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新春的债市开局,仿佛经历了一场倒春寒:30年期国债期货高位回落,短期回撤近1.5%;万得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指数连续4个交易日调整,年初以来收益率告负。
在我看来,债券短期的波动在所难免,但债市长期向好的底层逻辑并未动摇。

我们都知道,债券和经济预期负相关:当社会经济处于紧缩期,那么通常债券价格就会涨,而社会经济处于扩张期,债券价格就会跌。从中长期视角审视,考虑到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与人口结构转型带来的长期利率下行趋势,债市仍然处于一个相对有利的市场环境中。
其次,央行已明确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下降的意愿。在此背景下,央行对于债券市场的呵护仍然是大概率事件,在内外部制约因素缓解之后,降准降息仍然可期。最后,“资产荒”持续演绎,各路资金对避险资产的需求依然强劲,债券作为传统的避险工具,依然具备吸引力。债券基金的涨跌是和国债收益率成反比的,也就是说国债收益率上行,债券价格就下跌,国债收益率下行,债券价格就上涨。当前,10年期国债,30年期国债的走势基本确定,资产荒背景下,债券基金的中长期表现,依然值得期待。
从历史数据来看,债市在过去十年间已经穿越过多轮牛熊,但我国债市向来“熊短牛长”,无论行情“颠簸几许”,万得短期纯债型基金指数、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指数年年正收益。而这种“低波中收益”的特质,恰是“收蛋人”穿越周期的底气。

站在2025年的门槛回望,我们或许正在见证一场固收资产的新范式革命。在无风险收益率“1%”打头的环境下,5%的大额存单、3%货基收益,或许正在逐渐成为资管教科书中的历史记忆。票息收益的回落与资本利得空间的收窄,正倒逼我们正视理财收益下行的事实。
其次,我们可以拉长投资债券的时间。对于坚定看好债市、且风险偏好相匹配的投资者,或许可以在债市调整时,将眼光转向久期相对更长的中长期纯债基金。与短债基金相比,中长期纯债基金的波动性和收益弹性更大。
换句话说,在利率下行时,中长期债券基金净值上涨的幅度更大,能够带来更高的收益。(当然,你也要承受波动更大的风险!)

当2025年债市"春寒"动摇单资产避险的认知,市场正在重读马科维茨的箴言——分散化是资本市场唯一的免费午餐。简单来说,做好股、债、商品等资产分散配置十分重要。在投资的长跑中,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难以判断的宏观经济周期和市场环境,任何一种类型的资产都很难长时间保持绝对的“胜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