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看到新闻,我都不敢信,美国军工都开始用中国淘宝货了?!最近,美国马赫工业公司展示了一款新型“战略打击”巡飞弹,结果被人发现——它用的小型涡喷发动机,居然是淘宝上能买到的玄云SW800Pro,售价12.8万元人民币,还曾在珠海航展上展出过。

这不等于,美国的军用武器,开始“拼多多化”了吗?

咱们先搞清楚背景:
马赫工业(Mach Industries)是一家刚成立不到两年的军工初创公司,创始人年仅21岁,主打的就是“低成本+高性能”的武器系统。这家公司2023年获得了总计8450万美元融资,还没跟美军正式签约,武器也处于验证阶段。
换句话说,他们现在做的,只是“PPT军工”——画个大饼,吸引美军注意,拿更多的政府订单。所以,这款巡飞弹的发动机,他们压根不在乎用啥,“能用、便宜、能飞”就行,哪怕是淘宝上买来的发动机。
这种做法,其实不算罕见。初创企业为了省钱、降低研发成本,买现成的民用零件进行测试,挺常见的。甚至连马斯克的SpaceX,早期研发“猎鹰一号”火箭时,为了省钱,也用了一堆汽车零件。
但问题在于,这次马赫工业选择的是中国制造。美国这些年一直嚷嚷着供应链安全,芯片都不让用中国的,结果军工企业自己偷偷上淘宝买发动机?这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
二、为什么选中国货?美国供应链不行了吗?这就不得不夸一夸中国制造的强大了。中国不愧是“世界工厂”,连美国军工企业都在用中国货,真的是“离不开、打不赢、还买不到”!
那么,美国军工企业为啥不选自家产品?原因很简单——贵!
对比一下性能和价格:

结论:
SW800Pro能满足测试需求,价格却低5倍以上,初创企业自然更愿意用。
美国产品都是军规级,价格高、采购流程繁琐,根本不适合创业公司做演示用。
简单来说,美国初创公司不傻,有便宜好用的现货,干嘛自己造?就像你要做个DIY无人机,摆在你面前的选择是:淘宝买个现成的发动机,或者花十几万定制一个,你选哪个?
三、真要量产,美军敢用中国货吗?当然不敢!但咱们也得明白,这只是展示用的,真要量产,马赫工业绝对不会继续用SW800Pro。为啥?因为美军的“安全审查”根本不会让它通过!
美国军工:表面讲“市场”,实际全靠“保护”
美国武器装备的军用零部件审核非常严格,受到《国际武器贸易条例》(ITAR)的监管,所有关键零部件的供应链都必须可控,不能依赖任何“潜在敌对国”。
说白了,美军的武器,如果敢用中国核心零部件,大概率不会被批准量产。即便是初创公司,想真正拿到五角大楼的订单,迟早得换上贵的美国产品。就像当年的SpaceX,初期用商用零件测试,最后还是换成军规级别的设备。
所以,SW800Pro出现在美军演示机上,其实就是个“过渡方案”——等他们拿到合同,美军肯定要求他们换成美国货。美国一直在“去中国化”,怎么可能允许自己武器系统用上中国制造的关键零部件?
甚至这次曝光后,淘宝上的SW800Pro已经被下架,可见这件事对中美双方都有影响。
四、美军的“低成本战争”困境:中国制造成为最大变量?这事,其实反映了美国军工的一个尴尬现实——他们的“可负担性战争”理念,和“去中国化”需求,是矛盾的。
近年来,美军一直在推行“低成本战争”——核心思路是用大量廉价武器(无人机、巡飞弹、靶机等),取代昂贵的战斗机、导弹,用“堆数量”的方式打赢战争。
但问题是,美国本土制造的“低成本武器”依旧贵得离谱!这就导致:
要省钱,就得用中国供应链,结果供应链安全不允许。
要自主可控,那价格就降不下来,达不到“低成本战争”的目标。
这就是美军的两难处境。他们当然想用便宜的无人机、便宜的巡飞弹,但美国制造成本太高,导致便宜不下来。而中国制造已经占据全球30%的工业产值,很多关键零部件,美国根本找不到更便宜的替代品。
换句话说——中国制造,已经成为美国军工的“隐形变量”。哪怕美国不承认、不愿意,甚至封杀、限制,但现实是,他们还是绕不开中国。
世界工厂的力量,不是想脱钩就能脱的马赫工业这波操作,其实就是“穷则淘宝,富则军标”,并不是美军真要用中国发动机,而是初创公司在能省就省。
但这件事的核心在于——中国制造的影响力,已经深入全球供应链,甚至让美军武器系统都开始“拼多多化”了。
未来,美国军工要么接受高昂的本土制造成本,要么继续想办法“偷偷”用中国零部件。这是他们自己制造的困局,归根结底,是美国制造业的衰退,让中国制造成为不可替代的存在。
点击“关注”,你的一次支持,都是对创作者最大的鼓励!如果你愿意让这样的深度文章继续出现在你的主页,不妨留下一个印记。我会用十倍用心的内容,陪你走过财经领域的每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