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39年十月,后赵太尉夔(Kuí)安率领各路将士凯旋返回邺城。从后续的历史发展来看,石虎并未再主动对东晋发起军事行动,或许他已认为边疆局势趋于稳定。然而,五年之后,东晋再度北伐,战火重燃,这已是后话。

此时,石虎将目光转向东北,目标直指前燕。在他看来,东晋已不再构成重大威胁,而凉州的张骏表面上仍然臣服于后赵,秦州境内的仇池也在公元337年十二月重新归附后赵。然而,石虎心中真正的隐忧仍是东北方向的慕容皝。因此,他决定进一步巩固东北地区的防御力量。
为了更好地掌控段氏鲜卑旧有的领地,并有效抵御前燕的侵扰,石虎对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他从幽州中划分出辽西、北平等郡,新设营州,州府设在令支(今河北省迁安市)。借此机会,不妨简要介绍后赵当时的州制情况。当时,后赵占据了西晋原有的十九州中的十个州:幽、并、冀、青、兖、豫、徐、司、雍、秦。由于司州通常是指都城所在的州,而后赵先后定都于襄国(今河北省邢台市)和邺城,因此对西晋时期的司州辖地进行了重新调整。具体而言,以襄国所在的广平郡和邺城所在的魏郡等地为基础重新设立司州,而将原属司州、洛阳所在的河南等郡改设为洛州。
此外,因后赵占领了扬州和荆州的部分郡县,故也设置了扬州和荆州,其州府分别位于寿春(今安徽省寿县)和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
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体现了石虎对内政的重视,也反映了他对边疆防御体系的精心布局。

话说石虎设立营州之后,紧接着便开始思索镇守营州的人选。此时,后赵末期的一位重要人物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便是李农。李农在史书中和许多人物一样,只有后半生的记载,而前半生却鲜为人知。
据史料记载,李农是汉人,最早出现在史书中的记录是在石虎时代担任司空一职。当时,石虎交给李农一项特殊任务,那就是每天早晚向高僧佛图澄问安。李农第二次在史书中出现是在公元339年九月,当时他随太尉夔安参与南征,并被任命为抚军将军。或许正是通过这次南征,石虎发现李农不仅有勇有谋,还具备卓越的军事才能,因此决定派遣李农前往辽西镇守。
石虎随即下诏,任命李农为使持节、监辽西北平诸军事、征东大将军、营州牧。
石虎派李农前往营州的目的不仅仅是让他镇守边疆,更希望他能够将后赵的领土向北拓展至前燕境内。为此,石虎还特意派遣征北大将军张举率三万兵马协助李农。

接下来,我们不妨详细分析一下当时后赵与前燕在营州边境的兵力部署情况。后赵方面,在令支驻守的是镇远将军石成。
就在同年四月,前燕四位将领与后赵三位将领展开激战,结果呼延晃和张支战死沙场,而石成侥幸逃生。
前燕四将袭击后赵后迅速回师棘城(今辽宁省义县西)。或许是担心后赵报复,慕容皝并未在辽西郡东部派遣将领驻守,但他又不愿放弃石虎撤退后收复的土地。于是,慕容皝派遣一名叫悦绾的人驻守凡城(今河北省平泉县)。
悦绾原本是榼卢城(位于山海关一带)的小城主,手中并无多少兵力。慕容皝只给了他两样东西:一个是御难将军的封号,另一个是仅有一千人的部队。
凡城距离前燕都城棘城约五百里,而距离后赵的令支仅有二百多里,悦绾身处险境,责任重大。

