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与心学有什么区别?

棋观文文 2024-03-22 22:07:13
朱熹地位很崇高,结局却悲惨。朱熹是南宋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理学集大成者,尊称为朱子,是程颢、程颐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的人。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理是指事物的规律,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理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朱学成为宋明清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精神支柱。儒家宣扬忠君,那么,谁来管皇帝呢?朱熹希望通过匡正君德来限制君权的滥用,要用理学“格”皇帝,用伦理制衡皇权,结果引起宋宁宗和执政韩侂胄的不满。皇帝怎么可能被儒家学说管住呢?这就是儒家学说的一个理论大破绽大缺陷。宋朝庆元二年(1196)十二月,“党禁”发生。监察御史沈继祖以捕风捉影、移花接木、颠倒捏造手法奏劾朱熹“十大罪状”。朱熹被斥之为“伪学魁首”。朱熹以伪学罪首落职罢祠。因粗茶淡饭招待读书人胡紘,胡紘怀恨在心,后诬陷朱熹引诱尼姑为妾,让大儿媳在丈夫死后怀孕(扒灰)。理学与心学谁更有道理?相同点:(一)都是儒家学说。(二)理学与心学都追求天理。(三)理学与心学都追求“以天下为己任”的理想。不同点:(一)心学务实,“致良知”。心学主张向内,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天理,“理”全在人“心”里。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心学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合一,反对“格物致知” 、“去人欲,存天理”,主张“致良知”。(二)理学务虚,“格物致知”。理学主张向外,从事物之中去寻找天理。王阳明的心学理论,比程朱理学可爱多了,也是很有道理的。良知的标准比社会提倡的道德更高。如果人人都有良知,都能按良知办事,社会肯定会更加和谐美好。心学有什么缺陷?首先,良知没有明确的统一的标准,各人有各人的判断;其次,心学排斥道德,否认道德的积极作用(道德既可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可能起消极的阻碍作用),把道德与良知对立起来;第三,心学过分强调向内,忽略客观知识的学习,导致很多学生精神错乱。心学和理学,本质上都不是宣扬唯心主义的学说,跟宗教不是一回事,都是道德伦理学说,都是儒家学派的分支。因理学融合了神权和皇权,迎合了帝王及权贵阶层加强统治的需要,设置了更严格的道德伦理标准,受到民众的尊崇,因而成为宋明清官方认证和推崇的显学,而心学主张“我心即宇宙”、“心即理”、“致良知”,具有自由、散漫、极具自我意识的特点,有利于解放思想、促进创新、提倡个人自由,恰恰不利于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因而不被统治阶级所接受。王阳明从小有肺病,由于劳累, 57岁时肺病复发去世,在临终之际,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王阳明被誉为中国历史上两个半“三不朽”之一,倡导“致良知”,那么,王阳明自己是不是做到了“致良知”了呢?王阳明能使神通,泄露天机,必遭天谴,平叛擅用计谋,尤其是设计斩杀了已经接受招安的农民军,犯了“杀俘不祥”的忌讳,这些都是损伤阴德的行为。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王阳明杀俘自有其道理,平叛效果也很显著。王阳明的后代确实都很平庸,几百年都没有出过杰出的人才。为了争夺爵位和家产,一直窝里斗,一直斗到明朝灭亡。为了打赢官司,双方争相送礼,倒是喂肥了许多贪官污吏,落得个两败俱伤。玄孙王先通虽然最后打赢了官司,继承了新建伯爵位,住在京城,但只得意了四年,李自成就率军打进了北京城,因公侯显贵是农民军打击的主要对象,结果先被逼饷,最后被杀。也许这就是因果报应吧。儒家学说被程朱理学玩坏了。令人讨厌的宋明理学,董仲舒、朱熹之流把孔子学说糟蹋得不成样子,给中国文化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提倡忠君爱国,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男尊女卑,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愚忠愚孝,束缚思维,压抑精神,封建礼教严重摧残和阻塞了曾经朝气蓬勃的中华文明。程朱理学的最大错误,在于违背了人的天性。中国古代女人向来很悲惨。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女红)。长孙皇后写的《女则》,刘向写的《烈女传》,被称为《女四书》的《女诫》、《内训》、《女论语》、《女范捷录》无不倡导封建妇德,清心寡欲,否则就是淫欲,违背人伦。女人何苦为难女人。“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并不是明人陈继儒自己说的,而是被他收录在《安得长者言》一书中作为家训,并做了解释:“女子通文识字,而能明大义者,固为贤德,然不可多得;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说,挑动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无丑事,反不如不识字,守拙安分之为愈也。女子无才便是德,可谓至言。”很明显,他是赞成这个说法的。中国人向来就不重视女人的才学,而重视她们的“妇德”,又恐“才可妨德”。女人的“才”狭义地指“文才”。旧道德规范认为妇女无须有才能,只需顺从丈夫就行。不仅仅是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歧视,还包含了父权制文化对男女两性的双重价值标准和双重道德标准,以此来确保男权中心主义的统治地位及对女性的压迫与控制。古代女人经济不能独立,社会地位低下,只是男人的附庸,男性歧视女性源远流长。儒家经典《诗经·瞻卯》与它涵义相近似的说法有:“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懿厥哲妇,为枭为鸱”(枭、鸱都是极凶猛的飞禽,喻狠毒)、“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为使“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制度化,还与儒学结合大力推进贯彻“男女有别”、“男女授受不亲(男女不能亲自接触)”、“男女大防”的封建礼教,其中最核心、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提防女子之“淫”。虽然个别女人受过教育,但从总体上来说,女人没有受教育权,女人也不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做官。女子一旦有了知识,就可能具备对自由的向往和思考问题能力,不仅难以驾驭,还会变得“淫荡”,继而发生种种“不贞”之事。上千年来女性受教育的权利一直遭到剥夺,目的就是为了将女性塑造为俯首贴耳、唯命是从的封建礼教的奴隶。清代戏剧家李渔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是激愤之语,与伴君如伴虎类似。有人因为做官惹祸,所以告诫后人别做官,有人因为貌美有才惹了祸,所以鼓励美女当文盲。李渔想和自己妻妾说话的时候她却沉默,他想静静的时候她却大声说话,和她聊天所答非问,所应非求。这是李渔对姬妾满堂却都没有文化品位的感叹,无才的女子怎能相夫教子?塔塔尔族特别重视教育,认为“今日女子乃明日人之母,若为文盲之辈,何来未来栋梁之根基”。宋朝以前,儒家鼓吹圣王统治,宣称“君权神授”、“代天牧民”、“天人感应”。孔庙要祭祀孔子和周公,孔子要恢复周礼,周公辅佐周王,遵守了周朝的礼法制度,宣扬的是天无二日,地无二主,君王权力来自于“天”,替“天”管理天下,皇帝即天子,因而皇帝的诏书都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开头。宋朝理学认为君王权力来自仁德,仁德的君王就是圣上。以德治国,道德至高无上;德高于法,德高于君王。

中国以道德制约王权,西方用宗教制约王权。

0 阅读:14

棋观文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