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古代各种礼仪的一本书(1

周生南山 2024-04-06 08:11:10

(一)《礼记》是战国至西汉时期编选各种礼仪的一部著作,被列为儒家典籍。全书共二十卷,49篇。为西汉教育家戴圣编纂,成书于宣帝时期。

《礼记》全书体例不一,有多种文体:有记录体、对话体和议论文。有的文章的文义一以贯之;有的又前后不相属为杂凑者。

西汉的刘向对《礼记》内容进行了归纳:有制度、通论、明堂阴阳、乐记、丧服、世子法、祭祀、子法、吉礼、吉事等十类,涉及到政治、哲学、法律、道德、祭祀、历法和日常生活等诸多方面,体现了儒家的政治伦理和社会理想。

《礼记》记载了古代繁杂的礼仪以及这些礼仪的制度沿革,它对于对古代文化和民俗有兴趣的读者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史料。

(二)《礼记.曲礼》释义:

“曲礼上下”篇是《礼记》的第一、二篇。“曲礼”的“曲”是指具体细小的杂事;“礼”是儒学范畴的一个概念,是指社会礼仪规范。礼的作用何在?为什么要讲礼,本书的价值对于今人是否有学习借鉴之功用,这得靠读者自己读书体悟。

(三)《礼记.曲礼.上下》摘录

a、男子在各年龄段的称谓

男子长到十岁称为幼,这时候该出家去上学了;

二十岁称为弱,这时候就该加冠了(“冠礼”即举行男子的成年礼);

三十岁称为壮,这时候就该娶妻了;

四十岁称为强,这时候就该从政为治理者了;

五十岁为艾,这时候就该参与国家的政事了;

六十岁为耆(音qí),这时候就可以指派他人了;

七十岁称为老,这时候就该把家亊交代给儿孙掌管了;

八九十岁的人称为耄(音mào);

百岁老人称为期,儿孙要尽心加以赡养。

注①:古代女子的成年礼则称为“笄礼”(笄:音jī),女子的笄礼一般在十五岁时举行。

b、丧礼时间计算及如何致辞

凡计算生人服丧时间,从死者死的第二天开始算;死者殡殓之亊,从死之日开始算。

与死者家属是朋友的,致慰问之辞;

与死者本人是朋友的,致哀伤之辞;

仅仅和死者的家属是朋友的,而和死者本人无交情的,只是对家属致辞表示吊唁,不对死者致辞表示哀伤;

如只是与死者本人是朋友,而与家属无交情的,只要向死者致辞表示哀伤,不向家属致辞表示慰问。

c、打猎时网开一面

国主春季打猎不合围而取,大夫不捕获群兽,士不取幼兽和鸟卵。

如遇水旱虫灾害,五谷不熟,国主膳食不杀牲口,马不喂谷物,御道不整修除草,祭祀不敲钟磬(音qìng);大夫膳食不添精粮;士饮酒不奏乐。

d、死字在古代的不同称谓

天子去世,文告上称“崩”,诸侯称“薨”,大夫称“卒”,庶人称“死”。

飞鸟死称“降”;

四足兽之死称“渍”;

为保护国家而牺牲者,称“烈士”。

注②:“渍”(音zì)浸、染意,动词;即牲畜感染疫病而死。

(本文参考取材《礼记》,图片来自互联网)

0 阅读:0

周生南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