公元339年十月,后赵营州牧李农与征北大将军张举率领三万大军抵达令支。此时正值寒冬时节,辽西地区早已寒风凛冽。然而,刚刚上任的李农急于建功立业,未在令支稍作休整,便马不停蹄地直奔凡城而去。在他看来,兵贵神速,抓住战机迅速攻下凡城是当务之急。毕竟,凡城守将悦绾仅率千余人驻守,而慕容皝又远在棘城,根本无暇支援。
另一边,凡城的守将们得知后赵三万大军压境的消息后,无不惊慌失措,甚至有人打算弃城而逃。关键时刻,御难将军悦绾挺身而出,厉声说道:“我们受燕王之托,驻守此地抵御赵军,怎能临阵退缩?凡城经过加固,易守难攻,一人足可抵挡百人。若有谁胆敢动摇军心,定斩不赦!”
在他的鼓舞下,众将士重拾信心,决心死守城池。
战斗打响后,悦绾身先士卒,亲自指挥作战,冒着箭雨坚守城墙。尽管李农和张举轮番猛攻十余日,却始终未能攻克凡城。无奈之下,李农只得下令撤军返回令支。

消息传到后赵都城,天王石虎得知凡城久攻不下,深感辽西郡过于靠近燕国,当地百姓屡遭侵扰,于是颁布诏书,命令将辽西郡靠近燕国边境的百姓迁往冀州境内安置。自此,后赵与前燕的边界划定:北起凡城,南至乐安(今河北乐亭县)。虽然双方此后仍时有交战,但总体上未能突破这一界限。石虎似乎也无意再主动对前燕用兵,反而在一年后,前燕再次派兵袭扰后赵边境,这已是后话了。
悦绾以千人抵挡住后赵三万大军的消息传到了平州昌黎郡的棘城,这让前燕王慕容皝喜出望外。与石虎不同,慕容皝胸怀大志、抱负非凡。虽然他已经自称燕王,但他始终觉得这个称号没有得到东晋朝廷的认可,心中颇感遗憾。因此,他希望能够联合东晋,南北夹击后赵,共同收复中原。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慕容皝决定派遣使者前往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一方面寻求与东晋合作共同出兵后赵,另一方面也希望能获得东晋正式的封赏。

慕容皝不仅希望被加封为燕王,还期望能获得大将军的头衔。这样的要求在当时堪称极高:异姓封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大将军一职自古以来都应在朝中任职,而非驻守边疆。
为此,慕容皊选择派出能言善辩的长史刘翔作为使节,并因路途遥远且充满危险——从棘城到建康需跨越千山万水,途中还需穿越后赵的势力范围——他又安排参军鞠运随行护卫。刘翔与鞠运欣然接受任务,带着礼物从棘城启程前往建康。
然而,刘翔和鞠运出发后,慕容皝并未在这个冬季停下军事行动等待消息。他暂时搁置了与后赵的战事,转而将目光投向周边尚未臣服的势力,首先便是高句丽(今吉林省集安市)。
数日后,当燕军抵达新城(今辽宁省海城市东北)时,高句丽国王高钊便派使者前来投降。慕容皝随即命令大军返回棘城。

接着,慕容皝派遣四子慕容恪与五子慕容霸北上攻打宇文鲜卑的一支别部。慕容霸年仅十四岁,却聪慧过人、气度不凡,身高七尺七寸,双手过膝。在众多子嗣中,慕容皝对慕容霸尤为喜爱,常对其他儿子称赞慕容霸器宇轩昂、聪明绝伦,将来必定能成就一番大业,因此特意为其取名为“霸”。慕容皝对慕容霸的宠爱甚至超过了世子慕容儁,这也让慕容儁对慕容霸心生妒忌。
慕容恪与慕容霸兄弟率军征讨宇文鲜卑的一支,此战中,慕容恪展现出了卓越的智谋,而慕容霸则以无匹的勇力闻名军中,使得宇文鲜卑的这一支部队大败亏输。然而,这场胜利却让宇文部的首领宇文逸豆归深感忧虑。
原来,一年前慕容翰投奔宇文部,宇文逸豆归虽接纳了他,但心中始终存有疑虑。他深知慕容翰不仅骁勇善战,还极具智谋,这让他害怕慕容翰会成为前燕慕容皝进攻宇文鲜卑的借口。
而慕容翰也察觉到宇文逸豆归对自己的信任正在逐渐消逝,担心自己可能会为宇文鲜卑带来灾难。

