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送心]
【前言】
“读书改变命运”,孙维本,或许就是这句话的最典型的写照。
他出身贫困,却凭借自己的能力在33岁就成为县委书记,57岁担任黑龙江省委书记。
而在他众多的政绩当中,让人记忆犹新的,便是“东北乔四”的覆灭。
那么,他是谁?是如何从基层干部走到了省委书记?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
【奋斗起点】
1928年冬天,辽宁盖州的一个小村庄里,孙维本出生了,这个孩子在一户普通农民家庭长大,家里人手不多,土地不多,生活只能算勉强度日。
从小,他就在薄田上帮父亲劳作,在日头底下挥汗如雨,他的童年没有太多玩乐,更多的是劳作与沉默。
但孙维本却清楚地知道,想要改变命运,读书才是他唯一的出路,他勤奋好学,在简陋的课堂上认真听讲,回家后也不忘在煤油灯下复习功课。
当时的乡村教育资源稀缺,书本也稀少,能读书的孩子不多,但孙维本硬是以出色的成绩脱颖而出,成为村里第一批初中毕业的孩子。
1946年,18岁的孙维本踏上了人生的重要一步,当时,东北大地处于解放战争的关键阶段,乡村组织急需一批有文化、有能力的年轻人。
他成为绥化张维乡农会的一名干事,负责基层事务,这份工作虽小,却让孙维本学到了很多,他跑乡入户,记录粮食分配情况,协调村民纠纷,还协助上级组织宣传政策。
工作中,他发现村民对党的政策有着天然的期待,但也存在很多误解,他开始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也更加坚定了投身革命的信念。
在这段时间里,他展现出极强的组织能力和务实的态度,乡里一些复杂的矛盾,经过他的耐心调解,总能得到妥善解决。
有一次,村里两户人家因田界争执,闹得不可开交,孙维本冒着寒冬去田间实地查看,又花了三天时间走访双方邻居,最终调解成功。
这件事让他在当地的口碑大大提高,也为他赢得了组织的进一步信任。
新中国成立后,孙维本的脚步没有停下,他被调到绥化供销社担任会计,之后又进入沈阳市委组织部,任职科员,他不仅把本职工作做好,还抓住机会走村串巷,了解百姓的实际困难。
33岁那年,他被任命为辽宁省西丰县县委书记,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担任地方主官,一个33岁的年轻人,如何挑起这一重任?
那时的西丰县,农业产量低,农民收入有限,很多家庭还在为基本温饱发愁,教育资源不足,许多孩子失学,村里的干部也对这位年轻的“书记”半信半疑,觉得他太年轻,不一定能扛得住。
孙维本没有被这些质疑声击垮,他走村入户,广泛调研,与村民同吃同住,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他发现,农民们最担心的是粮食增产和孩子上学的问题。
他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在全县推广高产作物种植,并积极争取上级资源支持,改善灌溉条件,还推动了几所小学的修缮工作,让孩子们重新有学可上。
在短短两年内,西丰县的农业产量显著提高,村民们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改善,干部们开始对他刮目相看,老百姓则亲切地称他为“实在书记”。
他通过实际行动赢得了人们的信任,也在地方领导岗位上站稳了脚跟,但是这只是他事业的开始。
他如何从一个基层县委书记,逐步走向更高层次的舞台?又是什么磨砺了他的政治智慧与担当?
【风雨岁月里的坚守与崛起】
1960年代初,他被调任辽宁省开原县县委书记,这是一块比西丰更为复杂的土地,经济发展缓慢,社会矛盾也更加尖锐。
开原县地势起伏不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时不时还遭遇自然灾害,农民们的生活尤为困苦,孙维本上任后,依然秉持着深入调研的态度。
他下乡走访时,发现不少村民家里连灶台都是冷的,根本没有粮食可煮,他深知,这里的经济振兴迫在眉睫。
在开原,他大胆推动农村合作化改革,利用丰富的地质资源引进小型企业,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他大力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灌溉条件,并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使开原的农业逐渐摆脱了“靠天吃饭”的困局。
短短几年,开原县的农业生产逐步稳定,农民们的生活开始有了盼头,但是就在这时,历史的洪流向他袭来。
1966年,一场政治风暴席卷全国,基层领导干部无一幸免,孙维本因“坚持原则、态度保守”而遭到冲击,被下放到农村劳动改造,对他而言,这无疑是一段最黑暗的时光。
他从县委书记的位置上被打倒,成为一个普通的劳工,每天面对的不是文件和干部,而是锄头和泥土,但是即使在这样的境遇中,孙维本依然保持着一身正气。
他没有抱怨命运,也没有放弃信仰,而是用行动默默践行着党员的职责,他帮农民修渠,帮助生产队提高管理效率,甚至带头出工,为乡村的生产贡献力量。
当70年代风暴的浪潮逐渐退去,他重新得到组织的信任,先后担任法库县委副书记、西丰县委书记以及铁岭地委副书记等职务。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向全国,孙维本敏锐地意识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抓住这个机会。
他提出,要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1979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席卷了辽宁部分地区,许多农村被洪水冲毁,百姓流离失所,孙维本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他穿着长筒靴走在泥泞的田地里,亲自指挥救援工作。
他组织干部分发物资,安排受灾群众的安置,甚至亲手帮村民搭建临时居所,这一切,让灾区的百姓感受到政府的关怀,也让他的“实在”形象再次深入人心。
1982年,孙维本被任命为辽宁省委副书记,正式步入更高的政治舞台。
【舵黑龙江,书写新篇章】
1985年,孙维本调任黑龙江省委书记,这片北方大地虽以肥沃的黑土著称,却因经济发展滞后,农业结构单一,工业转型困难。
