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会永远年轻-两部老年电影随感

解毒时光 2020-10-29 20:37:06

中秋国庆前后,正是大闸蟹饱满横肥的日子,家里正好有些富余,老母亲叫上我一起给亲戚送去,她还特意把大闸蟹做熟,用保温袋子装好,出门前提在自己手里。到了之后,我们下车,走到电梯,想起来大闸蟹呢?我回到车里找了个遍,并没有寻着半条腿,于是到亲戚家略有些尴尬的呆了一阵子,到家之后,发现大闸蟹安然的躺在门口的鞋柜上,老母亲自嘲到,现在的脑子,穿上鞋就忘了螃蟹。

其实我也没有好多少,最近经常会出现一个着急的现象,某个商场、某条路、某个餐馆的名字,就在嘴里打转,可怎么也想不起来,或者准备烧一壶水,接了凉水放在那就走了。虽然还可以安慰自己,也许是太久不去导致忘记了,但心里比谁都清楚——人的记忆会随着年纪衰退的,

记忆迟早会走,衰老早晚也会到,没有人会永远年轻。老也并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被认知的,比如某一天老突然到来,住在了自己的身体里。老是那些渐进表象的统称,一根根白头发,一次次腿疼,看不清了,听不见了,记不住了,我们把这些,就统称为老了。

恰好最近看了两部关于老人的片子,一部是讲述老年人情感生活的港片《叔叔》,一部是惹得很大争议的韩国片《69》(也被译作《老妇人》)。

《叔叔》讲述的是一个儿女双全、马上要退休的出租车司机,看似圆满的生活之下,却有着一颗不安的心。当人生的大多数目标都实现之后,这位司机叔叔,开始背着老婆在外面寻找自己真正的情感寄托,也就是一位同性的伴侣。全片叙事很舒缓,没有什么狗血的情感对抗以及疾病车祸之类的大的悲欢离合,只是在一个寻常人都能经历的普通家庭生活中,去探讨同性的问题。对情感和身体的需要是一端,社会的舆论和家人朋友的眼光是另一端。司机叔叔在爱欲与现实之间,不断拉扯,最终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69》这部影片,在韩国引起了比较大的轰动。一位69岁的老妇人,在医院做理疗的时候,被一位年轻的理疗师性侵了,经过内心的斗争,老妇人决定站出来让这个年轻人得到应有的惩罚,但事情并不如她所愿。法律体系,似乎更愿意站在年轻人的角度,一方面不相信年轻人会性侵如此年纪的女性,另一方面质疑老人的记忆,怀疑整个事情的真实性。在承受了性侵的打击之后,老妇人还要面对整个社会对老人的不公,这部影片反应的不是个案,而是社会的一种普遍状况。

在此,不想过多的讨论两部影片的内容以及主题,只是由此引申出一些关于衰老、人生的随想。

老人与怪物

虽然在很多社会中都有着尊重老人的传统,但也由此,似乎把老人硬生生从所有的人群中划了出去,这个世界从这个角度看仿佛有了两种人——正常人与老人。

而老人由于自身的身体和精力的原因,可能会走路迟缓,可能会没有那么干净整洁,可能会反应缓慢,由此显现出的外部整体形象,往往会被排除在“人类”这个范畴,更有甚者会将老人视为怪物。

除了表象上的这些原因,老年人也会在其行为和精神世界中被视为人类中的异类。主流话语往往会污名化老人,诸如广场舞大妈这种带有感情色彩的定位,以及对老年人思维陈旧的刻板印象都统统把“老年人”与“正常人”做了一个明确的切割。

这种切割也不光停留在观念层面,在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中,老年人必然会被抛在整个制度的身后。就像如今移动互联网似乎是一道天然的屏障,把那些对移动设备毫无感知的老年人,驱逐出“移动互联网”文明中。但在这个全新的文明中,并没有“盲道”,老人在这样的社会里似乎孤立无援,只能举步不前。

由此,一个负循环就形成了,以上种种又导致了老年人在人群中的大幅度消失,他们存在着,却被忽视着,他们曾经辉煌过,如今却被歧视着,他们活着,却社会性的死亡了。

人们惧怕老年这个怪物,很多人会说,结婚吧,生个孩子,老了之后还有人照顾,万一动不了可怎么办。对老年以后想象的恐惧,支配着每一个年轻人作出过于成熟的选择,一个让自己老年不至于孤独致死的选择,但实际上,谁又不是孤独的呢?