为了自保,慕容翰开始装疯卖傻,整日沉溺于酒中,有时甚至躺在路边过夜,随意随地大小便,头发散乱如同乞丐一般,向过往行人讨要食物。久而久之,宇文逸豆归果然信以为真,认为慕容翰真的疯了,于是不再派人监视他。
在此期间,慕容翰借着乞讨的机会四处游走,历经数月,将宇文鲜卑境内的山川地形尽数铭记于心。
当慕容恪与慕容霸班师回棘城后,他们向父亲慕容皝详细讲述了伯父慕容翰在宇文鲜卑的遭遇。慕容皝听闻此事后,内心十分悲痛。他认为慕容翰当年离开并非背叛,与慕容仁、慕容昭的情况截然不同。于是,慕容皝派遣商人王车前往宇文鲜卑经商,暗中与慕容翰取得联系。
公元340年正月,王车装载着货物从棘城出发,先抵达凡城,再向北沿着老哈河进入宇文鲜卑的领地。数日后,王车果然在路边遇到了慕容翰。

慕容翰见到故国旧人,不禁以手捶胸,连连点头,却始终一言不发。王车返回棘城后,将遇见慕容翰的情景告诉了慕容皝。
慕容皝听后说道:“阿干应该是想回来了。”于是决定设法营救慕容翰归来。
慕容皝深知这位兄长臂力惊人,能够拉开三石重的硬弓,于是命人专门打造了一张三石重的强弓。他计划如果能把这张弓送到慕容翰手中,慕容翰便能凭借自己的实力逃离宇文部。
到了公元340年二月,王车再次来到宇文鲜卑境内经商,这次他将慕容皝特意准备的弓藏在货物之中。一天晚上,他悄悄将弓埋在路旁。第二天,他在街头又遇到了正在乞讨的慕容翰。
王车递给他一些食物,并低声说道:“大王知道你思念燕国,已经为你准备好了弓箭,就埋在路边,你可以择机返回,大王已在边关安排人接应你。”
慕容翰听完后装作毫不知情,转身继续向其他人行乞。

慕容翰自然清楚王车的话中深意。当天夜里,他便与两个儿子商议此事,随后三人悄悄潜入宇文逸豆归的马厩,盗走了他的宝马良驹。次日清晨,他们策马扬鞭悄然离去,并在路旁停驻,取出弓箭以备不时之需。
不久后,宇文逸豆归的侍从发现爱马失踪,急忙前来报告。宇文逸豆归听闻此事,立即下令搜寻。有人声称早晨看见三名骑士骑着骏马向南疾驰,同时提到慕容翰已不见踪影。宇文逸豆归闻言大怒,随即派遣一百精锐骑兵火速追赶。
不到半个时辰,慕容翰便被追兵赶上。他勒住缰绳,手握长弓等待敌人的靠近。他对追兵说道:“我离开故土已有六年,思乡之情日益浓烈。如今我已踏上归途,绝不会再回到宇文部。过去我装疯卖傻不过是为了麻痹你们,实际上我的武艺依旧精湛,若逼我动手,恐怕会自取灭亡。”
然而,这一百名精锐骑兵并未将慕容翰的警告放在心上,依然打算上前擒拿。

慕容翰见状又说道:“我在宇文部多年,对你们并无恶意,实在不忍伤害你们。这样吧,你们退后百步,把刀插入地面,如果我能一箭射中刀环,你们就立刻返回;若是射不中,再上来抓我也无妨。”追兵依言解下佩刀,插在百步之外。
慕容翰拉开弓弦,搭上羽箭,“嗖”的一声,箭矢精准地贯穿了刀环。追兵目睹此景无不惊骇万分,纷纷掉转马头退回宇文部。
慕容翰带着两个儿子顺利抵达棘城,慕容皝亲自出城迎接。兄弟二人久别重逢,皆满心欢喜。慕容皝随即重新任命慕容翰为建威将军。
李寿阅兵,前燕奇兵袭幽冀公元338年四月,李寿通过政变登上成汉皇帝之位。同年八月,成汉境内遭遇持续大雨,导致饥荒与瘟疫肆虐。在此背景下,李寿在朝会上颁布旨意,鼓励大臣们直言朝廷弊病,以此表达自己的自省态度。

