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元末明初被网友称为“加长版霍去病”的一位将领是谁吗?

保儿
他如霍去病一样长途奔袭、闪电作战,却又比霍去病礼贤下士、善待士卒;
他如吕布一样武艺超群、善于骑射,却又比吕布通晓韬略、忠诚事主;
他如关羽一样坐镇一方、胆识过人,却没有关羽刚愎自用、骄傲自大;
他如常遇春一样勇猛果敢、冲锋陷阵,却没有常遇春的嗜杀成性、残忍暴虐。
他有李广之姓,却没李广难封;
他有蓝玉之功,却无蓝玉不法。
他,就是元末明初的将军美少年,加长版霍去病,现实版赵云,大明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大都督府左都督,世袭曹国公,岐阳武靖王,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朱元璋养子,明太祖外甥,淮西勋贵,战神之父,李文忠。

李文忠的头衔
李文忠的父亲李贞,算是淮西当地条件还不错的人家。老朱二姐朱佛女嫁给李贞之后,于至元五年(1399年)生下了保儿,也就是李文忠。
李贞为人孝顺友爱,敦厚节俭,谦虚谨慎,经常接济吃不饱饭的老朱。这也使得老朱起来之后,在所有亲戚中,对二姐夫一家格外照顾。
至正十年(1350年),天下大乱,兵灾、旱灾、瘟疫接踵而至,保儿的母亲也病死了。善良的李贞捐出家财,烹牛宰猪,召集乡亲们,一起守望相助,共渡难关。

李贞
不久之后,乱兵进入了他的家乡,李贞于是带着十二岁的保儿逃到淮东避难。
至正十二年(1352年),李贞听说保儿的舅舅朱元璋成了红巾军的将领,于是带着十四岁的保儿去投靠老朱。
舅甥相见,悲喜交集,保儿扑在老朱怀里痛哭,诉说对母亲的思念。老朱安慰保儿,见舅父如见母亲,以后舅舅不会再让你们流离失所了。

舅舅外甥相见
于是,老朱让保儿跟自己姓朱,并让范祖乾、胡翰做保儿的老师。保儿聪颖好学,接受能力很强,很快便能通晓经义、能诗善歌了。
从此,朱文忠的大名,鹊起于义军之中。
至正十七年(1357年),19岁的朱文忠以“舍人”身份,率领舅舅的亲军,随军支援池州,击败在池州的赵普胜军。又攻下青阳、石埭、太平、旌德四县,首战便立了大功。
至正十八年(1358年),20岁的朱文忠会同邓愈、胡大海由徽州进入浙江,从元军手中夺取建德,并升为“亲军都指挥”,镇守建德,收降苗帅杨完者的旧部三万多人。
不久后,朱文忠又在严州、大浪滩、三溪等地,接连打退张士诚军的进攻。张士诚从此不敢再觊觎严州,年轻的朱文忠一战成名,被升为“同佥行枢密院事”。

《明史》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24岁的朱文忠被升任“浙东行省左丞”,总制严、衢、信、处诸州军事,年纪轻轻便成了坐镇一方的封疆大吏。
同年,张士诚十万大军进攻诸全州,兵少的朱文忠无法支援,便略施虚兵小计,吓退张士诚十万大军。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谢再兴叛降张士诚,率军进犯东阳。朱文忠在义乌迎战,亲率千名骑兵,杀入敌阵,横冲直撞,大败谢再兴,“万人敌”也不过如此。随后,再次击败了张士诚的十六万来犯之敌。

李文忠战斗描写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张士诚又派二十万大军进攻新城(今浙江诸暨南)。27岁的朱文忠率朱亮祖等迅速救援,他对诸将说:“国家之事在此一举,我不敢贪生而死于三军之后。”
此战中,朱文忠横握长矛率领数十名精锐骑兵,从高处奔驰而下,冲往敌军中坚之中。敌军精锐骑兵将朱文忠团团包围。朱文忠亲手杀敌无数,策马向外猛冲,所向披靡。
《三国演义》里的赵云七进七出的场景,也不过如此。

