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中印之战,美国扶持印度,却遇到扶不起的尼赫鲁

佳霖谈历史 2023-12-26 16:19:03

1962年10月,面对印度三番五次的挑衅,中央紧急召开会议,讨论对印策略。

这时,教员已经下定决心开展对印自卫反击战。

但他同时也有两个顾虑。

一是中印边境都是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的高原地带,我们的战士能否适应?后勤保障是否充足?

二是他听说有一些印度军队是参加过二战的王牌,对即将展开的反击心里没底。

对于这两个顾虑,时任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再清楚不过。

他在汇报工作时表示:后勤保障方面完全没有问题。虽然我们面对的是印军王牌,但他们也比不上蒋军精锐。请主席放心,我们一定打得赢!

事实证明,张将军也多虑了。

拿印军对比蒋军精锐,那就是对后者的侮辱。

1962年5月和6月,为了反蚕食斗争的需要,中央下令组建康瓦西指挥部和西藏军区前进指挥所。

康西瓦指挥部简称康前指,负责统一指挥中印边境西线方向的反击作战。

西藏军区前线指挥所简称西藏军区前指,下辖藏字419部队,陆军第11师,负责统一指挥东线克节朗、达旺方向作战。

10月14日,西藏军区前指进抵错那县。

三天后,藏字419部队完成集结。

该部下辖的三个团,原为52师154、155团,53师157团。

都是参加过抗战的英雄部队,具有光荣的战斗历史和丰富的高原战斗经验。

与之同时,南疆军区一部在西线阿克赛钦也完成集结。

随着我新疆、西藏边防部队快速向战场移动,对印自卫反击战一触即发。

此次反击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0月20日到29日。

开战前一个月,本着先礼后兵,《人民日报》发表社论。

题为《是可忍,孰不可忍》,向印度政府发出了最后警告:如果再不退兵,中方将诉诸武力!

但在印度总理尼赫鲁看来,美苏都支持印度。

中国此前已经发表过多次抗议。最后都是不了了之。想必就是忌惮美苏。

他认为自己傍上大腿,只要摆出强硬姿态,中国就一定会无条件妥协。

因此,对于我们“勿谓言之不预也”的最后警告,印度政府完全不放在眼里。

对我军接下来的反击,没有一点准备。

中印边境全长约1700公里,分为东、中、西三段。

战斗首先在东段的克节朗地区打响。

这片地区属于典型的高山狭谷密林地。

除了几条山谷之间自然形成的道路外,其余地方不是密不透风的原始森林,就是坡度在60度以上的悬岩绝壁。

由于在这样的地形,修建一条完整防线非常困难。

因而印军虽然派出王牌第7旅,扼守山间谷地,看似构筑了多重防线。

但他们的防线并不严密,据点与据点之间的间隙较大,缺乏战术协同和火力联系。

并且印军的兵力分配也不合理,在第一线堆积了大量兵力,后方则兵力空虚。

或许在印军看来,穿越悬崖峭壁和密不透风的森林,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我军只能沿着传统交通线,平推攻击。

如果是这样,他们就能凭坚固守,取得胜利。

印军设想的我军攻击路线

然而,我军恰恰就是一支能在极端恶劣环境下,创造奇迹的逆天步兵。

10月20日早上7点半,针对敌人前重后轻,宽正面,浅纵深,状似短腿“丁”字的弱点。

我迫击炮兵群首先对印军实施15分钟的火力急袭,摧毁敌人的炮兵阵地和部分工事。

炮击过后,154团、155团、157团采取两翼开刀、侧后迂回、分割包围、逐个击破的战法,向印军防线的左右两翼发起攻击。

我军的穿插攻击,仿佛一板砖拍在后脑勺上,让印军猝不及防。

我军实际攻击路线

战斗中,155团1营发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孤胆作战的优良战斗作风,仅用半天时间便全歼卡龙、扯冬、绒不丢的印军,毙伤印军360余人。俘虏第2拉加普特营营长瑞克中校和第4师通信团长泰瓦利中校。

