效的措施。

这些人身份低,收入也低,他们押送的货物,可能自己几辈子都赚不到。如果心术不正,与土匪勾结,后果不堪设想。宝钗深知这些人需要打点,早早地为哥哥做好了打算。

宝钗的理性和成熟与她的年龄不符,这是生活的馈赠,也是她倔强求生的结果。

她在听说金钏的死时,关注点不在同情这个丫鬟,而是在宽慰王夫人身上。在听说尤二姐死,柳湘莲失踪时,关注点在当下为薛家卖命的下人身上。她面对死亡的冷酷,其实是接受了生命的无常,死去的人固然可怜,活着的人更要珍惜当下,以慰亡灵。

歌德说,死,使善者坚强,使智者认识生,教他如何行动。宝钗冷对死亡,其实是从死中觉悟到生的力量,看透生死,才会在人生的路途中走得更远。

3 面面俱到,是心机,也是远见

薛蟠从南方带回的礼物,宝钗合理地分配给了贾府的人,就连平时备受歧视的赵姨娘也有份。黛玉的更是双份。黛玉曾经视宝钗为情敌,各种酸她。薛家母女却用了更高明的手段,把黛玉的心也收了。送她燕窝,收她为干女儿,时常关注她的身体。这对于寄人篱下的黛玉来说,是难得的家庭温暖。

宝钗的面面俱到不是装出来的,她本来就是这么一个人。她经历过生离死别(父亲的去世),也见识过生意场上的残酷,更加明白,要想维持上流社会的身份,没有强大的关系网寸步难行。

协理大观园的时候,宝钗提出把大观园自治的收入,分配给园子里的下人,既缓解了管理层的压力,又拉拢了人心。

贾母给她过生日,点戏的时候,宝钗选的全是老太太喜欢的曲目;黛玉联合宝玉排挤她的时候,宝钗识趣地退回到宝姐姐的位置;王夫人为金钏的丧服苦恼时,宝钗主动拿出自己的新衣服给她用……

最后宝玉出家,王夫人伤心欲绝的时候,宝钗仍然端着架子,安慰长辈,处理家务。这么年轻就守寡,难道她不伤心吗?在宝钗的字典里,没有“失态”这两个字。

哥哥靠不住,她就自己上马,帮助母亲料理家族生意。宝玉靠不住,她就撑起来,跟贾母、王熙凤学着管家。后来薛蟠再度入狱,她仍能理性地维持着薛家的运转,宝玉出家,她站出来成为了贾府的顶梁柱。

可以说,宝钗是贾府里最会搞关系的人之一。她融合了王熙凤的智慧,秦可卿的远见,李纨的自知,尤氏的包容,面面俱到,而又不失个人的威严。宝钗最后能成为宝玉的妻子,除了平日的用心经营,更可贵的是她长远的人生规划。

让自己的内心藏着一条巨龙,既是一种苦行,也是一种乐趣。

封建枷锁禁锢下的女性,绝大多数都成了男性的依附,像宝钗这样有长远规划,主动为自己谋幸福的女性,少之又少。宝钗失去了同龄人的灵气与快乐,却收获了稳定的人生。

宝姐姐的美,你get到了吗?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