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转化不成钱的事物事情,都是没用的

石中毛 2025-04-27 16:04:47

现代社会已经商品化、市场化了,万事万物都是以“钱”衡量的;人们如果赚不到钱,就意味着寸步难行、饿死困死;相反,只要有钱,是任何事物都可以买到的。

所以,只要是法律范围内、人应该好好地赚钱挣钱;这样,就“什么都有了”。

因此,任何事物都必须应该能“转化成钱”,如果转化不成钱,都是没用的事情。

尤其是青少年儿童的那些“兴趣爱好特长”培养,诸如跳舞、弹钢琴、画画、书法、武术、球类、唱歌等等;这些,应该能“转化成钱”,就是孩子长大后,这些技能、特长,能投入到市场、能以此赚到钱,哪怕是“业余、副业”。如果不能因此赚到钱,那么,什么兴趣爱好特长,都是最没用的,不过是“跟风”、白给培训班花钱;家里如果有点钱,还好说,如果是普通家庭,这些开支,都是“闲着没事做”。

但是,如果能预计、在孩子长大后,这些技能、能成为赚钱门路,就算不是专业人士,是业余赚钱,那么,这是极其有用的;这些开支花销,没有白费;因为能赚到钱。

至于“陶冶情操”、“培养气质”、“砥砺人格”等,这些是最虚妄不实、没有任何用处的。情操、气质,能带来钱吗?如果“情操”确实是以此赚到钱,那也是有用的;但现实生活中,“商品”才能转化成钱,“情操”一文不值。

卖画、卖字,是画作成为了商品,进行市场交换、赚到了钱;如果是出于其它非营利性的目的动机,乘早不要花“冤枉钱”了,还不如吃了喝了。

成年人,也是一样;所做的事情,如果能“转化成钱”,那是有用的;转化不成钱的,都是没用的。

就是钓鱼、打猎,也应该市场化运作;鱼、猎物,能卖成钱,至少,自己可以吃。这样,才有些用处;情怀、消遣、格调,这些没有用,能转化成钱的话,是有用的。

哪怕赌博,如果能赌到钱,也是可以的;但是,最不要抱着“自己只是玩一玩”、“不是以钱为目的”,这样,就是没有用的。

无论创业做生意、还是打工、亦或是文艺工作,都永远应该把钱作为第一目的,进行市场化运作。不然,是做了些“无用功”,目的目标就出了问题,怎么会不赔钱、不失败。

当然,还有其它目的,尤其是一些高尚的、道德性的目的,但是,这必须是“从属的、次要的”,主要的目的、必须是钱、为了赚钱挣钱。

也许有的人士说自己“清高”、“不谈钱”、钱“俗”;但是,不看看现在是什么社会吗?是“金钱社会”,一切都“商品化”了,连和尚尼姑都是“职业”;一个人如果不去赚钱挣钱,可想而知面临的将是什么。

至于说“古代淳朴、那时的人们有理想信念”等等;但是,那是“原始社会、农业社会”,钱的作用功效没有那么大;现在,是赤裸裸的商业社会、资本社会,“无钱寸步难行”,不饿死就万幸了。

如果说准备“吃救济”、“五保低保”、“乞讨”,如果能受得了社会相关的“凌辱”、“鄙视”,就那样去吧;况且那样仅是“饿不死”而已。

马克思论述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货币金钱自然消亡了;但那是“未来”,还遥遥无期;现在是共产主义社会吗?社会上不存在“钱”吗?

不仅个人是这样,整个社会、行政、各项“事业”,都应该“市场化”。既然“钱”那么重要、有“功效效用”,因此任何政策、路线、施政,都应该考虑到“经济效益、盈利金钱”。

办任何一件事,首先应该想到能给社会公众创造多少“金钱”,至少是有利于人们“赚钱”,即“经济效果”;而不是其它什么虚无缥缈的目的动机,诸如“阶级斗争为纲”、“君臣大义”等等;这些,不会有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所以就是没用的、效益不大的。

而且,所有事物的价值、意义、功绩,都应该以“钱”衡量。值多少钱、赚了多少钱、总产值是多少钱等等;这样来确定一个事物事情的“价值、所值”。

因为现代社会、就是这样的社会,不过是顺应潮流、“求变”、适应社会;如果不这样“改变转换观念”,只有被无情淘汰,个别人成为恐龙那样的生物、遭遇。

所以,与其消极的骂社会、恨“金钱”、叹息女人“物质爱钱”,还不如积极地去赚钱挣钱。

既然现代社会“钱”这么重要、任何事物都可以买到,有钱人拼命“炫耀”、人们也都追捧崇敬有钱人;那么,青年朋友为什么不去好好的赚钱呢?

如此,自己从事的任何事情、工作,就应该都能“转化成钱”;不然,就是那没用的、无用的。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