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年底,远在兰州的肃王朱赡焰,收到了当朝皇帝明英宗朱祁镇的亲笔信。皇帝在信里姿态摆得很低,一口一个“叔祖”称呼着,然后提出了一个要求: “借马千匹”。皇帝同时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这一次绝不白借,一定会“官与价直”。
朝廷会不会最终付钱我们先放在一边,堂堂的大明天子,怎么会向区区一位亲王去借马?肃王的马为什么连皇帝都眼热呢?另外要说明一点,这位肃王的名字就是朱赡焰,而不是朱瞻焰,和英宗的父亲宣宗朱瞻基没有兄弟关系。
明英宗朱祁镇剧照
那么肃王家族在英宗天顺年间有哪些故事呢?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
肃藩马场朱楧,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第十四子,生母郜氏。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正月封为汉王,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三月改封肃王,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正月奉旨之国。
肃王离开南京的时间点很微妙,很难说不是猝然为之,理由有三个:其一、甘州肃王府尚未落成,其二、肃王府三护卫尚未集结完毕,其三、朱楧离京后不久就爆发了震动天下的“蓝玉案”。
蓝玉案剧照
直到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四月,在平凉待了近两年的朱楧才正式之国甘州(今甘肃张掖),肃王府护卫则被称为甘州三护卫。甘州是陕西行都司的治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肃王更是精明能干,就藩之后威震群虏,被父皇赐予了独立领军作战的大权。肃藩的马场,正是在这个时候达到了最为兴盛的顶峰。
朱元璋驾崩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伊始便心急火燎地削藩。朱楧为了自保,向朝廷提出内迁兰县(今甘肃兰州),明军在西域的态势也被迫由进取转为保守。而在太宗朱棣、宣宗朱瞻基在位期间,肃王府甘州左护卫和右护卫相继上交朝廷。削藩大业由朱允炆提出,却最终由被削的朱棣祖孙完成,不能不说十分的讽刺。
由于地处边境,肃王的岁禄十分微薄,经过数十年的争取,也不过才将将一千石,连首封郡王都不如。但是和其他亲王相比,肃藩所拥有的马场也朝廷都垂涎十足,认为其质量比太仆寺的马高多了。
明英宗朱祁镇剧照
这当然很好理解,太仆寺官员吃朝廷的饭,马养得不好,换个地方做官就是。但是王府马场不一样,马匹出了问题,肃王责罚下来不是闹着玩的。也正因为有这个特长,肃藩养马军校、家人平时颇为嚣张跋扈,曾受到过镇守陕西右都御史陈镒的弹劾。
回到本文开头,皇帝侄孙都写了亲笔信,朱赡焰自然要给英宗这个面子。肃王殿下办事雷厉风行,立刻从马场之中挑选上好战马五百匹,给甘州缺马官军骑操,而且分文不取。笔者在以前的文章中多次说过,肃王极其重情重义,土木堡之变后景泰帝号召天下宗室勤王,唯有朱赡焰调集五百骑兵准备驰赴京师。这份情义英宗感念在心,自然会给出相应的补偿。
己巳,致书肃王赡焰曰: “近因甘州官军缺马骑操,予以边务之重,尝致书请于府中孳牧马内选取应用。继承叔祖厚意,选马五百匹已给官军领操,不胜至感。且承喻及所酬马价不敢领受,足见叔祖体国安边之心。但府中马匹有限,牧养亦甚不易,岂可不受价直?特遣御用监左监丞宋胜斋送菲物,用致予意。惟叔祖亮之。”—《明英宗实录卷三百》
兰州肃王府承运殿旧址
四代单传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十二月,首封肃王朱楧去世,享年四十四岁,谥曰庄。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十月,肃庄王庶长子朱赡焰袭封肃王。
肃庄王只有一子一女,即崇信郡主和现任肃王朱赡焰。而朱赡焰也只有一子一女,长女华亭郡主,已于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去世。庶长子生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的时候赐名禄埤,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四月册封为洵阳王。
