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好君看来,科技股尤其是AI板块上涨,带动A股和港股有望迎来牛市,但需警惕美股科技股高位回落风险。而比较A股与港股,正好君更看好以恒生科技指数为代表的港股科技板块。
下面我分享一下自己的思考以及持基体验。

2025年开年,港股以一场令人瞠目结舌的牛市回归全球视野。截至2月21日,恒生指数年初至今涨幅超20%,恒生科技指数更是一骑绝尘,涨幅超30%,从去年低点反弹近94%。
毫无疑问,AI是这个时代最大的产业趋势,对各行各业都可能带来颠覆式的创新。港股的两只主要宽基指数恒生指数与恒生综指的“AI”含量分别为34.9%与29.6%,普遍高于内地主流宽基的5%。
除此之外,港股“AI+”产业链更齐全。港股的重要机遇在AI+板块,多个龙头公司迅速布局,推出基于DeepSeek的产品和服务。例如在AI医疗领域,DeepSeek技术迅速覆盖药物研发、临床诊断、健康检测等多个领域。

当前港股科技股的估值仍显著低于美股。以PE-TTM为例,港股AI相关个股均值31.92倍,较美股存在96.8%的上行空间。若参考2020-2021年流动性宽松期的估值高点,恒生科技指数仍有30%-50%的修复潜力。
比较而言,美股中的大型科技公司,通常被称为“科技七姐妹”,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经历了显著的增长。但是,这些公司的估值已经达到了历史高位,而且市场对其未来盈利增长的预期也已相当充分地体现在股价中。任何关于经济增长放缓或利率上升的消息都可能导致这些股票的价格大幅波动,进而对全球股市产生连锁反应。

今年港股科技的强劲表现,就是由“港股科技十杰”驱动。这里面包括了腾讯、阿里、小米、美团等企业。今年以来“港股科技十杰”涨幅34%,也大幅跑赢了美股科技“七巨头”。理性来看,腾讯、阿里等企业兼具技术护城河与生态整合能力。看资本流向,港股重新获得市场青睐,聪明钱正在集聚。
过去一周港股市场也由于前期的上涨后,出现了一定的回调。短期市场波动永远是“称重器”,但长期的走势必然和底层资产的价值、上市公司的质量、持续涌现的企业家精神相关。即便无法预测明天的市场涨跌,但这些企业内在的企业家精神是让我们长期乐观的最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