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奥妙,尽在《阴符经》

零零看文化 2024-12-03 09:03:00

图片来自诗词心法

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此语尽显天人合一之深邃境界。仿若《周易》中“与天地相似,故不违”所云,人若能法天地之理,以心体宇宙之宏大,以念察万物之幽微,则举手投足皆合道韵。

宇宙之奥秘、万物之兴衰,似可于掌上权衡,于自身运化。如庄子逍遥游于天地,以心御神,洞察自然之变。人当修心养性,使自身与宇宙相呼应,以包容万物之心,纳阴阳变化之理,于内在的精神世界里,感悟宇宙万化的无穷生机,从而掌控自我命运,与宇宙同流共转,方得此中真意。

图片来自诗词心法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人性有巧有拙,巧者玲珑善变,拙者质朴厚重。“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巧者应如大智若愚般伏藏锋芒,不肆意张扬,以防“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拙者亦能藏其钝塞,于默默中积累沉淀,似潜龙在渊,待时而动。伏藏非虚伪掩饰,而是一种处世智慧,收敛过度的显露,于谦逊内敛里洞察世事、修身养性,使自身在岁月磨砺中,以平和且深邃之态应对万千境遇,达致“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境界。

图片来自诗词心法

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此语蕴含深刻的养生与处世智慧。

饮食遵循时令,如《黄帝内经》所讲“不时不食”,可使身体各器官和谐运作,因应自然节律调理百骸。春食芽、夏食瓜、秋食果、冬食根,顺时摄取天地精华,滋养身心。行事把握时机,机者,动之微,吉之先见。正如《周易》云“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洞察事物发展的微妙契机并适时行动,便能使万事万物安稳顺遂。不急躁冒进,亦不错失良机,以平和且敏锐之心应对生活起伏,于动静之间达致身心与外界的和谐安宁,悟得自然与人事相契之妙道。

图片来自诗词心法

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此语蕴含深刻修身与处世之思。九窍为人体感知外界之门户,易受邪念侵扰。《道德经》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即言外界诱惑之害。而“三要”,或为眼、耳、口,把控此三者之动静,实乃关键。如曾子“吾日三省吾身”,时刻警醒自身言行,于视听言动间守正持中。目不迷于五色,耳不乱于五音,口不吐妄言绮语,以静制动,制心一处。则能使内心澄澈,不为外邪所动,于纷扰尘世中,守得一方宁静,达致修身养性、正心正德之高境,此乃古人智慧之结晶,亦为后世修身之圭臬。

图片来自诗词心法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

奸生于国,时动必溃。

火自木中而生,其盛极则祸至而木毁,此乃自然之理。犹如奸佞之人于国中生,一旦时机成熟,其恶行发作,国家必遭溃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奸佞初萌时,若不能洞察防患,养痈遗患,终致大患。昔者唐玄宗时,李林甫口蜜腹剑,在朝弄权,初时未觉其害,待安史之乱起,大唐盛世倾颓。可见,为政者当有明察秋毫之智,见微知著之能,于奸邪初现之时,便以刚正之策制之,绝其滋长,方能保国家长治久安,此亦为居安思危、防患未然之要义。

图片来自诗词心法

至乐性馀,至静性廉。

此语蕴含深刻的修身智慧。至乐之境,如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内心盈满愉悦,不为物欲所拘,天性得以自在舒展,精神宽馀。而至静之时,仿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之境,心灵沉淀,于静谧中洞察自我,不为世俗功名利禄所动,守廉洁之操。

古之君子,常于山水间寻至乐至静。陶渊明归园田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田园之乐中尽显性馀,于质朴宁静里坚守廉洁。此二者,实乃修身养性之双璧,能于乐中不淫,静中不寂,方可使性灵纯粹,德行高迈,于纷扰尘世中立于不败之地,为后世所敬仰效仿。

27 阅读:2038
评论列表
  • 《先天一炁,无始无终》 一靈冲飞如疾风,方知万般皆是空。 睁眼犹如隔世中,原来见到旧家翁。 庄周梦蜨衍鲲鹏,孙猴西游闹天宫。 释迦悟道称大雄,凤凰涅槃鲤化龍。 李耳出关没影踪,夜半陳摶炼睡功。 七十二贤個個聪,提肛守玄执圭同。 却说世事黄粱梦,又闻眉间不老松。 但看今朝乌云浓,哪知午后太阳红。 无数豪杰埋荒冢,几多流星划苍穹。 大道无私皆为公,盘古挥斧破鸿濛。 ~~~四川南充顺庆舞凤俗人范氏 原著(随缘)

    道龙天地 回复:
    福生无量天尊。愿一切安好[作揖][作揖][作揖][作揖]
  • 2025-03-02 11:32

    福生无量天尊。愿一切安好[作揖][作揖][作揖][作揖][作揖][作揖]

  • 《心生万万法,一靈所集化;神话即神化,话中阐造化》 心生万法生,心灭万法灭。心即是靈,一靈所化耳!识神用事,元神(即靈)不明(即无法出窍显露);元神(即靈)既明(即出窍后显露),识神即无(即感知不到)。元神为体,识神在用,本是一物,一体一用,共同作用,成其人身,合成宇宙!修真之道亦即寂灭法门。即:寂灭识神独露元神,与“转识为智”同。(此智即根本智=心=佛=元神=仙=靈=魂,称谓不同而已)。寂灭法门的的宗旨即是“寂灭识神以达到显露元神之目的”!常言所谓的去二意,扫三心、飞四相,除五蕴(亦即五阴),灭六贼等等无一不是对其的诠释!所以教门宗派里面有”无相无念为宗”之说,便是对其的体现!《六祖坛经》里有言:(五祖)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己)本心,见自(己)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也明确指出了“修行修真”的终极目标即第一义谛:明心见性=明见心性(即本性或本来面目)=通过修真见到自己的靈或魂或佛性或元神。《达摩祖师传》影片里达摩对空智和尚亦有言:看那看不到的东西,听那听不到的声音,知那不知的事物,才是真理!无一不是言“它”! ~四川南充顺庆舞凤俗人范氏 原著(随缘)

  • 2024-12-03 23:12

    [赞][赞][赞]

  • 2024-12-10 14:44

    美!!!

  • 2024-12-10 09:58

    [点赞][点赞][点赞]

  • 2024-12-12 22:16

    阴符经和宇宙奥妙关系不大,还尽在?零零看文化比较没文化。阴符经和道德经是中国经典的并列第一,讲的主要都是人的事,借天和道阐述之而已

    明月清风 回复: 道释儒法兵墨纵横
    外来的,佛家和耶教等一样
    道释儒法兵墨纵横 回复:
    老百家是诸子百家,佛教释家其实已经成了先秦老百家之后新百家的代表之一

零零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