作为省委书记,他不仅要推动经济发展,还要稳定社会局势,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他深知,改革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既要看清形势,也要从实际出发。
因此,刚上任时,他没有急于施政,而是花了几个月时间跑遍了黑龙江的大部分地区,实地调研,摸清现状。
通过调研,他提出了一个针对黑龙江农业的长远发展策略:“转变发展方式,由初级农业晋升为中级农业。”
他指出,黑龙江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过去多停留在粗放式种植阶段,农产品的附加值低。
他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支持建设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让种出来的粮食不仅能卖出好价钱,还能延长产业链,为农民和地方经济创造更多收益。
与此同时,他还关注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推广机械化作业,提高农业效率。
黑龙江的农业改革逐步见到成效时,孙维本又将目光转向了工业,他强调工业与农业互相支撑的关系,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外资,与国内外企业建立合作。
在他的推动下,黑龙江的工业开始从传统的重工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这为黑龙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1987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山火席卷了大兴安岭森林,这场灾难被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森林火灾之一,火势迅猛,难以控制,威胁着周边村镇和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孙维本得知消息后,立即赶赴前线,亲自指挥救灾工作,他根据火情果断决策,实施“壮士断腕”的策略:组织砍伐火区附近的大片树林,清理出防火带,成功阻止了火势进一步蔓延。
在这之后,孙维本提出加强黑龙江的生态保护与治理,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经过几年努力,黑龙江的森林资源逐步恢复,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与此同时,孙维本还将视线放在社会治理上,黑龙江的地理位置特殊,与苏联接壤,这既是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也是威胁社会治安的问题之一。
他强调,稳定是发展的基石,必须在社会治理上下功夫,他推动加强基层治理,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条件。
正是在这一系列措施的推动下,黑龙江在改革开放初期实现了稳步发展。
此外,在孙维本的政治生涯中,还有一件政绩轰动全国,那就是“东北乔四”的覆灭。
【乔四覆灭记】
1980年代末,黑龙江社会的暗面开始显现,一个名为乔四的黑社会团伙以暴力拆迁为手段,逐渐扩张势力,盘踞哈尔滨多年。
乔四,本名宋永佳,靠着一群社会不良分子聚集起来的“拆迁大队”,通过强硬手段解决所谓的“钉子户”。
他以自断手指震慑对手,用暴力手段将拒绝搬迁的住户打压得毫无反抗之力,短短几年,他从一个泥瓦工变成了黑龙江最大的黑帮头目。
乔四的团伙不仅控制了哈尔滨的大量建筑工程,还通过贿赂腐蚀部分基层官员,试图让自己的犯罪行为合法化,他甚至狂妄地扬言:“十万一条腿,三十万一条命。”
据不完全统计,乔四团伙直接或间接参与的犯罪案件多达130余起,其中不乏绑架、故意伤害甚至杀人,普通百姓因恐惧不敢举报,而地方政府对他的行为也显得束手无策。
1990年,哈尔滨公安局的一位领导在治安工作汇报中提到乔四团伙的恶行,这份报告很快被层层上报,最终送到了时任黑龙江省委书记孙维本的案头。
孙维本看完报告后,当即作出批示:“事不宜迟,要迅速行动,一网打尽,以防后患!”这一果断指示,揭开了黑龙江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扫黑行动的序幕。
行动展开得异常迅速且严密,公安部门对乔四团伙进行了长时间的外围调查,掌握了详尽的证据,1990年8月10日,公安人员一举突袭乔四的住所,将其当场抓获。
面对突如其来的警方,他一脸不可置信地问:“我是乔四爷,你们也敢抓?”他的嚣张气焰瞬间被冰冷的手铐所压制。
乔四被捕后,其团伙成员作鸟兽散,黑社会组织在黑龙江的根基被彻底动摇。
庭审期间,乔四仍试图以财富换命,他扬言愿意出资修建一条高速公路,希望能减轻判决,但这一请求被无情驳回。
法院认为,乔四的罪行累累,不仅对社会造成了极大危害,更严重破坏了法律的公正与威严,他最终被判处死刑,于1991年6月9日执行。
乔四的覆灭不仅是一次打击黑社会的重大胜利,更让黑龙江的社会治安明显改善,这场扫黑行动不仅重塑了百姓对法治的信心,也为黑龙江的改革开放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结语】
2020年12月18日,孙维本在哈尔滨逝世,享年92岁,他的一生,是一部奋斗的史诗。
他推动经济改革、改善民生,扫黑除恶,为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不仅改变了黑龙江的命运,也为全社会带来了信仰的力量。
正如他所展现的那样,一个人无论身处何种位置,只要坚守正义、实事求是,都能为人民留下深远的影响,这种信念,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与传承。
【参考信源】
央视网 节目《全省新闻联播》——孙维本同志生平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20年12月21日《孙维本同志逝世》
中山网警2019-02-12 《「中国大案纪实」黑社会龙头“乔四爷”覆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