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筛,不是教科书上才有的操作吗?

民艺工坊 2020-05-28 13:11:53

每年的春茶制茶季,是政和制茶青年交流制茶工艺和品质最频繁的时节。大家通过对比评审、分析工艺细节,不断加深白茶工艺与品质关系的理解、增进认识,为来年的工艺提升提供依据,精进工艺、提高品质。

前几日,一位朋友带了一泡获奖茶过来。花香显,滋味顺滑,的确是一款好茶。初步判断这款茶的原料比较生态,得到了朋友的肯定,而叶底就不是太理想了,翠绿的叶片有之,红棕的叶片有之,黄绿的叶片亦有之。因为是比较熟悉的朋友,我便很不客气的说到:你们做茶就是太懒,懒得并筛。朋友解释到,量太大,的确没办法这么细致做茶。

这位朋友还带了一位农大茶学系毕业的朋友过来,补枪到:是啊!他们就是太懒!一泡茶结束,带这位茶学系朋友到楼上参观白茶萎凋场地。到了楼上,这位朋友看到架子上并筛的白茶半成品,突然感叹:原来还真的有并筛啊!并筛不是在教科书上才有吗?

这位朋友当然不是菜鸟,科班出身,从事白茶行业也好几年了,只是她都是与大厂打交道,对我们的手工茶了解不多。如今许多人为了产量,改进了制茶设备、缩减了制茶工序,都是为了降低成本、提升产能。

并筛,白茶制作的核心工序。我们之前的文章也曾多次论及。白茶并筛对品质的影响不言而喻。就像刚刚喝的这款获奖茶,如果适时并筛,色泽就会不会这么花杂,汤感也会更均衡。

并筛作用,一是适当收拢茶叶,减缓水分蒸发,促使叶内水分平衡分布,增强细胞膜透性;二是提高叶温,继续促使多酚类、色素类等内含物质发生酶促氧化降解、转化与水解,以及香气组分的转化形成;三是使梗脉中的有效成分随水分往叶肉细胞输送,使萎凋叶转现复苏现象,进一步促进物质转化;四是通过并筛改变叶片状态,避免贴筛,有利于茶叶外形的卷曲,使干茶更加有型。

白茶的鲜叶原料等级不一,尤其是寿眉,有芽、有梗、有叶,粗细不一,叶片大小各异,走水快慢差异很大。在萎凋过程中需要适时并筛,让走水快的减缓走水;失水慢的,加速走水,平衡走水速率,做到走水与物质转化均衡,这样才能做到茶香与汤感的稳定。做茶,让茶舒服了,茶也会让我们喝得舒服。敬畏传统,尊重科学。白茶工艺虽然简单,可是不能简便。该有的工序,不能随便乱减。工序减一环,品质失三分。常怀敬畏之心,匠心制一泡正味之茶。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