甚至于就连洵阳王朱禄埤,也在年近三旬的时候才有了自己第一个儿子,朝廷随即在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为其赐名贡錝。这里再强调一遍,肃王一脉的子孙世辈是“赡禄贡真弼、缙绅识烈忠、曦晖跻富运、凯谏处恒隆”。朱赡焰是“赡”字辈火五行,朱禄埤是“禄”字辈土五行,朱贡錝是“贡”字辈金五行。
明宣宗朱瞻基剧照
而燕王一脉的子孙世辈是“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和朱赡焰同辈的是“高”字辈火五行的仁宗朱高炽。而英宗生父宣宗朱瞻基,则和洵阳王朱禄埤辈分相同。
上文说过,肃王本人的岁禄只有一千石,但洵阳王倒按照首封郡王的标准给了二千石。当然实际收入还是朱赡焰更高,因为他的一千石是全支本色米,而朱禄埤二千石之中的本色米只有五百石,剩下的都是不值钱的大明宝钞。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八月,趁着英宗在夺门之变后施恩宗室,洵阳王“卑微”上奏,才将本色米数额增加到六百石。
壬寅,洵阳王禄埤奏: “臣岁禄二千石,内本色米五百石,余悉折钞,供亿不敷。请减除折钞,量增本色米一百石。”上从之。—《明英宗实录卷二百八十一》
不靠谱的亲家
洵阳王的成婚时间是在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王妃樊氏,甘州中护卫指挥樊俊之女。这位樊指挥的人品十分感人,因为他的至交好友赵瑛居然向朝廷爆料,称樊俊“身患恶疾”,是靠着向王府承奉官行贿,才把女儿运作成为了郡王妃。
明英宗朱祁镇剧照
不曾想礼部居然认为这个不重要,谁说老爹身体不好,女儿身体就不行?当时第一次在位的英宗也没有多想,还是批准樊氏成为洵阳王妃。
俊所亲赵瑛言俊有恶疾,承奉辈受赂择其女。事下礼部,以为俊有恶疾,可废无疾之女乎?此不足听,宜遂其婚。上是之。—《明英宗实录卷一百五十三》
事实证明礼部和皇帝都错了,朱禄埤和樊氏成婚十年,膝下却始终没有一儿半女。如果单单生不出儿子也就罢了,毕竟宗室之中无嗣的王妃多了去了。但是老樊家从上到下个个都是作精,把朱赡焰这个亲家坑得够呛。
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的时候,肃王府长史郑立上奏朝廷,称洵阳王的老岳母赵氏经常出入王府留宿,而且常常一待就是好几天。其实说起来丈母娘来女婿家住几天,也不能算太过分。但这位老丈母娘不是一个人来的,她还带着另一个女儿:兰州卫指挥方钊之妻。
明代亲王府大门
对于王府官员来说,这个事就算闹大了。如果洵阳王和他的小姨子没有什么绯闻,那么宗室勾连卫所武官,此事可大可小。如果朱禄埤和小樊氏之间传出丑闻,惹怒了方钊这位实权武官,万一引发兵变怎么办?
对此郑长史的处理意见很简单:将樊俊调出外卫。樊俊一走,赵氏自然要跟着走,小樊氏也没有理由再去洵阳王府。但是这里面的水也许真的很深,最终英宗居然没有调走樊俊,只是给肃王写了一封信,让他约束好自己的亲家。
今后樊俊妻、女,非遇时节,不许时常出入王府。王须严加禁约晓谕,以绝嫌疑。切勿以私情牵制,优游不断,如是必有后悔。专书以达,惟叔祖亮之。—《明英宗实录卷三百》
不靠谱的小舅子
肃王妃陈氏,东城兵马指挥陈瑄之女,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十一月被册封为肃王妃。早在洵阳王大婚的时候,肃王府便购买了巩昌府河州卫“幼年伤残”的陈宣等二十三人,作为王府的内使。
北京南海子公园
这些人到底是不是“幼年伤残”,朝廷也不想追究,因为虽然自建国伊始就明文反对民间自宫,但王府需要内使,这也是刚需。但是过一段时间,朝廷就会对此进行一番追究,这一回肃王府被查出来十六人之多,这些人都被打发去南海子种菜。南海子又称“南苑”,是元、明、清三代的皇家苑囿。
然而朝廷再仔细一查,发现此事还牵涉到了肃王妃的弟弟。刚让人咋舌的是,朱赡焰的这位小舅子居然对自己也动了刀。这实在是令人难以理解,图什么呢?难道是练了“葵花宝典”不成?英宗也很愤怒,这算是公然挑衅朝廷权威吗?啥也别说了,去边疆充军吧。
癸未,肃王妃弟及畿内民数人俱以自宫首官。上命留畿内民数人,发肃王妃弟充军。—《明英宗实录卷三百十五》
结语:肃王虽然慷慨有侠义之风,但他饱受风疾的困扰,以至于曾经做过拄着拐杖,披散着头发登上兰县(今甘肃兰州)城楼这样的疯狂之举。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的时候,肃王向朝廷上奏,称儿子洵阳王也有风疾,英宗命太医院赐药。
而到了天顺七年(公元1463年)的时候,肃王本人已经无力上奏,因为他的“风疾日甚”,只能换洵阳王向朝廷乞药。那么朱赡焰和朱禄埤父子的病情会如何发展,肃藩四代单传的局面会否有所改观?我们放在以后的文章中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