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苑临城辇路开,天风昨夜起宫槐。秋随万马嘶空至,晓送千旓拂地来。
落雁远惊云外浦,飞鹰欲下水边台。宸游睿藻年年事,况有长杨侍从才。
这首诗是明代李东阳的作品,名为《南囿秋风》。南囿是皇家别苑,位于城南,秋天的时候皇帝会来到此地游猎。写皇帝出宫游玩,肯定要句句斟酌,既要歌功颂德,又不能失去文人风骨。写这样的作品,一点儿也不简单,需要分寸感,需要平正典雅的风格,需要展现出风流文采。一般人写不出来,并不代表李东阳写不出来,他曾经担任内阁首辅,天下大事都要经手,写一首台阁体诗手到擒来。
李东阳是神童,四岁能写大字,六岁可以诵读讲解《尚书》,八岁进入顺天府学,十六岁中举,十八岁中进士步入仕途。你以为他会平步青云,事实恰恰相反,他的仕途之路并不顺遂。他能入阁除了熬资历和他的好人缘有很大关系,除了忠君,还能与外戚、宦官维持表面上的和谐。有人觉得他缺少治世之才,称他为“伴食宰相”,暗讽碌碌无为。
相较而言,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更受人认可。他祖籍湖南茶陵喜欢写诗,人们将他风格命名为“茶陵诗派”。李东阳写诗讲究雍容大气,偶尔也会写一些真情流露的作品,却依然没有彻底摆脱台阁体的影响。
李东阳很推崇杜甫的诗作,不过并非是现实主义题材让他感动,而是格律严谨让他觉得富有美感。就像《南囿秋风》,可以在内容上指责他创作题材狭隘,却无法挑出格律上的毛病。据考证这首诗写于成化年间,成化皇帝叫朱见深,他是明英宗朱祁镇的长子。他登基之后,先为于谦平反,又恢复了景帝帝号,受到朝堂官员支持。
从诗中描写的情境看,李东阳写诗的时候皇帝还没有宠信道家,任由万贵妃与宫中宦官弄权干政。诗中写道,皇帝的仪仗队前往南苑,一路上都是欢迎的场面。大风吹响南苑的槐树,似乎在为皇帝的仪仗队增加威严气势。上万匹马一同嘶鸣,秋风将马鸣之声传到远方。天色拂晓的时候,已经能够看到仪仗队的旗子了。
远处宿在水边的大雁被热闹的场面吓到了,南囿晾鹰台上的猎鹰也被吓得躲在一旁。如此热闹的场面每年都有,何必大惊小怪呢!皇帝到了南囿进行狩猎,文臣可以吟诗作赋,真是其乐融融。有了以杨士奇为首的臣子陪伴皇帝,肯定会不虚此行。
读完之后只有一个感觉,李东阳会写诗、会做人,把皇帝出游打猎写得无比威风,是个“拍马屁”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