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7天,特朗普要掀起全球范围内的关税战,西方学者更是直接建议中国“投降”。对于这种荒谬言论,我国直接已读不回,并开始准备新一轮的应对措施。特朗普究竟要干什么?我国又该如何应对这样的攻势呢?
就在中美双方贸易代表举行视频通话期间,远在美国的特朗普正式宣布了新一轮的对外制裁,全球所有对美国出口的汽车都将被加征25%的永久性关税,4月2日正式生效。
此外,特朗普还在白宫椭圆办公室高兴的宣布,这一天(4月2日)将是美国的“解放日”,西方从美国拿走了太多“财富”,用“对等关税”的方式将其拿回来,并投入到美国的制造业领域,进而解决更多的就业问题、提振美国经济和国家安全。
至于为什么是中国首当其冲,一方面是特朗普在宣布此次制裁的前一天,美国商务部连发两条刊文,将50个中国科技企业和机构拉入“实体清单”,3月28已经正式生效。
另一方面,特朗普还在26日当天喊话中国,想要降低对华制裁关税的税率也不是不可以,但前提是中国政府需要同意将字节跳动旗下TikTok在美国境内的产业交易给美国公司。这一系列的举动摆明了就是为4月2日的汽车关税制裁造势,而中国则是这场大戏的“主角”。
除了美国政府的施压之外,美国一些学者也就该问题开始制造舆论,以美国麻省理工教授黄亚生的说辞为例,他在社交媒体上刊文称,中国不应该和美国进行正面对抗,而是应该采取所谓的“妥协换发展”的举措,并给出了他认为非常“中肯”的一些建议:对美国政府让步换取中美关系改善、停止对俄罗斯的一切经济和军事支持、放弃在南海地区的军事部署并承认菲律宾对仁爱礁和黄岩岛等一系列南海岛礁的主权。
不得不说,这样的言论的确让人火大,美国政客虽然针对中国,但至少还会找一个看起来冠冕堂皇的理由,而这些所谓的“学者”,却无视中国主权利益、中美之间的实力差距,就开始大放厥词,试图让中国“投降”换取美国的认可,简直是荒谬可耻。
就当下中美对抗的局面而言,特朗普已经在中方的反制中陷入了困境,尤其是第二次对美国农产品领域的迎头痛击,已经动摇了特朗普普遍的支持率基本盘,美国农民无法接受自己一手捧起来的总统,上台第一时间就是选择牺牲他们赖以生存的利益。
更离谱的操作是,特朗普对中国制造的船只征收最高150万美元的“港口服务费”,相较之前仅3万美元的费用,价格直接翻了50倍。而这一制裁的代价,是美国港口囤积了大量的煤炭、农产品无法出口,面临着无法按时交货后的天价违约金。
此外,特朗普的急躁举动也预示着美国霸权开始走下坡路,不论是罕见的对外地缘扩张、挑起战争,还有对半导体芯片科技领域的制裁等等,都让美国的损失呈几何倍的递增。
这也是为什么外界会频繁提到一个词,叫做“攻守易势”,用它来表述当下的中美关系再恰当不过了。毕竟除了经济、贸易领域的强势反制,稀土等一系列王牌都还没有“发力”,特朗普想要用汽车关税制裁和TikTok来逼迫中国妥协,这显然是打错了算盘,中国外交部基本都处于“已读不回”的状态。
总而言之,特朗普既然敲定了4月2日发起制裁的时间不会改变,那么最终的结果必然不会是美国的“解放日”,西方学者大言不惭的游说中国“投降”更是绝无可能。考虑到此次制裁力度和范围,欧盟反而会是损失最惨重的经济体,或许中欧借此契机联手反美也说不准。到那时,需要“妥协发展”战略的就不再是中国了,而是美国自己,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