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人口增长到四亿,真的超越了前面的历朝历代?
现在吹清真的是毫无门槛了,一张图就能把大清吹得神乎其神。要么吹疆域,要么吹人口,万变不离其宗。

清末百姓真实照片
你们能不能换换花样吹?增长比例、世界占比、生产力水平、人口统计方式、食物棉花等等都闭口不谈,就只看四亿这个数值大,就代表厉害?
好,今天淮下书生就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来扒一扒咱大清人口增长到四亿的底层逻辑!
先说纵向对比。如果你只看四亿这个数据,确实挺唬人,毕竟之前历代确实没有达到四亿的。然而,你能发展成四亿,你得看看前一朝给你留下了多少人口这个初始值。初始的人口基数不一样,增长率就不一样,你就不能只凭结果来狂吹。
那么,明朝留下多少人口呢?葛剑雄老师推测过,1600年明朝的实际人口约为2亿人。甚至还有国外专家推测,明朝巅峰人口接近3亿人。
上期有人说,谈明朝人口不看史书,就靠推测。看史书也行啊,清修《明史》里写明末张献忠屠川6亿,那按照这个比例,大明人口总数不得起飞了啊!

清粉质疑
所以说,读书是要思考的,不是单纯硬盘拷贝!
回到明朝人口这个问题上来,咱也不说3亿了,就拿2亿人来算,明末2亿人,清朝4亿,也就是翻了一倍,这个增长比例显而易见,并不高。
有清粉肯定会说了,我大清初年人口不是2亿,是9000多万,甚至像刚刚那个截图里的人,为了吹清朝人口增长的成就有多么了不起,故意压低清初人数,说清初只有5000万人。

清粉吹清朝人口
明末2亿,清初5000万,那这中间1.5亿人哪去了?神秘消失了?消失的他?现在一想明白了,怪不得《明史》说张献忠消除6亿了,合着老张成了平账大圣。人口消失的部分,由西王买单呗。
老张啊老张,垂死病中惊坐起,责任全在你自己。你抗清死了,却仍然被大清榨取着剩余价值,仍然在《明史》里发挥着光和热。
吹人口我不反对,但你能不能好好做做功课再吹!故意压低初始值确实能显得四亿的艺术成就很高。但这难道不也间接告诉世人,你大清消除了好多人。怪不得《明末清初人口减少之谜》这本书的第四章,说大清消除了2.4亿人口。

《明末清初人口减少之谜》记载
消除的人口和增长的人口差不多,这让我想起了《四库全书》,收录的书籍和毁掉的书籍数量差不多,野蛮果然体现在方面方面!这种拆了东墙补西墙的行为,也只有清吹们想得出来,毕竟能赢就行。
事实上,清初的真正人口,葛剑雄老师就推测过,在1655年,明清交替、清朝尚未一统之时,全国人口也有1.2亿。
咱们也不说1.2亿,咱们就当它9000万。然后,我们也不欺负大清,我们从历史上的各个朝代中,挑选一个天天被你们诟病、抹黑,天天被你们叫成矬宋弱宋的宋朝来进行对比。
宋朝初年,经过唐末藩镇、五代十国的战乱动乱,人口只剩下3000万。经过北宋164年的发展,到了1124年,北宋人口达到了1.26亿。因为北宋是被外部入侵直接攻破国都而戛然而止的,因此,1.26亿并不是最终上限。

北宋疆域巅峰
那么,我们就按164年的时间线计算,北宋巅峰人口是初始值的4倍。
清朝从1644年入关开始算,164年之后是1808年,我们再多给12年让大清发展,也就是1820年。
为什么是这一年呢?因为1820年是所谓的清朝疆域的巅峰,也就是1316万平方公里。这时候鸦片战争还没打,也没有太平天国运动,清朝国力达到巅峰。这时候清朝的人口是3.5亿,是初始值9000万的3.88倍,如果初始值算1.2亿,那就是初始值的2.9倍。

清朝人口统计表
这个比例你们会对比吧?也就是说,咱大清的人口增长比例,其实连弱宋都不如。
你以为这就完了,你要知道,清朝和北宋朝相差约680年,制度、科技、社会生产力等等,应该遥遥领先宋朝。
别的不说,清朝雍正搞了摊丁入亩,丁税并入田赋,不单独征收丁税,再统计人口时,也就没必要隐藏丁口了,所以啥也不干,光从账面上也会增长。

