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高宗赵构是中兴之君,是一位宽厚仁慈的君王

历史园园丁说史 2024-02-24 11:51:34

#如何评价宋高宗赵构?#

我们一般的平民百姓,都是因为岳飞才知道赵构的,赵构除了所谓的重用奸臣秦桧,杀抗金名将岳飞,偏安一隅,不思进取外,我们对他还知道什么。

其实大众对赵构的认知绝大多数来自于评书《岳飞传》,刘兰芳说的评书《岳飞传》更是深入人心,以前我们能看到的赵构的资料很少,后来由于网络的开放,我们才对赵构有了些了解,对赵构的形象有了些新的认知。

但这只能是对历史感兴趣的人才会去搜索、了解,才会读那些枯涩难懂的宋史,很多人先入为主,只接受评书、传说中那个昏君赵构。

下面这几件事可能很多人不知道。

一、赵构活到八十多岁,是少有的长寿皇帝

从赵构长寿这一点,我就认为赵构不会是个坏皇帝,因为人要长寿,有两个必要条件:

一个是有包容心,另一个是要非常自律。

赵构是个中兴之君,当时北宋的军队已被打散了,中兴四将等各大军头,都是乱世枭雄,赵构收回兵权,只杀岳飞一人,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刘锜等等都得以善终,应该说赵构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没擅杀太多的功臣,和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一样,又搞了一次南宋版的杯酒释兵权!

能做到这一点其实很不容易,你只要看看汉朝、明朝就知道,军权国有化(帝王化)多么的腥风血雨,株连九族者很多。

这说明赵构是个包容心很强的人,心底善良,而且作为帝王要做到这一切,不可缺少的就是智慧。

宋高宗赵构活到81岁,但他56岁就禅位了,也就是当了25年的太上皇。当太上皇的日子不好过,没有包容心不行、心胸不大不行,因为权利的落差太大了,历史上很多太上皇居二线后,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不久就郁闷而死。

另外,作为一个皇帝,位高权重,自律就更难,贪吃、好色是帝王的通病,这也是帝王大都短命的原因。

二、历史上真实的赵构生活很简朴,非常律己。

据说赵构有一次到西湖游玩,听说自己出行影响平民百姓做生意,就再也不去了。

三、公筷的发明者 使用公筷,说明这个皇帝很仁慈!

根据《西湖游览志余》记载,宋高宗每次吃饭都要准备两副筷子,一副公筷,一副私筷。

吃饭时,宋高宗会先使用那副公筷,把要吃的饭菜拨出来,再用私筷吃。

拨出来的饭菜,宋高宗会全部吃完,绝不浪费。没有拨出来的饭菜,宋高宗绝不会用私筷去夹,即使想再吃两口,宋高宗也一定会用公筷去夹。

对于皇帝的这个举动,嫔妃们百思不得其解,吴皇后也不知道其中的道理。于是,在一次聊天时,大家询问此事,希望皇帝给一个解释。

听完问题后,宋高宗哈哈大笑道:“吾不欲以残食与宫人食也!”

原来,皇帝吃剩下的那些食物,会给下人们拿去分食。宋高宗不想让其他人吃自己的残羹冷炙,所以才特意用了两双筷子。

这件事说明宋高宗也有一颗顾及他人感受的心!

我们一直对赵构印象不好,只是因为赵构被塑造成了一个只想议和,不思进取、贪图自己享受,不顾百姓死活的皇帝;而且一些人错误的认为议和就是卖国。

但历史的真实是,和谈是对百姓有利的选择,也是民心所向,因为宋金两国都不存在统一全国的实力,长期无休止的征战,苦的是百姓,死的也是百姓,在当时,对大多数平民百姓来说,最希望过安稳的小日子。

赵构是个不错的皇帝,只是大家心目中的赵构不是历史上的真实形象。

我小时候一直认为赵构是亡国之君,无独有偶我曾看到过一篇网友的短文《千古青史话岳飞》

结尾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岳飞死后南宋的江山不日瓦解,王室江山遂告终结!

可以看出,历史始终演绎着一个真相:忠臣死,国运亡!”

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南宋的国运是152年,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历经9位皇帝。

岳飞1141年被害的,此时赵构登基14年,此后南宋又持续了138年。

赵构是南宋的开国皇帝,后面还有8位皇帝。

许多人喜欢拿赵构被金军追到海上,来嘲笑赵构,以此证明赵构是一个怂包软蛋。

以前我也这么想,但后来历史看多了就不这么认为了。

因为我们不能说赵构不敢抵抗,而是前方的将士抵抗不住。

面对金兀术搜山检海抓赵构的斩首行动,赵构绝对希望南宋军队拼死抵抗。

但南宋此时的几支正规军没有超过一万规模的,而且后勤无法保障,根本没有这个实力。

负责守卫长江防线的包括岳飞在内的南宋部队一触即溃,岳飞的长官陈淬战死,主帅杜充投敌,只有一两千部队的岳飞也只能败走。

金军根本没把南宋军队放在眼里,金兀术几百人的先头部队就敢轻装冒进。

要不是张俊在明州拼死阻击金军的先头部队,减缓了金军的追击速度,估计赵构很难撤到海上,

所以这场战役即明州之战,在后来孝宗评定的南宋中兴十三处战功中,排在第一位。

虽然这次战事规模并不大,歼敌不多,但这是宋军第一次主动迎战金军,而且取得了胜利。

如果赵构不是跑到海上,成功的摆脱了金军的追击,可能就没有后来的南宋了,那些以此嘲笑赵构的,难道希望赵构固守临安,城破被抓,金国统一天下吗?

