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株连九族”,这个九族到底指的是哪些人?

含含淮下 2025-03-19 03:09:49

古代“株连九族”,这个九族到底指的是哪些人?

我们经常在影视剧、小说里看到“株连九族”的剧情,但是大家的脑海里的九族是比较混乱的,即便你打开百科搜索了一下,你也无法理得清其中的人物关系,今天淮下书生一期文章让你理清楚,并再也不会忘记!

影视剧图片

九族的说法,在经学上分为“古文说”和“今文说”两种解释,适用于不同的社会、政治背景,以此满足统治者多方面的需求。

古文说的九族,指的是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这九代直系亲属。

这种说法在唐、宋以后,在国家法律中获得正式确认,其中明、清两代的律令规定,九族专指父宗。

《三字经》就有体现:“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三字经》

《幼学琼林》卷二《祖孙父子》记载:“何谓九族?高、曾、祖、考、己身、子、孙、曾、玄。”

也就是古文说的九族,其实都是父宗,都是一个姓。九族和五服,共同构成了宗法伦理的基础。

也因此,古文说的同姓九族,往往只适用于宗亲礼法、祭祀服丧,并不适用于刑罚的“株连九族”。毕竟古代哪有九世同堂啊?四世同堂就了不得了,没有九世同堂,那么“诛九诛”就具有不可操作性了。

九族五服图

因此,和刑罚息息相关的,也就是我们印象中的“株连九族”,指的是今文说的九族。

这种九族的解释范围更广,和古文说相比,已经超越父宗,辐射到有姻亲关系的其他不同姓的家族。更有利于封建统治者利用血缘姻亲关系,对臣子在赏赐、惩罚、诛杀时的进行掌控。

前面古文说里的九族指的是父宗九代人,也就是都是同姓一脉的。而在今文说的九族里,父宗同姓一脉五服之内的,为九族中的一族。剩下的八族都是和父宗一族有姻亲关系的女子,所牵涉到的其他家族。也就是嫁过去,娶过来所牵涉到的不同姓家族。

假设你叫张三,你犯了九族消消乐的罪,这九族的第一族,就是你张家自己这一族,包括嫁到张家的的女子。

影视剧刑场图片

然后你父亲有姐妹,也就是你的姑姑,你姑姑嫁给了赵家,那么你姑姑和她生的赵姓儿子是第二族。

你父亲有女儿,也就是你自己的姐妹,你姐妹嫁给了钱家,那么你姐妹和她生的钱姓儿子是第三族。

你自己有女儿,你女儿嫁给了孙家,那么你女儿和她生的孙姓儿子就是第四族。

这是嫁出去的,接下来就是娶过来的女子所牵涉的家族。

比如母亲娘家姓李,那么外祖父的李家算第五族。

外祖母姓周,那么外祖母的娘家周家算第六族。

然后你母亲有姐妹,也就是你的姨娘,你姨娘嫁给了吴家,那么你姨娘和她生的吴姓儿子是第七族。

你的妻子姓郑,那么岳父的郑家算第八族。

岳母姓王,那么岳母的娘家王家算第九族。

这就是今文说里的九族,已经超越你张三本人的张家,而通过互相姻亲的关系,辐射到非张姓的其他家族。

总的来说,九族就是和你张三两口子有血缘关系的人。

当然了,所谓九族并不一定只有九个族,而是虚指。因为九在传统文化中是单数最大的数字,比如皇帝被称为九五之尊。因此,如果株连的家族比较多,比较杂乱,统称还是九族。

另外,株连九族也不一定是全部族诛,而是九族受到牵连,比如抄家,比如流放,比如坐牢,都是株连的范畴。

最后,再说说明初方孝孺被诛十族的说法,也就是说在九族的基础上,把方孝孺的朋友门生列为第十族。

影视剧方孝孺

但事实上,方孝孺没有被诛十族,甚至连九族也没有。死的只有方孝孺一家和方孝孺的弟弟,其他族人有些遭到流放,但并没有全部诛杀。

最早记载方孝孺被族诛的,是成化年间内阁大学士李贤撰写的《天顺日录》,但他也并没有在里面说方孝孺被诛了几族。

而诛十族的说法,是吴中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在《野记》中首次提出来的,并且写的有鼻子有眼。这也导致后来的一些史料,也采纳了这个说法,以至于逐渐被世人接受。

祝允明,祝枝山

事实上,今天方孝孺仍然有大量的后代,这种说法不攻自破。

以上就是九族的两种大体解释!那么,你们古代“夷三族”和“诛九族”哪个更狠呢?

欢迎关注“淮下书生”,阅读观看更多历史文学原创文章和视频!

版权声明:本文及相关视频由淮下书生原创撰写拍摄,非“淮下书生”署名的发布,皆为抄袭搬运。任何平台个人禁止抄袭搬运,喜欢可以转发分享点赞评论关注!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