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评书和传说的影响,我们对历史上的岳飞有很多的误读

历史园园丁说史 2023-11-05 21:28:02

大家所熟知的岳飞的故事,是近千年的民间传说加工而成,说书唱戏的特点就是以故事精彩取胜,而忽略情节是否符合常理。

这样就造成了岳飞故事情节很多自相矛盾,漏洞百出,常常是一个错误掩饰解读另一个错误。

比如:岳飞真实的战功很少有人知道,但虚构的对金作战的故事却众人皆知,以至于,这些故事被指出是虚构的情节后,很多人接受不了,反驳说:如果真要是这样,那岳飞位居中兴四将之首是怎么得来的!

是啊!怎么得来的,岳飞的故事已经被搞得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真应了那句话“假作真时真亦假”

看看岳飞的成长经历:

——1131年,破乱军汉将张用、李成、马进于江西,升神武右副军统制。

同年,破江西建州义军及首领范汝为,升神武副军都统制。

——1132年,破乱军汉将曹成于湖南,升中卫大夫武安军承宣使。

——1133年,破乱军汉将李宗亮等于筠州。同年,全数剿灭吉州、虔州汉族农民义军于江西,获高宗亲赐“精忠报国”称号。

同年,升迁镇南军承宣使,江南西路沿江制,江南西路制置使,江南西路舒蕲州制置使,神武后军统制。

——1134年,兼任荆南鄂岳州制置使、黄复州汉阳军德安府制置使。

同年,岳飞破郢州,杀汉齐军七千人,叠尸比于城中天王楼,守城汉将鲍超自杀,知县汉人刘楫被俘被活剐。汉齐军传出“憾山易,憾岳家军难”的感叹。

同年,破汉齐军汉将李成于襄阳、新野市、夺取襄阳、郢州、随州、邓州、信阳军等。

同年,岳飞受封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

——1135年,岳飞受封镇宁崇信军节度使,荆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加食邑五百户,食实封二百户,进封武昌郡开国侯。

同年,并受荆湖南北襄阳府路制置使,充神武后军都统制。

族农民起义军于洞庭湖,杀农民起义军汉族首领杨么。

同年,岳飞加封检校少保,食邑五百户,实封二百户,进封鄂国公。

——1136年,岳飞受湖北京西招讨使,湖北京西宣抚副使。

同年,破汉齐军于虢州、商州及西京长水。

同年,破汉齐军于何寨,白塔,牛蹄。

1137年,岳飞拜太尉,升宣抚使。

由上可知,1131年——1137年,岳飞每年都凭战功加官进爵,只是都是平定内乱,镇压剿灭义军和盗匪,恢复江南秩序的战争。

因为要把岳飞塑造成抗金名将,这些真实的战功很少被人提起。

不仅岳飞的战功如此,岳飞的很多的话也被人错误的解读。

比如,今天又在评论区,看到一位网友提到岳飞的这句名言:“文官不贪钱,武将不惜死,天下可太平”

另一位网友跟评:“浩然正气。”

岳飞的这句名言,出自《宋史·岳飞传》: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当时的语境是,宋高宗准备为岳飞营造宅第,岳飞立马辞谢,理由是敌人没有剿灭,哪有心情顾家室。宋高宗询问天下何时太平,岳飞做出上述回答。

有人评价岳飞此言颇富洞见:“文官尽心国事,不贪财物;武将保卫江山,不惜牺牲。文官不会因为贪污受贿而做出违法乱纪、有害民生之事,武官在打仗的时候不会因为怕死而投降、溃败,文武官员能达到这种境界,政治自然清明,天下自然太平。”

岳飞这句话绝对正确!绝对的高大上!

但是!可但是!

怎么都觉得和没说一样。

如果是作为一句口号,应该是没问题,但当时是领导询问。

这就好比说,企业老板问: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帮企业走出困境!

老板对你的回答充满了期待!

其实你也不知道答案,只好说,只要员工都一心为厂,没有私心,全心全意为厂子服务,厂子就一定能走出困境!

你说的话有错吗?

没错!有用吗?

领导问的是具体的方式、方法,你说的这些,操作性在哪里?

但此时是守着其他的大臣,高宗赵构还要夸几句,爱卿说的太好了!

但心里话,就当我没问,你没说。

再说那句更有名的话:"金人未灭,何以家为!"

有网友评价:岳飞这句话,精忠报国之心字字可鉴!

但这句话感动了多少后人,那感动了皇帝赵构了吗?

肯定没有!

为什么?

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我们后人看岳飞是站在岳飞是忠心报国的大忠臣的角度看的;而赵构是从君王的角度看的,君王是不会轻易相信任何人,做事都有另一番用意,就是对领兵大将的刻意防范。

当然,也不是仅赵构如此,这是传统,自古以来,但凡掌握重兵的将军,他的一家老小基本上都在京城,表面上是不让家属跟着受罪,为将领的孩子们提供良好的教育,其实就是人质。

如果将领们造反了,皇帝随时可以把你全家、甚至全族给灭了。没有后来的继承者,即使造反成功了,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是历代皇帝惯用的手段,用将军家人的性命来制衡将军,防止将军谋反。

对岳飞也不例外,公元1133年秋,皇帝赵构将岳飞召到首都,亲自书写“精忠岳飞”四个大字,制成锦旗赏赐给他。同时,要在京城为他建造府第。

赵构这样做,一是为了笼络岳飞,二是因为岳飞已单独成军,军队已达到几万人,为了防范。

这种事即使赵构想不到,文臣谏官也会提醒。

皇帝想赐给岳飞宅邸,岳飞推辞说:“敌人还没被消灭,怎么能够建立自己的家?

我想岳飞不会不知道这种传统,为什么不接受赵构的"好意",不得而知,不好揣测!

在中央和赵构看来,你推辞,就是不愿接受监管;但那个时候,中央对岳飞等地方部队还缺乏完全的控制能力,而且岳飞的话也非常冠冕堂皇,赵构只能表面上说几句褒奖的话,但内心肯定不悦。

我们后人对岳飞的话,都是以正面的、高大上语义来解读,其实并不符合原意。

这样也加深了赵构的昏君形象,因为岳飞处处表现出高尚的品德和忠诚,而赵构根本意识不到。

0 阅读:162
评论列表

历史园园丁说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