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产到户是回到解放前吗?非也,是回到生产队以前

历史园园丁说史 2023-10-20 07:50:13

大跃进时期的大食堂

“分田单干不是实行了四十多年,而是上千年,实现了快速发展了吗?”

以上是我的短文评论区,一位网友质疑包产到户的言辞。

其实这和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是一样的意思。

可以说在评论区经常有这样言论来否定包产到户,意思是:单干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农民没富,现在农民单干怎么可能富裕吶!

有这种言论的网友是否知道,历史上大多数的农民起义,都打着“均田地”的旗号,希望实现“耕者有其田”,但从来没有实现过,只是通过改朝换代的流血杀戮,人口锐减,土地不再紧张而已。

只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通过土地改革,才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才真正的实现了平均土地。

耕者有其田,使农民都有了发挥自己生产能力的地方,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农业得到了高速的发展。

土改分田

正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农业的高速发展,才使一些人头脑发热,认为能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五八年大食堂、人民公社化运动正是头脑发热的产物。

三年自然灾害,人口大量的减员,“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是符合实情的。

绝对化的“一大二公”,一些人说农民成了主人,其实操作起来,不知道谁是主人,也不知道地里的庄稼属于谁的,结果是造成了普遍没有了责任心。

具体表现:五八年我们鲁西北没有天灾,是丰收年,由于只有“大公”,没有了小集体的利益,造成地里的庄稼很多没有收回来,烂在了地里,收回来的庄稼由于霉烂、鼠偷虫食等管理不善,损耗严重。

我奶奶不止一次的说,“那时的人憨,在地里拾了棉花不往家背,倒在邻村的地里。”

我当时也觉得不可思议,我堂叔告诉我,当时全国一盘棋,“一平二调”,收回来也是暂时放在你的仓库里,你仓库的东西全国人民都有份,上级一个纸条就可以无偿的调走,都是主人,其实就没有主人了,都管着不上心了。

“一平二调”是我国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初期的产物,也是平均主义和无偿调拨的简称,是特殊社会背景下出现的一种特殊分配方式。

“一平”是指在人民公社范围内把贫富拉平,搞平均分配;

“二调” 是指对生产队的生产资料、劳动力、产品以及其他财产无代价地上调。故而可以说,“一平二调”

怎么样?

人民公社初期其实非常的先进和理想化,而且每家的生产生活资料都要上交,一些比较先进的地方,只允许农民保留“一碗一筷、一铺一盖”,各家不开伙,都吃大食堂。

形式上是进入了共产主义,但缺乏两个支撑:

一个是人的思想觉悟达不到共产主义要求的水平,比如思想无私、干活主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等等。

二是物质基础达不到。

大食堂放开肚皮吃,基层干部动员农民入社时承诺的要兑现,同时也为了显示人民公社的优越性,也要让村民吃好。

这样就造成了,一方面由于农民的思想觉悟不配套,生产的积极性、责任心下降,农业生产大幅度减少;而另一方面,由于粮食不足以支撑大食堂的伙食标准,并且开始时浪费也很严重,最后的结局造成了严重的饥荒,大食堂也被迫解散。

如果单听描述,人民公社生产队、大食堂绝对是非常理想化的模式,而且好处多多,结果是种下的是龙蛋,收获的是跳蚤。

1960年至1962年,中央进行国民经济调整时,围绕如何尽快恢复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生存条件,提出了 “三自一包”包含的自由市场、自留地、自负盈亏、包产到,同时,发展农村自由市场、保留农民自留地、生产队承包到组,进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这些措施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了生产效率,农民生活条件得到迅速的改善。

但正像现在一些人质疑八十年代“包产到户”一样,那时“三自一包”也被指责为一种倒退,被称为“小农经济”。

结果是经济稍有好转,就被禁止,但人民公社生产队比五八年成立时相比做了一些调整,“退步”了不少。

此后,直到八十年代生产队解散,人民公社生产队的生产方式没有大的变化,当然,农业生产也没有大的提高,即使稍有提高,也赶不上人口增长的比例。

这接近二十年的时间,自留地也是时放时收,那时有句俗话:“共产党向太阳,政策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

这说明我们一直也在探索,但老想抄近路,结果方向错了,不退回去,只能在原地打转。

人民公社大集体不能说不好,但具体怎么搞,有成功的经验吗?

我们有和其相配套的条件吗?

这就好比你想建摩天大楼,但只有红砖、石灰和木材,连钢筋、水泥、图纸都没有,几个农民组织的施工队能盖起来吗?

这就好比:农民的房子拆了,摩天大楼没有交工日期,农民没有遮风避雨的地方,还不如先把平房盖起来,先住着,等农民日子过好了、素质提高了,条件成熟了再盖大楼也不迟!

正视现实,实事求是,错了就改,二十多年的试验时间不短了,有些人不是农民,没有亲身经历过农民的生活,老是希望再试下去,其实就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

包产到户后给了大家自由,谁愿意试谁去试吧!别做旁观者,站着说话不腰疼!

说了半天,回到开始的话题!

“包产到户”只是回到了人民公社以前,绝不是回到解放前!

因为新中国建立以前的任何朝代,都没有做到农民“耕者有其田”,“均田地”即平均的拥有土地(使用权)。

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都拥有一份自己当家做主的土地,精耕细作,吃饱肚子并不难!

这是解放后人民公社成立以前都已经证明的事实。

包产到户表面看只是分田,其实质是打破生产队给农民的束缚,把土地使用交给农民,采取什么样的生产方式让农民做主,尊重农民的选择!

0 阅读:19

历史园园丁说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