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贸易代表电话打给中方,特朗普给出30天宽限期

兵说深耕战争史 2025-03-31 02:32:28

谈崩了?美国贸易代表电话打到北京,特朗普对中国发出“最后通牒”,给出了最后的30天期限。然而三大问题无法谈拢,特朗普的警告就注定徒劳无功,为何还要接二连三的找上中国?两国关系又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呢?

据新华社报道,北京时间3月26日,中美中方经贸牵头人应约和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进行视频通话,就中美双方关切的关税、贸易等问题进行磋商。在此期间,双方就中美关系稳定有利于两国利益达成了基础共识,并希望在此类领域的后续问题上保持积极沟通。

通常情况下,发起邀约的一方有求于人,“应约”一方则占据了谈判主动权,然而在中美这段复杂的地缘关系上却并不适用,这一点可以从格里尔趾高气昂的态度中就能看出来。

此次通话中,格里尔不仅大谈特谈中国对美国采取了所谓的“不公平和反竞争”的贸易政策,并传递了特朗普接下来的战略计划,即:推动国内投资和生产力、强化美国工业优势、保障美国经济和国家安全,丝毫不提及特朗普上台两个月以来都做了什么损害中方利益的事情。

对此,我国也不惯着美国的傲慢,外交通稿中双方达成共识的总结只用8个字概述同意保持继续沟通,并从三个方面对美国发起质问。

首先,芬太尼问题。在中美通话前,美国共和党参议员戴安斯被特朗普任命为“特使”,先一步来华探口风。他曾直言不讳的将美国“芬太尼危机”和中美关税问题挂钩,宣称如果中方不能协助美国解决该问题,那么对华加征额外关税的问题也不会解决。

此次中美贸易代表通话,格里尔依旧咬死这一点,试图逼迫中方让步。对此,我国明确回应,美国境内阿片类药物泛滥的根本原因,是美国自身监管体系不到位导致药品泛滥,是美国对内治理失能、医疗体系弊病所导致。美方无视自身问题,却对中国挥舞“关税大棒”,这是推卸责任的表现。

其次,美国两届政府对中国发起的“301调查”。早在去年12月底,即将下台的拜登签署了一项针对中国芯片行业的“301调查”,旨在削减中国在芯片领域的崛起速度。按照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评估,中国会在未来3~5年时间里,“占领”全球50%的成熟节点半导体制造产能,让美国陷入对华供应链依赖的“陷阱”。

特朗普上台后,不仅对拜登一众班底展开猛烈报复,还几乎推翻了拜登任期内所有通过的政令,但这项针对中国芯片的301调查却保留了下来。这意味着特朗普不仅想打贸易战,还想打科技战,再加上美国对菲律宾、日本这些国家部署中程导弹的威胁性举动,以及美国近期曝光的“对中国作战计划”的丑闻,不排除特朗普已经将军事威胁提上日程。

最后,除了对中国及其盟友大肆制裁之外,特朗普政府还在炮制所谓的“对等关税”,这种看似合理但实则对美国绝对有利的政策,也揭露了美国经济霸权和单边贸易保护主义的恶劣举动。值得一提的是,如果特朗普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对等关税”,那么中美贸易战将正式进入倒计时。作为美国认为的“最大威胁”,中国商品关税制裁还没有抵达特朗普给出的最高60%预期值。

在他上一任期,我国还能通过对其他国家出售商品,绕开美国制裁并继续将商品出口到美国,但“对等关税”是典型的无赖打法,留给我国的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向特朗普妥协,接受适当削减的关税额,并前往美国建厂,提振美国经济、贸易和制造业;要么就是出口转内销,真刀实枪的和美国干一仗,看看是中国市场更耐受,还是美国市场更经打。

当然了,在我国给出了明确的三个核心关注问题,并做好了相关预案后,特朗普短期也不敢正面和中国交锋。毕竟中方在第二轮关税反制中,对美国农产品造成的杀伤力已经动摇了特朗普的民调基本盘,一旦支持他的美国农民认为特朗普执政失能,美国摇摇欲坠的股市也很难扛住压力,最终加速美国衰败,而不是“让美国再次伟大”。

所以,特朗普再次喊话中国,宣称4月2日对所有美国进口汽车加征25%的永久额外关税的时间不会变,但却暗示中方,可以给进口汽车的零部件给予30天的宽限期,并强调只要企业在美国建厂生产汽车,就不会遭受任何关税制裁,甚至还能得到美国政府的补贴。

这其实就是在变相逼中国做最后选择了,30天的倒计时是特朗普给中方留下的谈判空间。这不仅反映了特朗普对中国施压的执政计划从未改变,也预示着特朗普在对内改革和提振制造业方面遭遇的阻碍,以至于用这种“剑走偏锋”的极端想法实现“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目标。

只可惜,特朗普已经将自己置身于全球的对立面,30天倒计时施压的不仅仅是中国,德国等欧洲国家也在特朗普无差别攻击的范围内,但这样一来,中欧联手的契机不就摆在面前了?这场大戏的帷幕才刚刚揭开,让我们静待局势走向。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