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车拍从奉节到成都(图文无关)
下面我们正式开始讲拉奥孔的故事。
《埃涅阿斯纪》不是从埃涅阿斯离开特洛亚写起的,而是写特洛亚人漂泊了七年之后,被朱诺刮的一场大风给吹到了迦太基。顺便说一下,希腊神话中的神祇的名称与罗马神话不一样,比如朱诺对应希腊神话中的赫拉,朱庇特对应宙斯,维纳斯对应阿佛洛狄忒。所以实际上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的爱神与美神。因为在裁判金苹果的时候,帕里斯把金苹果给了阿佛洛狄忒,所以朱诺(也就是赫拉)对特洛亚人怀有仇视的心理,不希望他们到达意大利。发了一阵大风,把他们吹到了迦太基。
迦太基在今天的突尼斯的北部,生活着腓尼基人。这是后来被罗马人灭亡了的一个民族。埃涅阿斯到了迦太基,遇上了狄多女王,在《埃涅阿斯纪》的第二卷,埃涅阿斯向狄多女王讲述了伊利亚特战争最后的结局,包括木马计和拉奥孔的故事。
埃涅阿斯说,看到希腊军队撤走之后,特洛亚人怀着好奇的心情去打量希腊人的营盘,指指点点说这里驻扎着谁的一支军队,希腊人的军舰停留在什么地方,哪里曾经是发生过残酷大战的战场。这个时候,他们发现了一座巨大的木马。后面的描述与《奥德赛》相近,大家议论纷纷,讨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处理这个庞然大物。
维吉尔写道:“这时拉奥孔一马当先,率领着一大群人怒气冲冲从城堡上面跑下来,老远就高喊道:‘可怜的公民们,你们疯成这个样子了?你们以为敌人撤走了吗?你们不觉得希腊人留下来的礼物里头有鬼吗?你们认为奥德修斯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啊?不是这匹木马里暗藏着希腊人,就是他们造了这部机器是为了攻城的,从上面瞭望城里的建筑,从上面跳进城里,再不就是其中隐藏着其他什么花招;特洛亚的人们,你们不要相信这匹马。不管它是什么,我警惕希腊人,尽管他们是带着礼物来的。’他说完之后用足气力把一根长矛向马腹刺去,深深扎进这木板镶成的弯弯的马腹里。这支长矛就扎在马腹上,不住地颤动,空心的马腹发出一阵回声,像是叹息。”
我引述的这段来自于杨周翰的翻译。杨周翰是个很厉害的学者,翻译家,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牛津大学王后学院。后担任北大英国文学教研室主任,擅长英语、法语、拉丁语等外语。他当然还有很多头衔,一时也说不完。我们的外国文学的教材就是他主编的《欧洲文学史》,这是教育部指定的外国文学教材。我们学校的一位教授也参与过这部教材的编写,加上此公英俊潇洒,在学校狂得不得了,闹出很大的风波。我的意思是说,如果谁参与过这部教材的编写,在外国文学界就是知名人士。他不过是个附骥尾之人,也可以很嚣张,以此可见杨周翰的名声之大。
《埃涅阿斯纪》中,特洛亚的牧羊人发现了一个年轻的希腊人,他自称是帕拉墨得斯王的副官,名字叫西农。因为帕拉墨得斯王反对这场战争,所以被希腊人杀掉,而且自己也受到奥德修斯的的恫吓与威胁。实际上,西农是希腊人留下来的间谍,目的是引诱特洛亚人将木马拖进城里去,而且他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他编造了一长串的谎言,来劝告特洛亚人将木马拖到城里去,说,如果这匹马登上了你们的城堡,雅典娜就会保护你们,亚细亚就会发动一场大战,直逼阿伽门农的城下。
正当西农在蛊惑特洛亚人的时候,一件恐怖的事情发生了。《埃涅阿斯纪》是这么写的:
“这时,一件对可怜的特洛亚人说来是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我们毫无思想准备,因此非常惊慌。拉奥孔不久前经过抽签当选为海神涅普图鲁斯的祭司,他正在举行祭礼的神坛前屠宰一头大公牛,忽然从泰涅多斯岛的方向,沿着平静的海面——我现在提起这事都觉得毛骨悚然——匍匐着一对巨大无比的水蛇,并排向海岸游来。在水波之间它们昂起胸膛,它们血红的冠露出海面;蛇体的其余部分拖在后面,在水里游动,大幅度蜿蜒前进,冲破海沫,发出洪亮的声音。很快它们就游到了岸上,眼睛里充满了炽热的火和血,舌头在抖动,不住地舔嘴,发出嘶叫声。我们面无血色,四散奔逃。两条蛇就直奔拉奥孔而去;先是两条蛇每条缠住拉奥孔的一个儿子,咬他们可怜的字体,把他们吞吃掉;然后这两条蛇把拉奥孔捉住,这时拉奥孔正拿着长毛来救两个儿子,蛇用它们巨大的身躯把他缠住,拦腰缠了两遭,它们的披着鳞甲的脊梁在拉奥孔的颈子上也绕了两圈,它们的头高高昂起。这时,拉奥孔挣扎着想用手解开蛇打的结,他头上的彩带沾满了血污和黑色的蛇毒,同时他那可怕的呼声直冲云霄,就像一头神坛前的牛没有被斧子砍中,它把斧子从头上甩掉,逃跑时发出的吼声。这两条蛇这时开始退却,向城堡高处可拍的雅典娜的神庙溜走,躲进女神脚下的圆盾牌下面去了。这景象使已经怕得发抖的众人更加感到胆战心惊,人们说拉奥孔用枪刺投掷这神圣的木马,用罪恶的长矛去扎穿马腹,他为这罪付出了代价,咎由自取。人们高喊道,快把这匹马拉到神座去,向女神的神灵祷告吧。”
后面的叙述,也就是特洛亚城的陷落和我这篇文字无关。《埃涅阿斯纪》中,拉奥孔的故事对于木马被拖进特洛亚城堡这件事至关重要,因为特洛亚人眼见了拉奥孔受到了神的惩罚,于是赶紧打破了低矮的城门,把藏满希腊勇士的木马拖进了特洛亚城中。而这正是雅典娜所需要的,原因也只有一点,即当初帕里斯把金苹果给了阿佛洛狄忒。
这个故事本身当然挺有意思,于是古希腊的雕塑家阿格桑德罗斯带领他的两个儿子做了一尊大理石群雕,表现拉奥孔和他的儿子在海蛇的缠绕下的所流露出来的痛苦。因为阿格桑德罗斯是罗德岛人,这组雕像就安放在罗德岛。后来因为战争而遗失。雕塑完成于公元前一世纪,也就是中国的西汉时期,一直到了1506年,亦即中国的明朝时期再次被发现,而这时雕像已经出现了残缺,拉奥孔的右臂和一个孩子的右掌,另一个孩子的右臂都失去了。原作为教皇所收购,后来也出现了很多的复制品,还原程度都非常好,收藏在各大美术馆和博物馆,以及皇家宫殿。
更重要的是,1766年,年仅37岁的德国的作家、文艺理论家莱辛写了一部著作(论文)《拉奥孔》,它的副标题为《论诗与画的界线》,在德国理论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我希望讨论的就是这部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