摊丁入亩
其次,玉米、红薯、土豆这些粮食作物,虽然在明末就传入中国,但在清朝得以推广。它们相比传统粮食作物,要么产量高,要么更能适应恶劣环境,可以在更贫瘠的土地上种植。
我小时候家里种地,玉米、红薯这些作物,都是种植在田埂边上或者空余旱方,不影响田里水稻小麦的种植。因此,虽然它们在粮食总量中占比并不高,但却可以穿插弥补传统口粮的不足。

玉米、土豆、红薯
还有,随着河流带来的泥沙淤积,清朝的海岸线要比宋朝更往海里推进。
你像我老家盐城,宋朝时期,盐城县城距离海边不到二里远。盐渎就是因为靠近海边,盛产海盐而得名。到了清朝乾隆年间,盐城距海边已经有100里远。

宋朝海岸线
海岸线向海里延伸,就会带来了新的耕地。你像我们盐城的射阳县,完全就是明代以后逐步成陆的,宋朝时就是汪洋大海,而今天射阳大米是非常有名的。
也就是说,清朝要比宋朝多了很多优质的耕地,这是时代带来的红利,非人力可为也。

清朝海岸线
另外,1700年以后气候回暖,南方双季稻、三季稻得以推广。这些耕地增多、粮食作物变化带来的粮食增收,都有助于人口增长,这些都是清朝领先宋朝的优势。
除了吃,穿和盖的方面也有进步。之前有一个清粉博主讽刺宋朝穿纸衣服,我还出了一期视频去辟谣!棉花是在明太祖大规模推广种植后,明清棉衣棉被才被大规模使用。也就是说,在保暖御寒这一块,清朝也要强于宋朝。

宋朝纸衣服
理论上温饱都要比北宋强,但人口增长率不如北宋,只能说明压榨太狠。
最后,就是世界占比。汉朝人口6300万,同期世界人口1.7亿,占比超过37%。唐朝人口8050万,世界人口2.2亿,占比36%。北宋巅峰时期人口占世界40%左右。明朝人口2亿,世界人口5.6亿,占比35.7%。
而清朝1900年人口4亿,世界人口17亿,占比23%。你能很直观地感受到,清朝的四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要远远低于历朝历代。也就是说,你大清人口要发展成六亿多,才能达到之前历代36%的世界占比。
另外,清朝疆域也是清粉们经常吹的,是1300多万平方公里,北宋的疆域面积正常是280万平方公里,巅峰时期也就300多万平方公里,清朝是宋朝的4倍多。也就是说,清朝疆域面积世界占比疯狂增长,人口世界占比却疯狂下降,你告诉我这有什么好吹的?

1820年清朝疆域巅峰
《中国人口三千年》这本书指出,应以估计顺治十二年1.19亿人口为基准,到宣统三年的4亿,年平均增长率仅为4.7‰,远远低于西汉,也不见得比历朝历代高。
再说横向对比。1600年,加拿大20万,英国500万,德国1200万,大毛1520万,印尼850万。
300年后的1900年,加拿大525万是原来的26倍,英国3750万是原来的7.5倍,德国4300万是原来的3.58倍,大毛1.06亿是原来的6.9倍,印尼3800万是原来的4.4倍。
1800年老美530万,120年后的1920年为1.06亿,是原来的20倍。
所谓清朝人口爆炸,其实就是几千年世界文明发展之后,全球人口增长的一个总体趋势。清朝只是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着持续增长,和世界其他一些国家相比,增长率并不高。这和生活美满富足毫不相干,说比历朝历代都强更是无稽之谈。

清末百姓照片
你别光看四亿数值大就觉得很强,扒开外表看底层逻辑,其实不值一哂。纵向对比,清朝人口增长率在历朝历代中并不高,世界占比更是历朝历代最低的。横向对比,增长率也不如同时期的其他一些国家。
纵向最低,横向不高,就这还能被拿来吹,看来清吹是真找不到可以吹的东西啦!你们觉得呢?
欢迎关注“淮下书生”,阅读观看更多历史文学原创文章和视频!
版权声明:本文及相关视频由淮下书生原创撰写拍摄,非“淮下书生”署名的发布,皆为抄袭搬运。任何平台个人禁止抄袭搬运,喜欢可以转发分享点赞评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