如果临安被围,会是什么状况?

根本没有军队去解围,因为北宋被灭时,部队已被打残,南宋军队此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此时的赵构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只要不被抓住就是胜利,后来的历史我们也知道,这是金国主战派计划灭亡南宋的最后一次努力。

很多人认为赵构是个逃跑的皇帝,问题是,他有不逃跑的资本吗?

开始是手下没有一支超过一万人正规军,没法抵抗,只有跑路,幸亏南方南方的气候和环境帮了忙,没被金军捉住。

后来,好不容易发展起张俊、韩世忠、岳飞、刘光世等几个方面军,但赵构马上发现,他的政令执行起来总打折扣,也不是不听,而是你让他上东他上西,你让他打狗他骂鸡,目的就是怎么对自己有利怎么来,既应付你,又能保存和发展自己。

在赵构看来,如果不收兵权,别说北伐,自保都难。赵构急于和谈,其实就是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

有人认为赵构窝囊,是个傀儡皇帝,其实赵构始终把权利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秦桧南归,带来了金国主和派的信息,赵构看到了议和的希望,马上重用秦桧,而不久金国形势有变,金国的主战派占了上风,议和成为泡影,赵构马上把秦桧赶下台,而且表示永不录用,而过了六七年,金国主和派废了"伪齐",向南宋抛出橄榄枝,赵构马上启用秦桧,可见赵构并没有被秦桧左右,而且赵构在利用秦桧。

而主战派宰相张浚也是几起几落,一番有过错或者言官揣摩皇帝对宰相不满意,马上弹劾,宰相就要提出辞职,但去留决定权在赵构手里。

宋朝不管是北宋还是南宋,朝廷都存在这两种力量,北宋是改革派和保守派,南宋是主战派和议和派,类似两党轮流执政,两种势力互相监督,互相牵制,皇帝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历史上的奸臣昏君很多,但为何秦桧赵构被人诟病的最厉害,而且秦桧直接跪倒在岳飞的墓前,有人甚至意犹未尽,网络上建议让赵构也给岳飞下跪,其实这不仅仅是因为岳飞被冤杀,而是千百年来我们一直背负着一个沉重的包袱,不愿意正视的一个现实,那就是一个骄傲、标榜着先进文明的民族被“野蛮”的异族欺辱甚至统治。

我们一直用一个自己编织的借口或者说假设来欺骗自己,那就是不是我们不行,我们有能吊打金军的民族英雄岳飞,如果不是昏君赵构被奸臣秦桧蛊惑,以十二道金牌逼岳飞撤军,岳飞就可以一鼓作气直捣黄龙府,迎回二帝,灭了金国,那么历史就会改写,也就不会有被蒙古人灭国的屈辱。

南宋灭后,蒙古人统治中原,汉人知识分子不被重用,民间说唱艺术兴起,岳飞、杨家将等抗击异族的故事也在民间逐渐兴盛。

故事的基调当然的我们民族是聪明睿智的,不可战胜的,我们之所以有现在的处境,都是昏君奸臣造成的。

南宋之所以没有统一天下,不是我们实力不行,而是皇帝不思进取,贪图享乐,偏安一隅!

奸臣秦桧利用昏君的弱点,投其所好,陷害英雄岳飞,使收复失地彻底成为泡影。

在民间说唱和以后的评书中,南宋开国的历史基本是这样的,岳飞北伐节节胜利,郾城大捷,朱仙镇大捷,八百破十万,大破金兀术的拐子马和铁浮屠;然而,在形势一片大好的形势下,秦桧蛊惑高宗赵构用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把岳飞害死在风波亭,错失了打败金国,统一全国的唯一的机会。

开始戏曲和说唱艺术的主角是秦桧和岳飞,高宗赵构是后来增添的配角,为的是让一些故事情节更合理,把这台戏唱的更完美。

我们南宋所受的屈辱都是秦桧造成的,第一责任人是秦桧,赵构只是受蒙蔽。

后来,岳飞的故事逐渐成了爱国宣传的大戏,一到关键时期就要大力宣扬一番,而普通老百姓如果表达爱国,学习岳飞不能只喊口号,最实际的就是打秦桧、骂昏君。

据说旅游景点秦桧的跪像换了又换,可见大家的爱国热情有多高!

自从有了网络,人们对岳飞之死似乎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宋高宗赵构才是杀害岳飞的第一责任人,于是“觉醒”的人们开始对赵构大加鞭挞,一些爱国愤青还把赵构称为“完颜构”,似乎只要赵构但凡有点骨气,支持岳飞,以后屈辱的历史就不会上演!

都怨他!都怨他!

唉!似乎历史就决定于皇帝的勇气、胆识!

这不仅使我想起,满清后期的慈禧老太太,面对西方列强干涉大清内政,毅然向十一国宣战,勇气何等的可嘉!

最后怎样?盲目自大,自取其辱!

其实,并不是评书比宋史真实,而是评书适合我们的口味,而且是根据我们的口味长期改进加工而成的!

所以,一旦有对那段历史有不同的认知,评论区就会骂声一片!

高宗书法

0 阅读:2

历史园园丁说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