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寒微,能屈能伸,美国唯一五星上将总统的逆袭之路

佳霖谈历史 2023-12-18 16:34:02

他出身寒微,是美国出身最穷的总统之一。

同时他又是美国晋升最快的将军,不到三年便从准将晋升五星上将。

巅峰时期,他曾经统帅300万盟军。

1952年,他击败竞选对手,当选美国总统。

四年后,又轻松连任,达到人生巅峰。

这个人生逆袭故事的主人公,就是美国第34任总统,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

1890年,艾森豪威尔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丹尼森市的一个德裔家庭。

他的父母都是大学生,家境原本并不差。

但无奈父亲择友不慎,与人合伙做生意,被合伙人卷走了资金。

艾森豪威尔出生时,父亲不仅破产,还欠下一屁股债,可谓家徒四壁。

不过,虽然家里穷的叮当响,父亲一事无成,但好在老妈是个智慧且坚毅的女人,对儿子们管教很严,经常鼓励他们不要磨灭自己的意志和梦想。

艾森豪威尔在家里排行老三,上面有两个哥哥,下面还有四个弟弟。

除老五幼年夭折外,其余六人在母亲的严格管教之下,后来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艾森豪威尔家族

老大阿瑟是位小有名气的银行家,他曾经有个同事叫杜鲁门,美国的第33任总统。

老二埃德加是个律师,业务水平出众,晚年非常富有。

老四罗伊毕业于医学院,为了照顾父母,在老家开了一间药店。虽然成就远不如哥哥弟弟,但在当地也算知名人士。

老六厄尔毕业于华盛顿大学电气工程系,在伊利诺伊州拥有几家电台,还担任了该州的州代表。

老七密尔顿是个学者,担任过宾夕法尼亚大学、霍普金斯大学等知名大学的校长。

密尔顿

相比兄弟几个,艾森豪威尔的成就无疑是最高的。但他也是最晚成才的。

小时候的艾森豪威尔不爱读书,这让父母很头痛。

不过他体育成绩非常突出,是学校橄榄球队的主力中锋。

另外,他还喜欢历史,对名人轶事很有兴趣,他最崇拜的历史人物是汉尼拔。

高中毕业后,由于没钱交学费,艾森豪威尔和二哥埃德加同时辍学。

校长觉得可惜,就劝他们读大学深造。

但问题是,大学学费不是个小数字,钱从哪里来呢?

于是,兄弟两人便做了个君子协定,前两年,艾森豪威尔打工,供二哥念大学。

两年后,老二再打工,供弟弟去深造。

接下来的两年,为了供二哥读书,艾森豪威尔一天打两份工,全年无休。

1911年,艾森豪威尔听说军校不用交学费,于是便在当地一名参议员的推荐下,考入了西点军校。

艾森豪威尔 (左二) 与 布雷德利 (右二) 曾为西点军校橄榄球队成员

就读西点期间,艾森豪威尔依然成绩平平,并且因为热衷体育活动违反校规,经常被处分。这让一度萌生了退学的念头。

不过好在他最终还是毕业了,被分配到圣安东尼奥的第19步兵师担任少尉。

二战前,美国军队的存在感很低,军人是个没有前途的职业。

在圣安东尼奥的几年间,艾森豪威尔一事无成。

唯一的成就,可能就是娶到了他的一生挚爱——玛丽·吉尼娃·杜德。

艾森豪威尔夫妇

1917年,美国参加一战,艾森豪威尔渴望到战场上证明自己。

但由于他是德裔,几次申请都被驳回。

不过看他这么有积极性,上级把他安排到陆军坦克学校深造。

毕业后,碌碌无为多年的艾森豪威尔,终于迎来了自己的人生转机。

1922年,他被调到巴拿马运河防区,担任驻巴拿马第20步兵旅参谋。

在巴拿马,20旅旅长康纳少将经常与艾森豪威尔讨论军事和国际问题。

经康纳的熏陶,艾森豪威尔对军事的兴趣大增,军事知识和技能也大为长进。

康纳认为他很有发展前途,遂不惜时间和精力加以培养。

1923年,经康纳帮助,艾森豪威尔进入陆军指挥与参谋学校学习。

有了人生目标,艾森豪威尔对于学习,非常上心,最终以优秀成绩毕业,并被保送到陆军作战大学继续深造。

1928年,38岁的艾森豪威尔完成全部科班教育。

如果是战时,他必然会有一番作为。

但当时是和平年代,无仗可打。

于是,他只能在美国陆军中,一个叫做作战纪念委员会的组织内工作,主要就是编写美军在一战中的历史。

看上去,这份工作毫无前途,但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当时,作战纪念委员会的负责人是美国陆军六星上将潘兴。