李文忠想象图
大军乘机进攻,城中军队也擂鼓呐喊着猛冲出城,敌军大溃。朱文忠军追击败兵数十里,斩首数万,溪水尽成血色,俘获将领六百,士兵三千,收缴兵器、粮草,数日不尽,张士诚二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28岁的朱文忠受命进攻张士诚,攻占杭州等地,获军三万,粮食二十万。朱文忠进入杭州,严明军纪,与民秋毫无犯,老朱加封他为“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并让他恢复李姓。
次年,李文忠在平定建州、延州、汀州后,下令士兵收养途中弃儿,被养活者无数,展现了他仁义善良的一面。

李文忠进城想象图
洪武二年(1369年)春天,31岁的李文忠以偏将军的身份跟随常遇春出塞,逼近上都,元顺帝北逃。
明军追奔数百里,俘获元宗王庆生、平章鼎住等以下万人,车万辆,马、牛数万。常遇春死后,李文忠受命代替常遇春统率军队。
此后,在会合大将军徐达进攻庆阳过程中,救援太原,擒获平章刘帖木、敌将脱列伯,俘斩万余人。
洪武三年(1370年),32岁的李文忠以征虏左副将军,与大将军徐达分道北征,率领十万人出野狐岭。

李文忠想象图
到达兴和,降服兴和守将。进兵察罕脑儿,擒获平章竹真。驻军骆驼山,赶走平章沙不丁。驻军开平,降服平章上都罕等。
当时元顺帝已死,太子爱猷识里达腊(元昭宗)新立。李文忠率军兼程奔袭应昌,元昭宗北逃。
李文忠俘获其嫡长子买的立八剌及后妃、宫女、诸王、将相官属数百人,及宋、元玉玺金宝十五件,玉册二件,镇圭、大圭、玉带、玉斧各一件。
李文忠继续派精锐骑兵穷追至北庆州而返,经过兴州时,擒获北元国公江文清等,降服三万七千人。到达红罗山时,又降服杨思祖的部众一万六千余人。

李文忠想象图
洪武五年(1372年),34岁的李文忠又以左副将军的身份由东路北征,出居庸关,直趋和林。
到达口温,北元军队逃跑。军队进至胪朐河时,李文忠命部将韩政等保护辎重,而自己率领大军,每人携带二十天的粮食,迅速赶至土剌河。
到达阿鲁浑河时,敌军逐渐增多。李文忠马中飞箭,他下马之后,手持短器,继续战斗。指挥使李荣将自己的战马交给李文忠,而自己则夺乘敌军战马。李文忠重获战马,更加殊死作战,终于将敌军打败,俘获敌兵数以万计。

李文忠倒马而战
追奔至称海时,敌军重新聚集。李文忠便收兵据险,杀牛犒劳士兵,将所获马匹释放野外。敌军怀疑有埋伏,慢慢引军而去。李文忠也率军返回,错过了旧路。
到达桑哥儿麻时,缺乏饮水,军中将士十分口渴,于是向天祈祷。所乘战马跑过之地,泉水涌出,三军都得以解渴,于是杀牲口以祭上天。然后班师回朝。
此后李文忠多次北征,多次率军防备边境,搴旗斩将无数。
洪武十二年(1379年),洮州十八番族反叛,41岁的李文忠与西平侯沐英合兵将其讨平,并筑城于东笼山南川,设置洮州卫。此后,李文忠掌管大都督府兼领国子监事。

李文忠画像
洪武十六年(1383年)冬季,李文忠得病,次年农历三月,一代名将李文忠去世,终年四十六岁。
这就是李文忠辉煌的一生,他的战绩不仅在于军事成就,还在于他善良仁义、军纪严明、安抚民心。他能文能武、有勇有谋,之所以在历史上默默无闻,并不是他不够优秀,可能是他没什么缺点,以至于优秀到了极点,反而记不住了。你们觉得呢?
欢迎关注“淮下书生”,阅读观看更多历史文学原创文章和视频!
版权声明:本文及相关视频由淮下书生原创撰写拍摄,非“淮下书生”署名的发布,皆为抄袭搬运。任何平台个人禁止抄袭搬运,喜欢可以转发分享点赞评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