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领导发动的秋收起义

石中毛 2024-11-07 20:48:04

“枪杆子里出政权”,是个著名论断,毛泽东提出的。毛泽东参加革命以来,目睹和亲身经历大革命的过程与起起伏伏,感同身受、分析思考琢磨出来的。蒋介石镇压共产党,共产党总结教训;尤其是毛泽东,认为:必须抓军队,进行军事斗争;共产党应该像个“军阀”,掌握军队,以军事方式夺取政权;而且,初步思考出军事斗争中,哪怕像个“流寇”也可以——这一点,后来发展成毛泽东的游击战思想。八七会议后,毛泽东拒绝去上海搞中央机关工作,“要和绿林好汉交朋友”;党中央就让毛泽东去湖南领导发动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之所以叫“秋收起义”,是因为在秋收后进行的起义;因为许多参加秋收起义的人是农民赤卫队,怎么也得等把庄稼收割后,再进行起义。起义的计划是攻占长沙,建立以长沙为中心的革命政权,就像苏联的起义模式,实际又是个不切实际、错误的计划。参加起义的只有三个团、几千人,国民党有一百多万军队。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回到湖南,在8月18日,湖南省委在改组后,于长沙市郊召开会议,讨论秋收起义。毛泽东在会上着重说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主张以共产党名义,号召人民,在湖南东部、江西西部发动武装起义。会后,参加者都去准备起义事宜;毛泽东前往江西萍乡部署起义。毛泽东在途中被国民党武装逮捕,毛泽东说他只是个赶路的;那些国民党军猜想这个人是共党暴乱分子,和其他犯人一道押着,准备枪毙掉。毛泽东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毛泽东和个国民党兵搭讪,说起是老乡,就送了那个人十几块大洋,那个人就示意毛泽东跑掉,毛泽东跑了,过了会儿,其他国民党兵发现少了个犯人,就折回四处搜查,毛泽东躲在草丛里,没被发现,那几个国民党兵就回去了;毛泽东抓紧逃跑,用剩下的钱买了草鞋和雨伞,去领导起义。

9月初,毛泽东在江西安源的张家湾召开会议,讨论秋收起义。参加起义的人员有两部分:一是原准备参加南昌起义但没赶上,是属于原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的总指挥部警卫团;另一部分是湖南湖北的农民武装赤卫队和安源煤矿的工人武装。湖南省委将起义的领导机关分为两个,一个军事机关、一个党的行动委员会。军事机关是“前敌委员会”,“前委书记”是毛泽东,是起义的军事指挥机关。“行动委员会”是起义地区各级各个党委负责人,易礼容为书记。会议决定,1927年9月9日破坏粤汉铁路、株萍铁路,11日各县起义,16日长沙起义。这次起义不再用国民党国民革命军的番号,将起义部队统一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卢德铭任总指挥,余洒度任师长,下辖三个团:原来的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编为第一团;安源工人纠察队、矿警队和萍乡等地的农民自卫军编为第二团;原武汉警卫团一个营和浏阳的部分工农武装编为第三团。参加起义的部队共五千多人。起义前,还收编了当地的土匪武装一个团。起义部队先在各县起义,然后夺取长沙。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爆发;起义部队首先破坏了长沙的两段铁路,切断了国民党的交通运输。

起义开始了,第一团从江西修水出发,进攻长寿街镇,在9月10日占领了平江县龙门厂。这时,起义部队中的邱国轩部叛变了;第一团攻打长寿街时,邱国轩率部突然袭击起义部队,致使第一团腹背受敌,损失惨重,一下子牺牲200多人,损失步枪200多支,团长钟文璋失踪,第一团被迫向浏阳撤退转移。第二团在安源起义后,攻打萍乡失败,向西攻占了老关、醴陵,又折向北占领浏阳。第二团麻痹轻敌,于9月16日被国民党包围,部队被打散,只得突围,然而只有少部分,大部分牺牲。第三团在9月11日于铜鼓进行起义,占领了白沙镇;12日又占领了东门市。9月14日,被国民党军两路包围,被迫向上坪撤退。三路起义军都受挫失败了,毛泽东认为按原计划攻打长沙是不可能的,当机立断改变计划,不再攻打长沙;通知三路起义军到浏阳文家市集合。

1927年9月19日,三路起义部队到达湖南浏阳县文家市;都疲惫不堪,士气有些低落。当晚,前敌委员会召开会议,毛泽东认为“我们面对的是敌人比我们强大许多倍,如果按原计划去攻打长沙,是以卵击石,肯定是失败的,甚至有可能全军覆没;现在要做的是保存实力,去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去。在农村坚持武装斗争,发展壮大革命队伍。”与会者大部分赞同毛泽东的观点,有的提出异议,可是残酷的现实摆在那里;会议决定改变原计划,向农村进发。9月20日,起义部队1500多人,离开文家市,向南部进发。9月23日,起义军在江西萍乡芦溪镇遭到国民党军伏击,牺牲几百人,总指挥卢德铭牺牲;卢德铭,是黄埔军人,时年二十几岁。9月25日,起义军冒着雨攻克莲花县城。9月29日,起义军到达永新县三湾村。

起义军到达三湾时,已不到一千人,而且官多兵少、思想混乱、纪律很差,毛泽东决定进行整编,就是著名的“三湾改编”。毛泽东提出“支部建在连上”,加强军队中的党建工作;余洒度等人提出疑异,毛泽东耐心解释,“支部建在连上”可大大增加军队的战斗力。还有“官兵平等”,以前在旧军队,官长打骂士兵,士兵毫无人权可言;毛泽东不准军官打骂士兵,而要尊重士兵,平等如兄弟。毛泽东让余洒度召集部队在枫树坪下集合,毛泽东说“同志们!敌人只是在我们后面放冷枪,没什么了不起,大家都是娘生的,敌人有两只脚,我们也有两只脚。贺龙在家乡两把菜刀起家,现在当军长了,我们有近千人还怕什么?大家都起义暴动出来了,一个人可以当敌人十个,十个战士可以当敌人一百个,有什么可怕的,没有挫折和失败,革命是不会成功的!”接着,毛泽东宣布整编:将第一军第一师缩编为一个团,下辖两个营十个连;第二,党组织建在连上,设立“党代表制度”,每个排有党小组,每个班有党员,营、团有党委,毛泽东领导“前委”;第三,连队建立“士兵委员会”,实行民主制度,官兵平等、经济公开,等等。初步形成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实际决定着革命的成功,有别于旧军队。许多军官和士兵走了、跑了,甚至互相问“你走不走?”、“你准备上哪儿去?”最后连师长余洒度也走了。他们主要是从个人的出路想的,认为起义失败,共产革命也没有成功的希望;实际是经不起失败的考验。

在那种情况下,整编与改编,可想而知有多么重要。毛泽东又从基层发展了批党员,充实党组织力量。走了的走了,留下的更坚定了。毛泽东提出“党指挥枪”,也有个人的利益考虑:毛泽东是前委书记,是党的领导人,不是军队的领导人,要想掌握军权,自然需要倡导“党指挥权”,而且“支部建在连上”,那样,毛泽东才能掌控军队。

“三湾改编”后,毛泽东决定向井冈山进发。

2 阅读: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