艾森豪威尔在潘大帅麾下工作,一来二去,两人便认识了。

当然,此时的潘兴,垂垂老矣,已经过气了。对艾森豪威尔的事业,帮助不大。

但潘兴有个好徒儿,叫马歇尔。

正是马歇尔,在日后提携了艾森豪威尔。

1929年,凭借出色的写作能力,艾森豪威尔调往陆军部助理部长办公室任职。

他非常讨厌这个新工作,渴望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到一线统帅千军万马。

但在陆军部上班,接近权力中枢,加之他的稿子写得也确实不错。

很多人都说好,向陆军参谋长推荐他。

于是,艾森豪威尔便被时任美国陆军参谋长的麦克阿瑟看中,成为其助手。

1935年,麦大帅从陆军参谋长位置上卸任,调往菲律宾任总统奎松的军事顾问。

众所周知,麦克阿瑟是表演型人格,非常擅长包装自己,还特别擅长PUA下属。

在麦克阿瑟的一通忽悠下,艾森豪威尔也前往菲律宾,继续给老麦做高级助理。

过了几年,艾森豪威尔后知后觉,他发现跟着麦克阿瑟混,自己的事业一片灰暗。

于是到了1939年,因为军事和哲学观点不符,与麦克阿瑟大吵一架后,艾森豪威尔果断返回美国。

爷不伺候了。

常理而言,艾森豪威尔得罪麦克阿瑟这个官二代,接下来的工作中,少不了要被穿小鞋。

但他运气很好,早先时候,潘兴亲自向罗斯福总统推荐了马歇尔。

罗斯福也觉得马歇尔是“参谋长的料子”。

便在1939年初,任命马歇尔为代理陆军参谋长。

马歇尔上任后,雷厉风行,表示军中不养闲人,带兵能力不行的,通通滚蛋。

一时间,人人自危,各方大佬纷纷开始寻找有能力之人,辅佐自己。

此时的艾森豪威尔,已经小有名气。大家觉得他连老麦这么难伺候的人,都能伺候7年,还有什么人际关系是他处理不了的?

因而回国之后,艾森豪威尔突然成了香饽饽。

1940年11月至1941年6月,仅七个月,他便由第3师参谋长,升任第3集团军参谋长。

1941年下半年,美日关系激化。

这时候谁都知道,美国参加二战,只是时间问题。

为此,美军于8月,在路易斯安那州举行40万人规模的军事演习。

常言道,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就知道了。

这么大规模的演习,谁都逃不掉。

那些滥竽充数的,只能将自己的无能,暴露在所有人的面前。

而对于真正的人才,这场演习无疑是展现才华的最佳舞台。

演习结束后,美国陆军有70多名将军被免职,艾森豪威尔则凭借优秀组织协调能力引起马歇尔的注意,晋升准将。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演习中,还有一个横冲直撞的家伙,引起马歇尔的注意。