1营的损失也不小。由于印军长期经营,据点隐蔽而且坚固,1营的攻坚战打得十分艰苦,全营59人牺牲,79人负伤。

在卡龙西面的枪等方向,155团2营攻克地堡112座,击毙入侵的228名印军,俘虏42人。2营伤亡55人。

154团3营在得芒边防队部分兵力配合下,从印军防线的右翼包抄,攻击沙则。

战至11点40分,全歼沙则守军162人。

在3营攻击沙则的同时,154团1营逼近克宁乃桥。

但因指挥员顾虑较多,动作迟缓,导致未能及时占领克宁乃桥,让驻守该地的印军逃走。

就在印军左右两翼失守的同时,157团与山南军分区一部,向章多迂回,计划彻底切断印军第7旅退路。

章多北距克节朗河约6公里,是个小盆地,驻有印军第7旅旅部及通信、后勤、工兵等勤务分队各一部,第九廓尔喀联队第一营两个连,炮兵第四旅第三、第四连,共约600余人。

没人知道印军为什么要把指挥部设在一个“大坑”里。

但既然印军找打,那我军也就不客气了。

10月20日,157团1营经过12个小时的翻山越岭,抵达章多附近。

1营长观察后,命令炮兵寻找位置架炮,3连从右翼迂回,8连从左翼迂回,防止敌人逃往不丹。2连则从正面突袭。

不多时,2连被印军发现,遭到火力阻击。

当敌人开火的一瞬间,我军炮兵进行压制,2连趁机冲入阵地,将印军分割成数块。

印军士气低下,面对我军的肉搏战,不约而同的做了同一个选择——逃往不丹。

结果被守株待兔的8连堵了个正着。

印军逃不掉,又没有战斗的勇气,最终放下武器投降。

至20日下午19时战斗结束,我军共歼灭章多守敌492人,缴获各种火炮14门,火箭筒4具,轻重机枪19挺,长短枪180支,电台14部以及其它大量军用物资。

不过,大鱼没有抓到。印军旅长达尔维准将率旅直属部队逃进了深山老林。

约翰·达尔维

21日上午,155、157团和山南军区2团,第11师第32团第2营,分别对克节朗河以南山林、色兄郎沟和章多周围进行清剿。

此时,印军第7旅基本被歼灭,印军第4师战术司令部担心被包圆,便在烧毁所有文件后,向达旺逃跑。

他们逃跑之仓促,态度之坚决,可以用争先恐后来形容。

在清剿残敌期间,负责运送物资的154团炮营2连意外发现一支鬼鬼祟祟的印军小队。

2连没想到运送物资还能遇到送上门的军功,指战员们冲上去,将这伙残敌俘虏。

经审问得知,这就是先前逃走的第7旅直属部队。

他们追随达尔维在深山之中躲藏了60多个小时,饿得神智恍惚,实在忍受不住。

但不想刚走出山林,就被154团俘虏。

被俘后,达尔维感叹道:你们在24小时内消灭了一个旅,这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达尔维显然不知道,我军曾在朝鲜战场上,仅用两小时就歼灭了一个土耳其旅。

被俘印军指挥官参观布达拉宫,正中者为达尔维

歼灭印军第7旅后,藏字419部队三个团、11师两个团、山南军分区4个连,共5个团又1个营的兵力,乘胜追击,直取达旺。

印军在达旺经营十余年,各种军事设施比较完备,并建有小型军用机场和直升机停机坪,本可一战。

但印军畏于被歼,直接逃到了达旺河以南。

克节朗和达旺之战,我军歼灭印军1879人,缴获大批武器,收复了大片领土。

张国华将军在战后风趣地总结道:“西藏边防部队实力偏弱,若把东北或者广州的部队开过来,那就真的是高射炮打蚊子!”

第一阶段战役战前形势

东线反击的同时,我军在西线,也对侵入加勒万河谷、红山头等地的印军据点发起攻坚作战。

西线战场,南北长约600公里,当面之敌为印军第19师114旅,兵力约5600人。

印军这支部队参加过二战,在缅甸与日军作战三年,战后又长年驻守克什米尔。受过山地作战训练,士兵射击技术较好,对高原严寒地区适应性强,具有一定的战斗力。

相比东线,西线的自然环境堪称人类禁区。

战场大多处在海拔5000米以上,冬季气温可达零下40多度,且空气稀薄,严重缺氧。

在这种环境下,别说是冲锋、追击、包围、迂回,即便是躺着不动,也很容易出现头晕、呼吸急促,心跳过速,关节胀痛,吃睡不好,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等高反症状。