然而,隐士龚壮听闻此事后,向李寿呈递了一封奏章。龚壮在奏章中写道:
陛下起兵之初,曾对天盟誓,歃血为盟,昭告天下,承诺举国称藩于东晋。当时上天感应,人心所向,成就了您的大业。然而,如今连绵大雨已持续百日,饥荒与瘟疫同时爆发,这或许是上天在警示陛下。臣以为,应当遵守当初的誓言,尊奉建康(东晋)为主,如此一来,东晋必定会以高爵厚禄回报您的大功。虽然地位可能稍降,但您的子孙将永享福祚,这不是一件美事吗?
有些人认为,归附东晋会让益州和梁州的官员获得荣华富贵,而地方豪强则会因此感到不便。然而,历史教训历历在目:昔日公孙述占据蜀地,任用外来宾客掌权;刘备入蜀后,荆州人士备受重用。
等到吴国和邓艾西征时,整个蜀地被屠戮殆尽,哪里还分得清谁是本地人,谁是外来者?那些反对归附东晋的人,未能理解国家安定的根本,只顾惜眼前的名利地位,认为刘氏治下的州郡才是仁政所在。但他们没有意识到,一旦国家灭亡、君主更替,又怎能与今日的义举相比?今日若能归附东晋,主上荣耀,臣下显赫,这才是长久之计。
还有人说,臣应效仿法正。然而,臣深受陛下大恩,得以安逸自在。至于荣华富贵,无论来自汉还是晋,臣都不愿接受,又何必效仿法正呢?
龚壮在这份奏章中借上天降雨之事,劝谏李寿履行当初向东晋称藩的诺言。

李寿读罢奏章,虽深感惭愧,却并未采纳龚壮的建议,而是将这份奏章秘密收藏,未予公开。
九月,发生了一件震惊朝野的大事:尚书仆射任颜因谋反被举报。
李寿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立刻下诏将任颜处以极刑。任颜的身份特殊,他是先帝李雄皇后任氏的弟弟,这一身份让李寿感到深深的不安。他担心这仅仅是一个开始,背后可能还会有更多的人蠢蠢欲动。
尤其是李雄的几个儿子仍然在朝中担任要职,这让李寿更加焦虑和警惕。为了彻底消除隐患,李寿决定借此次任颜谋反事件,诬陷李雄的几个儿子也参与其中,并随即下令将他们全部处斩。
时间来到公元339年三月,东晋广州刺史邓岳率军进攻成汉的宁州。宁州治所与建宁郡治所均位于建宁郡滇池县(今云南省晋宁县晋城镇)。

当时,宁州刺史是霍彪,建宁太守则是孟彦。孟彦心生异志,打算向邓岳投降,但又害怕霍彪不同意,于是先下手为强,将霍彪逮捕后向邓岳献降。至此,宁州在被成汉占领整整六年之后,重新回归东晋版图。
然而,对于成汉而言,这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三年前,在李期执政时期,成汉已经失去了交州,如今宁州再次失守,曾经凭借武力夺取宁州并登上皇位的李寿自然无法容忍这样的局面。于是,李寿迅速调集军队,准备夺回宁州。
公元340年四月,成汉的征讨大军抵达建宁郡。孟彦联合将领刘齐、李秋出城迎战,但由于实力悬殊,三人不幸战死。最终,成汉成功收复宁州。然而,战争从未停止,新的冲突又将在其他地方爆发……
公元339年四月,东晋荆州刺史庾亮本在积极筹备北伐,却先派遣参军李松对成汉的巴郡(今重庆地区)和江阳郡(今四川泸州)展开进攻。