孤独与终极的孤独

人必然是孤独的,没有人可以完全的理解他人的思想,如果有,那么这两个人应该就是一个人。人被困在一个壳子里,去了解世界,去了解他人,用孤独去寻求繁华,但也终将回归孤独。

在年少时,人们却很少感受到这种孤独。世界是新鲜的,周围的人是值得了解的,甚至自己也是空白的,这一切,足够抵抗那种不能够完全沟通和理解的孤独感。

但随着年纪的增长,人逐渐变得像只老猫,对那些滚动的毛球丝毫提不起兴趣,在太阳的照射下,静静的享受着孤独的世界。孤独,加上好奇心的流逝,老人逐渐陷入了终极孤独的漩涡。

《叔叔》中,当司机叔叔约会回到家楼下,自己在车里,远远地望着一群楼房中自己家里的灯火时,一切仿佛静止了,那种莫名的孤独感,就如一群人聚会醉酒时,唯一地那个清醒的人。

随着年纪的增长,人似乎在内部又会长出一个自己,一个用孤独浇灌的自己。他始终是一个观察者,没了年少时的投入,看着眼前的一切,哪怕是身在其中,也同样置身事外,在欢笑中孤独,在悲伤中依然孤独。

这种孤独,持续地蔓延,无限的增长,直到碰到那个天花板,那个大限——死亡。

如果有来生

在《叔叔》的最后,一对新情人面临分开,司机大叔收到了一个十字架,司机大叔说我不信,对方说信不信没关系,这个只是让我能够在死后找到你……

死亡仿佛是一扇门,走到那,不知道门后会有什么。实际上没有人是死的,死亡不属于人类,人只会无限的接近它,但当死亡来临那一刻,人就消失了,就不再是人了。

当我们马上要推开那扇门的时候,没有人会抗拒这样一个想法,门后又是轮回的一生,即便我忘记此生,我也希望,还有来生。在那里,我们会找到不想失去的人,会弥补未存留的遗憾,会更好的度过一生。

不过,人老了,对于一生,也会有着更犀利且顽强的看法。《69》中,当老妇人开始反击的时候,那个罪犯问道,“真想让我完蛋吗?”,老妇人淡然的回答,“完蛋?人生没那么容易完蛋。要为你的行为一一付出代价,但是你还是无法彻底解脱,这就是人生。”

很多时候,老人,就是那扇门,他们即期待来世,也看透了今生。

一切与时间有关,一切又与时间无关

分针转动一圈是一小时,时针转动一圈是半天,太阳转动一圈是一天,地球转动一圈是一年。我们把这些刻度标准化,又用这些标准化的刻度来衡量自己。每年出生的日子,人就长了一岁。

很多时候,人是愚钝的,愚钝到必须用一些介质才能看出一些东西。比如对于爱情,人喜欢用钻石来表征,而对于成长,也会用那个时间卡尺来去估量。所以人生的一切,都在时间里,都与时间有关。

无情的时间,是标准的,也是普遍的,普遍到没有任何人可以逃脱出年纪的衡量。但正是这种普遍性,彻底压碎了人的个性,一个晚说话或早熟的孩子都会被认为不正常的,在人生的刻度上,不仅仅有时间,还有一个to do list。标准化的时间,也标准化了每一个人,即便有着年轻的外表,也挡不住时间的嘀嗒。

时间是一把尺子,但我们却把尺子当成了自己,也当成了一切。事实上,一切与时间都不相关,一切只与我有关。

没有人会永远年轻

保罗·鲍尔斯 在《遮蔽的天空》有过这么一段经典的表述——

“死亡永远在路上,但在它悄然降临夺取生命的有限性之前,你不会真正意识到这件事。我们憎恨的正是这可怕的精准。可是正因为我们不知道,我们才会以为生命是一口永不干涸的井。

然而每件事情都只会发生一个特定的次数,一个很少的次数,真的。你还会想起多少次童年的那个特定的下午,那个已经深深成为你生命一部分、没有它你便无法想象自己人生的下午?也许还有四五次。也许更少。你还会看到多少次满月升起?也许二十次。然而我们却总觉得这些都是无穷的。“

在老去之前,我们都会觉得自己是年轻的,直到,我们不得不承认老了。

其实,老不是时间的累积,不是好奇心的丧失,不是行动力的衰弱,如果生命是一个等式的话,过去与未来,用一个等号相连,那么老就是我们把右边的东西搬到左边的过程,除此之外,什么都不意味。

没有人会永远年轻,同样也没有人会永远老去,一切在平衡与失序之间,在不解与领悟的反复中慢慢的过去。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