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加油!
两江交汇,三镇鼎立,龟蛇对峙,百湖珠联。这就是中国内地最大的都市——武汉。
就武汉三镇来说,江北的汉阳先于江南的武昌,明代以前,所谓“武汉”,乃是武昌、汉阳两地的合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隶于汉阳的汉口,到清嘉庆年间,已成为与河南朱仙、江西景德、广东佛山齐名的中国四大名镇之一。
民国时期,汉口迅速崛起,成为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1927年3月,毛泽东在武昌都府堤41号,撰写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文中说:“土豪劣绅们头等的跑到上海,二等的跑到汉口,三等的跑到长沙”,由此可见后起之秀的汉口之大了。
民国时期的汉口街景
1926年秋,北伐军克复武汉三镇。同年10月置汉口市(兼辖汉阳县城),12月置武昌市,隶属湖北省。
1927年元月,国民政府迁都武汉,分处两江四岸的武昌、汉口、汉阳被划为京兆区,正式定名武汉(概因三地皆有一字在其中),作为中华民国临时首都。同年4月,将武昌、汉口二市合并为武汉特别市,直隶于国民政府,三镇首次统一行政建制。从此,武汉作为一个市级行政单位出现在中国的政治版图。至今,武汉市93岁。难怪一位百岁老人说,他比武汉还大几岁哩!
如今的武汉国民政府旧址
此后,武昌、汉口、汉阳时分时合,直到新中国诞生前夕,汉口作为直辖市、武昌作为省辖市、汉阳作为县而分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务院将汉口、武昌、汉阳(县府所在地及邻近地区)合并为武汉市(原汉阳县治所迁至蔡甸,保留县的建制),武汉市人民政府设在汉口。至此,武汉三镇才名符其实地合三为一了。
1957年10月,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让武昌、汉口和汉阳更加密切地结合为一个整体,也让长时间的隔阂慢慢变成了对“大武汉”的高度认同。
武汉长江大桥
随着人口不断地涌入,以及新时期发展的要求,原有的武汉三镇行政划分,已经不能满足武汉作为一个大都市所充分发挥职能的必要性。因此,在原武昌、汉口、汉阳的基础之上,再进行更小范围内的辖区分割,形成武昌区、青山区及洪山区(原武昌);江汉区、江岸区及硚口区(原汉口);汉阳区(原汉阳)等7个中心城区。
武汉三镇
从中可以看出,作为行政区划名称,只有武昌区、汉阳区,却没有汉口区,但它依然作为江汉区、江岸区、硚口区的统称,保留在老百姓的习惯用语当中。
除此之外,为了建立一个更大的都市圈,武汉城区还向周边地区不断延伸,通过兼并一些市县先后形成江夏区、蔡甸区、新洲区等,远远超出原武汉三镇的范围,一个全新的武汉城就这样诞生了。如今,武汉市成为我国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和特大城市。
武汉市行政区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