当时成汉驻守巴郡的是刚于公元338年七月上任的荆州刺史李闳,以及巴郡太守黄植。然而,李闳与黄植不敌李松的攻势,最终战败被俘,并被押送至建康(今江苏南京)。成汉皇帝李寿得知消息后,随即任命李奕为镇东将军,接替李闳负责巴郡的防务。李奕到任后,迅速组织力量向东推进,逐步收复失地。至同年十二月,李奕的部队已成功将战线推进至东晋控制下的巴东郡(今重庆奉节东),迫使东晋巴东太守劳杨战死。
同年九月,正当成汉在宁州和荆州方向展开军事行动时,成汉皇帝李寿却突患重病。在此关键时刻,尚书令罗恒与广汉太守解思明趁机劝说李寿向东晋称藩,以缓解外部压力。
然而,李寿断然拒绝了这一建议。更令人意外的是,一位身份并不显赫的官员李演也上书劝谏李寿归降东晋。此举激怒了李寿,他立即下令处斩李演。
此外,李寿性格中充满骄傲与自负。他对汉武帝和魏明帝极为仰慕,却对其父兄的功绩感到羞耻,甚至不愿听闻相关事迹。他要求臣下在奏疏中不得提及先辈的政治教化,自认为远超其父兄。

为了规劝李寿,舍人杜袭特意伪造了十首诗,声称是三国时期应璩的作品献给李寿。李寿读后回应道:“朕已读过这些诗并理解其中之意。若这是当代人的作品,那便是贤哲之言;若是古人所作,则不过是亡者的寻常之辞罢了。”
与此同时,李寿的傲慢还表现在他与后赵的合作计划上。当后赵天王石虎提出联合进攻东晋、平分其领土的建议时,李寿欣然同意。这一决定反映了他对自身实力的高度自信,但也暴露出他对局势判断的盲目性。
公元340年四月,李寿收到了石虎的来信。他迅速派遣散骑常侍王嘏与中常侍王广前往后赵进行外交访问,共同商讨联合进攻东晋的计划。在两位使者离开后,李寿立即下令建造大型船只、制造武器并储备粮食,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足准备。
然而,隐士龚壮再次上书劝阻,但李寿对此置若罔闻。

到了同年九月,一切准备工作已经就绪。李寿决定在成都举行一场盛大的阅兵仪式。他任命当时担任尚书令的马当为六军都督,召集了七万士兵组成水军,并在成都郊外的岷江集结。阅兵当天,战鼓声和号令声响彻云霄。李寿站在城墙上检阅军队,心中涌起征服江南的雄心壮志。
这时,解思明提醒道:“陛下,我们的国土狭小,兵力薄弱,而江东路途遥远且充满艰险,要想取得胜利绝非易事。”听完解思明的建议,李寿并未动怒,而是召集众大臣讨论攻打东晋的利弊。
龚壮闻讯赶来进谏:“陛下既然能与羯赵互通使节,为何不能与晋朝建立联系?胡人如同豺狼,如果我们真的消灭了晋朝,陛下恐怕就要向胡人俯首称臣。如果陛下选择与胡人争夺天下,汉国必将灭亡。虞虢之事便是前车之鉴,请陛下深思熟虑。”

群臣一致认为龚壮的观点很有道理,于是李寿决定取消出征计划。城外的士兵得知皇帝改变主意后,齐声高呼万岁以示庆祝。
龚壮为人以忠孝为重,如今他已为家族报仇,尽了孝道,便开始劝说李寿归顺东晋,以此来践行忠诚。然而,李寿沉溺于皇权地位,断然拒绝了龚壮的建议。龚壮心里明白,李寿绝不会采纳他的意见,于是返回故乡巴西郡(今四川省阆中市),过上了读书写作的生活,再未踏入成都一步。
石虎虽然给李寿写信提议联合进攻东晋,但实际上并未采取任何行动。
公元340年九月,石虎正在积极准备军事力量,但他并非为了南下攻打东晋,而是为了北伐前燕。这表明石虎始终怀有征服前燕的决心。更何况,九个月前,营州牧李农率领三万大军竟败给了悦绾的一千兵马,石虎又怎会轻易放过这个耻辱?