这个人叫乔治·巴顿。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正式参加二战。

五天后,艾森豪威尔被调到马歇尔的身边担任作战厅长,晋升少将。

当时的美国朝野,因为珍珠港事件,注意力都集中在太平洋战场,急着找日本复仇。

然而,罗斯福和马歇尔的想法是先欧后亚,重点打击德国,用业余时间对付日本。

艾森豪威尔这时候还不知道白宫的决策,但他却能站在最高统帅的角度,提出与罗斯福和马歇尔一样的观点。这让他赢得了决策层的欣赏。

由于同时要对付德国和日本,时间紧,任务重,1942年的上半年,艾森豪威尔就像个没有感情的机器,被马歇尔疯狂地使唤着。

他每天吃住都在办公室,为了工作,甚至连父亲的葬礼都没参加。

在艾森豪威尔的回忆录中,他表示自己在那段时间,几乎精神崩溃,有一次因为太过疲劳,控制不住情绪,还和马歇尔大吵一架。

事后,他惴惴不安,心想自己怕是要前途尽毁。

但马歇尔和麦克阿瑟不同。

麦克阿瑟是官二代出身,又爱出风头,对待寒门子弟,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心态。

而马歇尔与艾森豪威尔一样,历经磨难,当年仕途也差点被麦克阿瑟霍霍过。

因此,马歇尔在工作上对艾森豪威尔的苛刻,更像是一种压力测试。

1942年6月,在马歇尔身边超负荷工作了半年后,艾森豪威尔通过了考核,擢升为美军欧洲战区总司令,晋升中将。

不久后,他又出任北非战场盟军司令,晋升上将。

1942年秋,艾森豪威尔策划,并在北非实施了代号为“火炬”的登陆行动。

此役,是战争史上第一次使用登陆舰艇,“由舰到岸”的大规模渡海登陆战役。

同时也是艾森豪威尔第一次指挥大型战役。

由于经验不足,加上过多干预部下战术。艾森豪威尔的指挥,在“火炬”行动初期造成了一些混乱。

不过很快他就做出调整,英美联军也顺利在北非的登陆。

盟军拿下北非后,继续向意大利进军。

这一次,艾森豪威尔吸取教训,意识到帅才与将才的区别。

他不再过多干预,将合适的人安排到合适的位置上,充分让下属发挥,自己只在战略层面进行掌控,做好人员协调和后勤保障。

战役期间,丘吉尔、蒙哥马利、巴顿等人,一开始看不起艾森豪威尔,觉得他没有指挥作战的经验,没少对他冷言冷语。

但艾森豪威尔能屈能伸,不和他们计较,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政治和外交才能,被誉为“军人政治家外交家”。

1943年11月,英美苏在德黑兰举行会议,决定于1944年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这种大规模多国联合作战,需要找一位德高望重的人来做统帅。

谁有资格做这个统帅呢?

当时最合适的人选是马歇尔。

但罗斯福离不开他,最后经马歇尔推荐,由艾森豪威尔出任欧洲盟军最高统帅。蒙哥马利出任副总指挥。

至于推荐他的原因很简单。

领导盟军开辟第二战场,光有军事才能不行,还得讲政治,要懂得如何平衡关系。

艾森豪威尔心态好,不在乎别人说什么,他自然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事实证明,马歇尔没有看错,艾森豪威尔成功指挥了人类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

艾森豪威尔与即将在诺曼底空降的伞兵谈话

诺曼底登陆后,蒙哥马利晋升英国陆军元帅。

这一下把罗斯福气坏了。

整个二战期间,英美貌合神离。

美国投入的资源和兵力更多,理应扮演领导者角色。

但英国不甘心,既然硬实力不行,就投机耍滑,恶心美国。

从1941年开始,每次英美高层会议,英国参谋长团的军衔都要高于美国。

如1942年2月的一次参谋长联席会议上,英国代表都是五星,美国这边都是四星。

时间久了,罗斯福感觉不大对,于是就想封五星上将,跟英国平起平坐。

但因为各种原因,想法迟迟没有落地。

蒙哥马利晋升元帅后,美国尴尬了。

他一个二把手,军衔居然比一把手艾森豪威尔还高一级,美国的面子何在?

愤慨之下,罗斯福一拍大腿,马上立刻封五星!

于是在当年12月,海军上将莱希、陆军上将马歇尔、海军上将约瑟夫·金、陆军上将麦克阿瑟、海军上将尼米兹、陆军上将艾森豪威尔、陆军上将阿诺德,集体晋升五星上将。

就这样,还不到三年时间,艾森豪威尔便从准将晋升五星上将。

1945年初,二战欧洲战场进入最后阶段,美英盟军与苏军对柏林形成夹击之势,纳粹德国覆灭进入倒计时。

但在是否进攻柏林的问题上,丘吉尔与艾森豪威尔爆发了冲突。

丘吉尔认为,谁先攻克柏林,谁就能在战后的利益分割上,获得最大优势。

因此,丘吉尔主张柏林应由英美联军攻占。

但艾森豪威尔却不这么看,他反对进攻柏林城,拱手把这项荣誉让给了苏军。

后来,苏联红旗插在了德国国会大厦楼顶,成为苏联战胜纳粹德国的象征。

为此,丘吉尔暴跳如雷,怒骂艾森豪威尔不懂政治。

艾森豪威尔是不是真的不懂政治呢?

