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野战军中,西北野战军先后有两位参谋长,分别是张文舟、阎揆要,中原野战军的参谋长是李达,华东野战军的参谋长是陈士榘,东北野战军的参谋长是刘亚楼。

中原野战军参谋长李达、华东野战军参谋长陈士榘、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均被授为上将,而西北野战军的两位参谋长张文舟、阎揆要则分别授少将、中将,比其他三个野战军参谋长的军衔都要低,这是为何呢?
1947年7月,西北野战兵团正式更名为“西北野战军”,参谋长一职由西北野战兵团参谋长张文舟继续担任,1948年夏,西北野战军第4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阎揆要调任西北野战军参谋长,数月后张文舟前往第4纵队担任参谋长,1949年初西北野战军更名为“第一野战军”后,阎揆要继续任参谋长。

西北野战军的这两位参谋长均是科班出身,早年又均从事兵运工作,阎揆要毕业于黄埔一期,早年主要在西北军从事兵运工作,张文舟毕业于冯玉祥的西北陆军军官学校,也是在西北军从事兵运工作。
阎揆要入党的时间比较早,早在1926年就入了党,后又参加了陕北的清涧起义,起义失败后,被上级安排在西北军从事兵运工作,当时阎揆要主要是在杨虎城部从事兵运工作,曾担任过杨虎城的警备团团长,后又追随杨虎城参加了西安事变。1938年接到上级的命令离开西北军,回到八路军工作。

相比于阎揆要,张文舟入党要晚一点,是在1932年入的党。相对于阎揆要来说,其从事兵运工作的时间也不长,曾在冯玉祥、吉鸿昌等领导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担任排长,1935年因为身份暴露而不得不离开西北军,回到陕北红军工作。
二人回到我军后,职务都升迁得比较快,张文舟回到陕北红军后,最初仅在陕北红26军第42师担任连长,仅仅两年的时间,就晋升为红29军参谋长。阎揆要回到八路军后,最初是在八路军总部担任作战科科长,1942年调任八路军第二纵队参谋长。八路军第二纵队相当于八路军的旅,而八路军旅级干部职务已经很高了。

张文舟是西北野战军的第一任参谋长,而当时阎揆要在西北野战军第4纵队担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但后来由于西府战役的失利,西北野战军当时不少将领被降了职,张文舟就是其中一位,他降到西北野战军第4纵队担任参谋长。而阎揆要则接替他的职务担任了西北野战军第二任参谋长。
其实张文舟后面的职务并不低,先后担任第二兵团参谋长、装甲兵参谋长、志愿军代参谋长,兵团参谋长属于准兵团级职务,再加上张文舟还曾担任过西北野战军参谋长、志愿军代参谋长,按理来说评准兵团级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可能是受西府战役的影响,52年张文舟评正军级,再加上他1932年才参加革命,红军时期又主要是从事兵运工作,战功不多,而一般是比较资深的正军级授中将,所以张文舟最后也就授了少将。

阎揆要作为野战军参谋长,在52年评级为副兵团级,按照55年的授衔情况来看,比较资深的副兵团级才能授上将,因为之前阎揆要一直是秘密从事兵运工作,在评衔审查资料的时候,误把他参加八路军的时间当作了入党时间,没了红军时期的经历,自然只能评中将了。
不过后来弄清楚了,阎揆要1926年就已经入党了,比彭老总、贺老总入党的时间还要早,上级打算给他补授上将,但被他拒绝了,表示只要补授“八一勋章”,这是对他革命资历的体现,最终上级同意了他的请求,在1957年补授了他三级八一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