为了再次讨伐前燕,石虎颁布诏令,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在司、幽、并、冀、青、徐、雍七州范围内大规模征兵,规定家中有五名壮丁的抽调三人,有四名壮丁的抽调两人。
石虎粗略计算,七州所征召的士兵加上邺城原有的驻军,总数将达到五十万人。他还调动了一万艘战船,从黄河进入渤海,运送一千一百万斛粮食储存在乐安城(今河北省乐亭县)。同时,石虎下令将辽西郡、北平郡、渔阳郡的百姓迁徙到兖州、豫州、雍州和洛州,并从幽州一直延伸到东方的白狼城(今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西南),大规模开展屯田活动。
此外,石虎还命令搜罗民间马匹用于征战,若有人藏匿马匹拒不交出,将被处以腰斩之刑。通过这一举措,石虎共征集到了四万匹马。
最后,石虎在宛阳(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宛阳观)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为攻打前燕做好充分准备。

在后赵积极筹备北征前燕的同时,前燕也在紧锣密鼓地策划对后赵的军事行动。回顾历史,自石虎进攻棘城(今辽宁省义县西)无功而返后,前燕与后赵之间的每一次交锋,几乎都以前燕的胜利告终,且屡次以少胜多。例如,慕容恪曾率领七千骑兵在密云山伏击麻秋三万大军;前燕四位将领在辽西阵斩后赵两名大将;悦绾更是在凡城(今河北省平泉县)凭借千余人击退李农三万兵马。这一系列辉煌战绩极大地增强了慕容皝的信心。
如今,慕容皝得知后赵正在全力备战,却毫无惧色,反而决定主动出击,计划深入幽州、冀州腹地。这一决策彰显了慕容皝的雄才大略。然而,他并非盲目自信,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全面评估后的结果。
当时,后赵在辽西地区的防御重点集中在南部的乐安城和北部的令支城。慕容皝分析道:“据情报显示,石虎在乐安城部署重兵,并储备了大量粮草,企图以此保障北部郡县的安全。但他忽略了蓟城(今北京市西南)及其周边地区。我推测蓟城南北一带并未驻扎重兵。因此,我们若从小路奇袭蓟城,定能取得成功。”众将领听后一致赞同,认为此计可行。

慕容皝的这一战略不仅体现了他对敌情的精准判断,也展现了其灵活多变的战术思维。通过避实击虚,他找到了后赵防线的薄弱环节,为前燕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公元340年十月,慕容皝率领部队从小道进军,悄然抵达长城蠮螉塞(现今的居庸关)。后赵在蠮螉塞驻守的兵力确实不多,慕容皝迅速攻破蠮螉塞,斩杀了守将,随后长驱直入,当日便到达蓟城城下。镇守蓟城的后赵幽州刺史石光万万没料到前燕军队会如此神速地出现在城下,尽管他麾下有数万士兵,却不敢出城迎战。
慕容皝并未下令攻城,而是选择继续向南进发,一路推进至距离蓟城以南二百多里的武遂津(今河北省徐水县西),进入冀州高阳郡(今河北省博野县)境内。
慕容皝的大军沿途焚烧后赵的粮草储备,掳掠了三万多户百姓后凯旋而归。

前燕慕容皝奇袭后赵幽州、冀州的消息传至邺城,天王石虎听闻后勃然大怒,在朝堂之上对众臣大声斥责:“朕尚未兴兵攻打慕容皝,他竟敢先偷袭幽州、冀州,简直如入无人之境!各地守将莫非都是废物?幽州刺史石光更是个无能之辈!虽然他没有像李孟那样弃守蓟城,南撤至易京(今河北省雄县),但他坐拥三万大军,居然龟缩城内不敢出战。若不是朕两年前已命人毁坏了易京城池,石光八成也会学李孟南下易京。现传朕旨意,革去石光幽州刺史之职,命其即刻返回邺城,由王午接任幽州刺史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