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年人悼念李玟,其实同时也是在悼念我们逝去的青春。CoCo李玟轻生离世,大家各自表示哀悼和感想,这几天基本上分化成了两个对立面。
一部分国民对李玟的离世表示悼念,对她因为抑郁症而自己强行关机表示惋惜和不可思议。而另一部分国民却对此嗤之以鼻,认为李玟不过一个娱乐圈明星,她的离世不应该引起大家如此重点关注和讨论,同期去世的老科学家为什么没人关注?人民子弟兵为什么没人关注?
其实,后一部分国民也并没错,科学家、人民子弟兵或者其他为国做出贡献的群体都应该是我们关注和讨论的点。但是我们也可以客观的来分析李玟这个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次在网络上热议和悼念的群体大都已经三、四十岁了,按理说这个年纪的群体会比较冷静和看淡,不容易被某个网络事件带起了热度。

这个群体按年代分属于70后~90初,那个时候的明星虽然也开始需要包装打理,但是如果没有真正实力的话立马熄火,不像现在这些流量明星,没有实力甚至没几部拿得出手的作品,但是只要能保持炒作和热度一样能够长时间吸粉无数、吸金无数。
90年代初识李玟,我还在校园,懵懵懂懂的青春年华,在显像管的电视机上的MV里看到“天使的面孔,魔鬼的身材”的李玟,和朋友们一起惊为天人,关键是歌还好听,旋律动人,朗朗上口。

彼时李玟是美国海归艺人,形象前卫大胆,头发颜色多变,那时候年轻的我们觉得她应该是性格放浪形骸、高不可攀的那种。但是在那个年代,这么前卫的形象却能被大多数传统国人接受,没什么被非议和口诛笔伐,确实也是对李玟的一种肯定。

之后毕业、工作、生活,感觉上李玟在2000年初的《月光爱人》之后的歌曲流行度慢慢的淡了下来,但是直到这几年还是一直能感觉李玟在娱乐圈的存在度。一是因为李玟的歌曲传唱度一直若有若无的在身边存在,年轻时陪伴十多年的那些歌在打开手机音乐APP时还是会时不时搜出来听一听。
其次是这么多年来李玟也确实没什么负面新闻,时间越久反而越证明了她是一个传统的女人,从美国回到中国后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陶冶,并且在圈子里有着良好的人缘和口碑,让我们这些当初认为她高不可攀、放浪形骸的感到意外,在参加每年不多的综艺节目时都能收获不少的人气和曝光度。

对于70、80后这代人,李玟这些90年代出圈的、被大家喜爱的明星,经过这些年后还能活跃在娱乐圈,本身就已经是我们这代人精神娱乐生活中的一部分了,有时候听一听他(她)们的老歌,看看参加综艺节目时的身影,其实内心深处也同时是在回忆自己几十年前的青春记忆,我依然还记得年轻时在朋友家一边看着李玟《亮亮的承诺》MV,一边两个人相互调侃着以后挑女朋友的标准,现在想真的有够傻傻的!

现在这段记忆随着李玟的离去戛然而止,相较于生病和衰老的离世,意外和自杀的消息总会带给人们更加突然和震惊的感受,也会有更多的话题度。所以我觉得在自发悼念的我们不是在矫情什么,而是在感慨自己人生中熟悉的元素正在一点一滴的慢慢逝去,现在身边围绕着的大都不是自己熟知和感兴趣的新事物,哪怕努力的学习和认知,也避免不了逐渐边缘化,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那些对COCO不熟悉青年人,就像形容孙燕姿是冷门歌手一样,都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不同的年代喜爱不同的明星再正常不过了。不过如果有意了解的话推荐先看《宝莲灯》、迪斯尼版《花木兰》和《卧虎藏龙》这三部电影,然后再听《想你的365天》、《自己》还有《月光爱人》,这是个人认为电影情节与电影插曲完美搭配的典型范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