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年,有不少人都经历了降薪潮、裁员潮,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家庭收入的减少。
在这种收入情况下,每年几万元的保险费用让人压力山大。应对的办法无非就是开源节流。所以,保险开支就成为磨刀霍霍的主要对象之一。
01
重疾险:退还是不退?
在社交媒体上,有很多关于是不是要退掉重疾险的讨论。大家纠结的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
退:
1.就现在的收入情况来看,一年几万元的重疾险让人负担很重;
2.现在我还身体健康,而且收入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增加,剩下几十年的费用是可预见的压力。
不退:
1.已经交了几年了,现在退也只能退很少的钱,什么都没做,直接亏掉好几万;
2.如果工资水平回涨,再买重疾险的话,保费会更贵,而且不一定买得上。
……
我和朋友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朋友的一句话点醒了我:
你买保险不是为了保障吗?要是你退了保又生了病,损失不是更大吗?
我愣了一下,可不嘛,大家买保险的初衷不过是为了有一份保障。现在大家却只看到了负担,忽略了风险,风险可不管你收入高与低。
02
保险的重要职能
保险一直是家庭财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基金、股票等进攻型资产不同,保险更多起到的是“压舱石”的作用。在《共富时代财富管理》一书中,作者专门用一整章的篇幅概括强调保险的重要性。其中,他总结了保险的重要职能:
1 消费属性下的保障功能
保险作为居民可选消费品,保障功能是其本位功能,也是保险区别于其他财富管理方式的不可替代的功能。居民财富总量是收入与支出共同作用影响下的动态概念。财富管理的目的在于实现收支的动态平衡,因此,增加财富收入和减少财富支出对于财富管理而言同样重要。传统居民财富管理侧重于收入端以跑赢通胀,赢得超额收益为目标的投资理财,忽视支出端的风险控制和损失平滑。收入端的理财收益往往受到投资能力、市场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而支出端,在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和意外概率事件存在的情况下,居民及家庭面临着诸多潜在风险,风险敞口是家庭财富平衡的巨大威胁。
保险的保障功能即风险的转移与补偿,通过固定的保费成本覆盖未来的潜在风险,通过杠杆作用实现未来面对风险的财富安全与稳定。
2 理财属性下的保值功能
理财功能是保险保障功能之外的又一重要职能。与其他财富管理手段类似,在保险的理财属性之下,保险作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以跑赢通胀、平滑波动、获得最大化收益、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为目的。
具有财富保值增值功能的保险产品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是收益确定的储蓄险产品,如年金险、增额终身寿险等。这类产品在保险合同中对客户利益给予确定性保证,和国债、50万元以内存款一起是目前国内仅有的三大类“刚兑”产品,具有安全、确定、灵活、增值等优势,长期收益稳定且突出,能够实现财富的绝对安全。
第二类产品是不保证收益的投资连结险等产品,与市场投资型金融产品接近,具有灵活性强、投资主动性强等特点,因其与寿险等组合,在进行灵活投资的同时给予投资人生命保障,故具有杠杆价值。
万能型保险、增额终身寿险、两全保险等主流的理财型保险作为居民财富管理中的保值类账户,能够帮助居民在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中提高财富的安全性,防范资产缩水,成为长期确定的保障资产。
3 财产属性下的法律功能
保险具有特有的法律属性,能够通过保险合同明确权利和义务,并受到国家法律的制约和保护。因此,居民可以运用保险工具化解内外部财富风险,实现财富管理的目标,具体如下所述。
第一,进行税收筹划。根据财政部、税务总局、原银保监会的相关规定,保险赔款免征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优惠型商业健康保险、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均有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保险生存金累积生息、分红金及其累计生息之前为税后收入,但实践中并没有征收,现在也被界定为免税收入。
因此,免税、延税是保险产品的重要优势。通过购买保险产品,居民可以进行税收筹划,合法享受免税、延税的优惠政策,提高个人资金的运用效率,最大化财富管理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将部分责任资产转化为非责任资产。责任资产是所有权、控制权、受益权合一的财产,非责任资产是所有权、控制权、受益权分离的财产。居民在进行财富管理时配置的大部分资产如不动产和金融类资产均属于责任资产。
在保险产品中,被保险人生存金的领取等属于非责任财产,因此保险具有将部分责任资产转化为非责任资产的功能,能够实现特定的财富管理需求。
第三,实现债务隔离。人寿保险“保单的现金价值和分红是投保人的财产权益,不用于抵偿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的债务” “生存保险金、保险理赔金,属于被保险人的财产,不用于抵偿投保人的债务” “人寿保险的死亡赔偿金属于受益人的财产,不用抵偿被保险人 (死者) 的债务” 这三条规定,分别能够实现被保险人/受益人债务隔离、投保人债务隔离和被保险人债务隔离,有效防范财富风险。
此外,保险信托能够同时实现风险保障与资产隔离,保证财产的独立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保单在存续期间作为投保人的财产被追索、保单理赔后保险金作为受益人的财产被追索的风险。
第四,助力财富传承。通过保险,投保人可在保单中指定受益人及分配比例,并根据个人意愿进行调整,从而有效实现财富的定向传承。
相较于遗嘱等其他财富传承手段,一方面,保险具有内容明确、法律效应强等优势,可以高效实现符合财富持有人意愿的财富传承,避免家庭纠纷等;另一方面,保险金信托在保险保障功能的基础上结合了信托产品,具有受益群体更广、利益安排更加灵活、保障机制更加独立、财产分配更加安全、财富增值更加有效的优势,可以帮助居民与家庭根据自身情况,有力对抗婚姻等诸多风险因素,实现财富跨代传承。
因此,保险不仅是单纯的风险管理工具,更是居民财富管理的重要途径。丰富的保险产品既是居民承担养老、医疗、意外责任的支付方,也是投资理财的稳健产品,还是实现财富安全与传承的手段。
03
进退两难,你怎么选?
在《共富时代财富管理》中关于保险这一章的第一句是这样的:
“财富管理的目的是抵御内外部风险,在保障存量资金稳定的前提下实现存量财富的增值。”
这句话讲述了财富管理的一个大前提:保障存量资金稳定。
而现实是,那些犹豫是否退保的人多是存量资金不稳定,甚至是已经没有存量资金了。在这种情况下,就别管财富管理和风险保障的事儿了,顾好眼前,利用现有的资源条件解决日常生活难题,才是首要任务。

肖钢 金李 主编 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
还有一种情况,是有存量资金,但明显在现有收入情况不足以支持日常开支,即所谓入不敷出,这种情况确实需要斟酌一下。已经交过的保费,当下的保单现金价值,日常收入,未来可能变动的家庭受益情况,家庭存款情况,其他理财收益,车贷房贷,子女老人等日常支出……这些都是需要考虑进来的因素。就像我本人,确实在今年交保费的时候感到十分肉疼,毕竟我和老公两人的月收入比砸牛顿的苹果掉得还快。但是盘算一下,我还有些存款家底,双方父母也不依靠我们赡养,后期我们二人的收入肯定还会有增长……那,现在的肉疼可能是暂时的,而且要舍弃掉已经支付的好几万元保费,我可能会更加肉疼,所以,我决定续上。
说起来,重疾险作为家庭中重要却非必要的开支,是不是退保确实是该“因人而异”。无论怎么选,肯定都要有足够充分的理由,最终不过是让自己“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