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很多人选基金都会看平台、大V的推荐,最近DeepSeek很火,那以后能不能看AI推荐来买基金?于是我问DeepSeek:我是小白,想买1万元的基金,希望长期收益高回撤小,给我推荐下搭配方案。这个问题比较泛,但也是很多人希望的方向,以此测试一下AI的智能性。
AI是这么回复的:40%平衡混合型基金+30%宽基指数(沪深300增强)+20%纯债+10%灵活配置基金,股债比例约55:45%,历史最大回撤小于15%,近5年年化收益约8%-12%。

AI的这个观点,还是比较中肯,尤其是在今年,市场主张进攻的背景下,依旧强调要做好股债平衡。市场一再教育我们,哪怕再乐观,持仓组合都最好不要100%进攻,始终保持一定的防御仓位很有必要。因为市场总会有意外,配置好债券基金,有其必要性。
债券基金还能买吗?能,且必要!2025年注定是基金投资上非常难做的一年。大家好像吵成了两派。一派主张进攻。他们认为,国内政策出台后,经济大概率企稳回升,降息降准后的市场流动性也会更加宽松,所以今年应该努力博收益。另一派主张防御。理由是,对岸人事变更后,全球局势可能会更加动荡,对我们的扰动无法忽视,基本面复苏力度也有不确定性,所以今年应该更注重高胜率的方向。
刚刚说了,两边的想法都有道理,但对我个人来说,债券基金是必须配置的!债券最核心的有两块,除了利率债,还有信用债,这其中,利率债机会更大。
利率债收益率经历了持续大幅下行后,最近开始震荡。压力主要来自于,市场预期降息节奏可能要推后。另外还有央行的一系列调控动作,包括暂停买入国债等。虽然这些动作,对债市来说短期偏空,但长期看反倒更有利于债市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去年11月底,非银机构同业存款的手工补息乱象被整治,大量的机构存款要搬家;另一方面,降息降准后,市场流动性会非常宽松,机构手里的钱会更多。这时候,利率债作为一种具有较高收益确定性、风险也相对可控的资产,成为了机构的首选。
在降息背景下,机构的待配资金体量会越来越大,这个前文已经说过,更重要的是,在全球局势动荡、国内基本面复苏也有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大量机构资金会保持防御配置,这时候对利率债的重视程度会更高。咱们普通投资者应该关注聪明钱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