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是如何陷入泥潭深渊的?

六六马历史 2024-12-05 05:03:03

建筑行业是如何陷入泥潭深渊的?

自去年以来,建筑行业的整体形势愈发严峻,从设计院到工程总承包单位,从大型央企到地方民企,无不在这场风暴中苦苦挣扎。那些财力雄厚的企业尚能勉强维持生计,而一些小型企业则面临直接解散的窘境。表面上看,这一切似乎都是由于市场行情低迷、产能过剩所致,但更深层的原因则在于建筑行业的高度金融化。

自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与我国经济的波动息息相关,历经风雨却从未遭遇过大规模的倒闭潮。然而这两年,连许多央企、老牌企业及明星企业也纷纷陨落,令人深思。过去,当建筑企业遇到困境时,通常可以通过裁员来渡过难关,但如今,面对巨额债务的压力,裁员已经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啦!

放眼全球,建筑行业并不需要过度金融化。建筑行业大多数支出发生在建设过程中,只要能够正常支付,资金缺口并不会太大,还有银行的支持总能应对。然而,国内建筑企业为何会被逼入高负债、高杠杆的困境呢?根本原因在于上游的开发商和地方政府的资金短缺,往往需要通过建筑企业来垫资填补资金缺口,建筑企业因此被迫成为房地产融资链条中的不可或缺的一环。

许多建筑企业就开始建立自己的融资渠道,只要获得融资,就能轻松拿到工程,尝到甜头后便开始毫不犹豫地走上金融化的道路,最终陷入高负债的泥沼。在这个过程中,建筑企业不仅承担了前期开发的风险,最后还要充当工地应急花钱的兜底者,肯定会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前些年,房地产企业普遍玩弄高杠杆、高周转的策略,资金缺口不断扩大,建筑企业的压力也随之加剧。为了生存,它们只能扩大融资规模,甚至被迫向下游融资,这种我们最不愿看到的众筹模式应运而生。

在这种众筹模式下,总包单位向下游的分包商、班组甚至个人融资,谁能提供资金谁就能参与进场。班组和工人因此变成了“股东”,项目经理则无力进行有效管理,遇到问题只能是束手无策。但是为了尽快回本,各种不当操作层出不穷,这也是近年来工程质量持续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这种模式在房地产市场繁荣时尚可维持,房子出手,钱也就回来了。如今市场转弱,房子滞销,那些重度金融化的建筑企业就必然会陷入深不见底的泥潭,而且越陷越深,难以自拔。

有人这么比喻,说一个地主就知道买地,把所有的粮食都卖了钱买地,就连长工佃户家的种子粱也卖了钱买地。地有了,没有种子种地,所有地都慌了,结果,地主、长工、佃户都被饿死了!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