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十年上学、看病、住房,难吗?

历史园园丁说史 2024-02-05 20:01:25

有个网友建议我写一篇关于前三十年“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文章,虽然我只写我熟悉的生活,写的东西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我到乐意回忆一下过去的生活,可能也是到了喜欢回忆的年龄了吧!

我想了想,那时上学、看病、住房难吗?

我还真是没有感觉到难,其实这三项和那个时代吃饭的情况是一样的!

我是六零后,我记事的时候,农民的生活已经今非昔比,我们只能从大人的口中才能知道三年特殊时期,很多匪夷所思的食物,以及发挥聪明智慧粗粮细作的做法,。

比如:玉米芯、花生秧、地瓜秧加工成粉,再加上榆皮面能做成窝头!

单就榆皮面的制作方法听起来就让你知难而退,太费工、太麻烦了,我也就知道为什么这种发明创造、粗粮细作的方法后来失传了哪?

最大的可能就是即使现在制作出来,也没有多大的销路,因为没有多少人能够吃得起,因为制作成本太高了,估计得比馒头贵好多倍吧!

我想只有大集体时代才能制作出这种底层农民都能吃得起食物,这也算大集体的优越性之一吧!人工便宜,大家也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群策群力,脱离那种环境就难以再推出那种食物了。

我小的时候,已经能糊弄饱肚子啦!

那就是干粮不够,粥来凑,一天三顿饭,顿顿都有半锅粥,干粮吃不饱,粥管够,可以敞开肚皮喝,两大碗粥下肚,肚子就撑了,就不闹意见咕咕叫了,一顿饭就糊弄过去了。

下面进入正题:上学难!

上学难吗?以前可能难,我没有赶上,反正我上学时已经不难了,村村都有小学,我们这个只有五六百人的小村也有小学,上学不用出村,不用接送,吃了饭背上书包,提着马扎自己走着就去上学了。

小学在李姓家族的家庙里,五个年级在一个教室里,据说这种方式叫复试班。

之所以采取这种复试班的形式,一是因为没有多余的教室、二是没有那么多的学生,再就是大多数情况下就一位民办老师,在一个教室里好管理。

那时没有课桌,是用砖垒的台子放上块木板,教室后面几位高年级的学生,用的木头桌子和板凳,是自己从家里带的。

那时停止了高考,农村孩子上学就是识几个字,不当睁眼瞎就行,所以对老师的要求也不高,包括小学升初中也不考试,是推荐,如果招不了这么多人,一般就按成分,成分高的被刷下来,第二年再上。

所以那时上学也没有还没感觉到难!

那时没有那么多的作业,也不需要买那么多的笔和本,为了减少用纸,那时都有块石板,

那时看病难吗?

不难!这和吃饭类似,就像一些人说的,不是吃不饱,只是吃不好!

看病不但不难,而且也是很容易的,因为村村都有赤脚医生,有病可以找赤脚医生,不用挂号,花钱很少,因为顶多拿个止疼药、退烧药一类的,打针的都不多,社员一般也不去看,因为小病不用看,大病也看不了。

感冒发烧,一般都是土办法,我小的时候都是喝红糖姜水,然后蒙头发汗。

那个时候农民的身体也没有这么娇气,一般小病也不看;小孩,整个冬季鼻涕不断,袖子抹的铮亮,有的母亲给孩子在胸前缝一块布条,专门擦鼻涕用的。

原来以为冬季小孩鼻涕不断是正常的,因为很多的小孩都这样。

六七十年代那个村也有妇女难产死亡的,我初中的同桌的母亲就是难产去世的,那是1976年,因为这一年非常特殊,我印象也深。

我们村我知道的外号叫“大炮”的社员,他妻子生了个双胞胎,大出血死了。

那时虽然村村都有赤脚医生,看病不难,但缺少基本的药品和器械,再说赤脚医生只是经过简单培训的农村,很多的病根本处理不了。

那时农村缺乏基本交通工具,连自行车都不普及,急病根本来不及送医院。

当然没钱也是主要原因,有病拖着不看,等到严重了来不及看。

住房也是这样,无所谓难不难,我记事的时候,大多数房都是解放前留下来的老房子,而盖的新房大多数是老房子翻盖的,村里的学校是解放前盖的李姓家族的家庙,到了七十年代末曾经有几年,学校年久失修不敢用了,夏天学生在树荫下上课,冬天在老师家上课。

七十年代,我们这个五六百人的小村,下东北的男青年有二十多位,主要原因就是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家里没钱盖房子。

那个年代,住房难吗?不好说,应该是盖新房难,住的话,有祖辈留下来旧房子,也能凑合着住,所以也感觉不到太难。

1 阅读:22

历史园园丁说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