更糟糕的是,武器装备同样也有“高原反应综合症”。

比如喷火器在高原上,会因为空气稀薄,经常喷不出火来。

枪支会因为气压较低,出现卡壳、卡弹等问题。

不过,西线印军的部署与东线如出一辙,兵力高度分散,每个据点多则两个排,少则1个班,据点之间空隙大,支援十分不便,有利于我军各个击破。

10月20日早上8点25分,阿克赛钦战斗打响。

我军集中21门火炮,首先对入侵红山头的印军据点实施炮击。

8点55分,步兵冲锋,经过50分钟激战,全歼守敌。五星红旗插在了红山头阵地上。

20日晚,我军克服高山缺氧、气候严寒等困难,趁夜对红尾滩防区加勒万河谷一带的印军杰特联队发起反击。

该部参加过鸦片战争,火烧过圆明园,还曾在1904年随英军侵越过西藏。

因此在战前,中央特别指示:“百年国耻,必须全歼!”

由于印军不擅长夜战,这回我军赢得更轻松,只用了40分钟就解决战斗。拔除了加勒万河谷地区所有的印军据点。

10月21日,班公湖南北两岸的我边防部队继续出击,四战四捷,拔除班公湖地区印军31个据点。

在班公湖大捷后,我新疆边防部队在雪域高原的极端环境下,急行数百里,于10月27日神兵天降,围歼巴里加斯的印军。

战至29日,西线第一阶段战斗结束,我军共拔除印军据点37个,歼灭印军296人,缴获各种火炮26门、枪292支。

此次反击,原本只想教育一下印度。

所以首战大捷后,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提出重开谈判、和平解决边界问题,并命令前线反击作战部队停止追击。

不出意料,印度政府再次拒绝谈判。

尼赫鲁战前有多嚣张,这会儿就有多难堪。

盛怒之下,他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并组织战时内阁,进行战争动员。

但印度就那么点家当,再怎么动员,也是小孩过家家。

于是,一向标榜“不结盟”的尼赫鲁,当时便公开向美、苏乞求军事援助。

但此时的美、苏,正忙着较劲,都没空搭理印度。

10月22日晚,美国总统肯尼迪向苏联发出最后通牒,如果不撤走已经部署在古巴的进攻性武器,美军就将对古巴采取武力措施。

第二天,赫鲁晓夫发表声明回应,如果美军胆敢对古巴动粗,苏联将会对美国“进行最激烈的回击”。

此后的五天,美苏明争暗斗,核战争一触即发。

这种危机局面直到10月28日,赫鲁晓夫投子认负,危机才暂告一段落。

若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将会威胁美国大部分地区

由于吃了亏,需要拉拢中国对抗美国。

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苏联临时改口,不再支持印度。

当然,随着危机结束,苏联马上又翻脸,转过去又支持印度。

至于美国,尼赫鲁那头哭穷,肯尼迪马上做出回应。

11月3日,美国驻印度大使加布雷斯面见尼赫鲁时,递上了一封肯尼迪的亲笔信。

信上说,美国政府承认麦克马洪线,并计划向印度提供10亿美元的援助。

第二天,第一批美国运输机降落在加尔各答机场,送来了一些重武器和通讯装备。

几小时后,全世界都知道了美国的立场。

随即,英国、加拿大也向印度“赠送”步枪、弹药、大炮、火箭炮、无线电器材、运输机等物资。

在西方支持下,尼赫鲁觉得自己又行了。不断向边境增派军队,运送作战物资,准备再打一场。

尼赫鲁检阅童子军

11月14日,是尼赫鲁76岁生日。

尼赫鲁对印军东线最高指挥官考尔中将有提携之恩。

同时他们还是远房亲戚,尼赫鲁家族的姓就是考尔,他的夫人也出身考尔家族。

为了讨好尼赫鲁,考尔亲自指挥印军第11旅,向中印边境东侧的瓦弄发动进攻。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决定展开第二阶段反击,要求东线力争歼敌3至4个旅,西线拔掉印军所有非法据点,给予印度更大的教训!

1 阅读: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