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掉亲密关系的元凶之一—负面标签

俊驰看情感 2024-08-17 16:40:36

看过一句话说“人的负面标签都是在自己成长大环境中被贴上的,久而久之就被认为是真实的。”

亲密关系里,负面标签的危害,是潜移默化中,能把伴侣摧毁成一个你最讨厌的人,以及变成你最不希望他成为的样子。

一、什么在潜移默化扼杀你们的感情?

有些女性聚在一起就吐槽伴侣如何糟糕:“他就是懒,什么活都不干”“他就是没责任心,对孩子的吃喝拉撒不闻不问”“他什么都不会干,简直是个成年巨婴”……

这些话熟悉不?是不是也曾从你的口中说出过,而且你的碎碎念已经成为日常,不仅说给朋友,还会经常说给另一半。

结果你会发现,他真的就越来越懒,越来越甩手掌柜,越来越依靠你的巨婴,于是再次印证了你的负面评价,对方就是这样的人。

可其实你不知道的是,原本他也曾努力做过很多改变,也曾主动回家做家务,看到孩子哭了饿了也会伸手照顾,也曾研究过菜谱,想要尝试给你做几道菜……

只是一次次被贴上负面标签,一次次解释无力申诉,一次次的被不信任、被否定,最后索性躺平摆烂,变成你口中那个贴上标签的样子。

所以,亲密关系中最扼杀感情,也最愚蠢的行为,就是给伴侣贴负面标签。

二、为什么贴负面标签会毁掉亲密关系?

我之前也被贴过负面标签,有次跟我老婆因为一件事发生争执,她批评我说“你不就懂心理学,所以就喜欢诡辩,强词夺理。”

吵架当然都要讲自己的立场,可她说我用专业知识强行扭曲事实,那我就很冤枉、很无语了。

于是,我就解释我不是她理解的那样,可我越说,她越二次贴标签:“你看看,你就是一副无理硬装有理的样子。”

真的是一个闷拳打死我,我解释吧,她说我强词夺理;我不解释吧,她认为她的标签贴对了。

所以,后来每次吵架,我还真就喜欢用专业知识反驳她,找她的逻辑漏洞攻击她,内心的想法是“既然我解释也当辩解,那就如你所愿好了。”

这件事也间接反映了一个现象,为恋人贴标签,会不知不觉引导对方的行为靠近这个负面标签。

心理学有个“贴标签效应”,是指“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

心理学家克劳特曾做过一项实验,他为慈善事业捐款的人标上“慈善的”或“不慈善的”标签,另一些什么都不标。

后来,再次捐款就会发现,第一次捐了钱被标签为“慈善的”人,比没有标签过的人捐得要多,而第一次没有捐钱被标签为“不慈善的”人比没有标签的贡献更少。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贝克尔曾说“每个人都基本遵循一个知行合一的本能,当个体被贴上某个标签的时候,那么他的言行举止都会不由自主地按照标签上的内容进行”。

所以,你给对方贴标签,就是在间接形成一种心理暗示,渐渐内化为对方的自我认知,让他为了保持角色设定的统一,而成为你口中形容的样子。

三、如何正确经营亲密关系?

1.学会鼓励伴侣,及时肯定对方的正确可复制行为。

为什么我们要给伴侣贴负面标签?是因为我们的需求没有被满足,我们对伴侣的期望没有达到,于是就会说一些指责伴侣的话,以此来宣泄情绪,以期对方做出改变。

但其实有一个更为明智、聪明的做法,就是给伴侣正面的鼓励,采用阳性强化法,通过鼓励来激发你想让伴侣去做的行为,强化正确的行为。

而不是打压和否定,贴负面标签是一种否定,是阴性强化法,强化负面的行为。

这在心理上也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指的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

放在两性关系中,就是对伴侣正确可复制的行为进行及时的夸奖和肯定,让他内心受到鼓舞,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

而他为了尽力达到我们的期待,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会愈发朝着你肯定的方向发展。

比如,你想让伴侣多做家务,就在他某次刷碗扫地的时候,开启连环夸,让他感觉这种行为是正确的,是有价值感的。于是,为了再次获得这种支持感,下次他还会主动找活干。

2.进行非暴力沟通,多说客观的事实和感受,少做评判。

贴负面标签,是无效沟通中的一种方式—“主观评判”。

比如,“你电话不接微信不回,你就是有别人了。”“纪念日你都不送我礼物,你根本心里没有我。”“你天天说话那么横,你想冷暴力分手吧。”

这些话表面像是一种沟通,一种询问,实际上是在不了解情况下,就给对方下了定义,做了判断,贴了标签,把自己的主观臆断当成了客观事实。

这时候,对方反驳,就可能会争吵,对方不反驳,就等于默认,于是,你无形中就把沟通的渠道堵塞了。

记住:一定不要带有任何评判,因为任何的评判,都会让对方产生逆反、防御甚至敌意,反而会导致沟通和亲密关系的失败。

亲密关系最有效的沟通方式,是心理学家马歇尔ž卢森堡博士提出的“非暴力沟通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你可以跟伴侣如实的描述事实,表达自己的感受,然后直接提出你的需求,同时也要真诚倾听对方的感受和需求,这样沟通才是双向的,才能顺利的进行。

比如:“最近打电话你都不回,这让我很难过,你发生了什么事情吗?可以说给我听吗?”

“每天都是我做家务,我上班也很辛苦,你可以回家主动分担一些吗?”

前面是事实的陈述,让对方看清发生了什么;后面是清晰说出你的感受,让对方知道你的负面情绪;最后给出你希望他怎么做,表示你倾听的愿望。

你看,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对方,是不是沟通的闸门就打开了,互相的谅解就达成了。

最后,用句广告语结尾:"Labels and designs are only for cans ,not for people。"翻译过来就是,罐子才该有标签和设计,人不该有!



作者: 深刻如此,二级心理咨询师;EFT受训伴侣治疗师;亲密关系书籍《认识爱,重建亲密关系》作者(书籍曾获当当网两性关系新书热卖榜第1名),马歇尔博士书籍《非暴力沟通·两性篇》《非暴力沟通·情绪篇》译者/校译者;有问题可以私信咨询我~

0 阅读:0

俊驰看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