当然不是。

首先,在雅尔塔会议上,柏林已经划给了苏联。即便英军盟军辛苦攻下柏林,战后也得要交还苏联。

其二,苏军当时距离柏林仅60公里,英美军离柏林还远得很。

在这种情况下,英美军如果抢攻柏林,不仅抢不过苏军,反而在政治上很被动。

第三,德军在柏林约有80万大军,1万门火炮和迫击炮,1500辆坦克、3300架飞机。

如果英美军强攻,最乐观的估计,也要付出10万人代价才能拿下柏林。

战争临近结束,没有必要牺牲这么多部属的生命。

苏联不一样,一场卫国战争下来,苏联损失近3000万人。

此等血海深仇,无论损失多少,苏联也必须踏平柏林。

另外,虽然欧洲战场已经进入尾声,但亚洲还在鏖战。

日本疯狂叫嚣“一亿国民总玉碎”,美国此时需要迁就苏联,以换取苏军对日作战。

所以本质上讲,丘吉尔和艾森豪威尔并无区别。

他们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维护自身利益。

从某些方面来说,艾森豪威尔反而比丘吉尔更像政客。

因为政治本就是一门妥协的艺术。

1945年底,艾埃森豪威尔接替马歇尔,出任陆军参谋长。

三年后,他辞去职务,结束了自己近40年的戎马生涯。受聘成为哥伦比亚大学校长。

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

艾森豪威尔半生从军,只上过军校,学习成绩还不怎么样。

因此,一些媒体讥讽他是“胸无点墨”的校长。

但他不以为意,依仗自己的社会影响力,专心为学校募集资金。

由于热爱体育运动,他还经常到学校体育馆去看球赛,有时自己也下场玩两下。

学生们都喜欢这位新校长,说过去的校长道貌岸然,不像艾克,能和学生打成一片。

在大学过了两年安稳日子,艾森豪威尔又被杜鲁门委任为北约总司令。

由于他的声望和人气,当大选年来临时,美国两党都来拉拢。

毕竟,二战的余热还在,老百姓都很崇拜战争英雄。

而美军在朝鲜战场的困境,也让民众对杜鲁门政府非常不满,迫切希望能有一位强者能站出来,带领大家走出泥潭。

在这种情况下,艾森豪威尔作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参加竞选,轻松获胜,成为美国第34任总统。

有意思的是,麦大帅也参加了这一年的大选。

只可惜在共和党内的初选中,他被艾森豪威尔无情碾压。

红色支持艾森豪威尔,蓝色支持民主党候选人阿德莱·史蒂文森

担任总统期间,艾森豪威尔延续了自己做统帅军队的作风。

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位置做合适的事,基本达成了他对民众的竞选承诺。

不过在对外关系上,艾森豪威尔的名声并不好。

正是由于他,才导致台湾海峡曾多次掀起恶浪,酿成严重危机。

另外,他延续了杜鲁门的冷战政策,让本就过度膨胀的美国军工复合体,成长为能够绑架整个美国的利益集团。

艾森豪威尔后来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与肯尼迪交接时,专门叮嘱,一定要警惕军工复合体。

然而却没什么用,肯尼迪后来“脑洞大开”,军工复合体多半就是推手。

1961年1月,时年71岁的艾森豪威尔正式退休,和妻子一起搬到农场居住。

8年后,因心脏病发作去世,终年78岁。

回顾艾森豪威尔的一生,堪称传奇。

他出身贫寒,为了节省学费,进入西点军校。

从军40余年,前30年都是打酱油的存在。

后10年突然爆发,站在了美国军界巅峰。

退伍之后,又轻松问鼎美国政坛巅峰。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出身寒微不是耻辱,能屈能伸方为丈夫。

没有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

没有刺骨的寒风,哪会有松柏的坚韧。

当遇到打击时,最终决定权在自己手中。

6 阅读:607
评论列表
  • 2024-02-07 00:31

    政治本就是一门妥协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