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之前有个虞朝。
有虞氏的虞朝。
商代盛行的甲骨文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文字,就是有虞氏在一万年前创造的。

有虞氏起源于长江下游,在一万年前创造了上山文化,后来随着海水上涨而被迫向中原地带迁徙,九千年前到达贾湖,八千年前到达甘肃大地湾,七千五百年前到达山东,创造了辉煌的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有虞氏的特征,就是瓮棺葬和二次葬,尤其是将未成年儿童葬于瓮棺内。在《礼记》中记载的就是“有虞氏瓦棺”、“有虞氏瓦棺葬无服之殇”,成年人死后一般采用捡骨二次葬,在有虞氏创造的甲骨文里的“死”字,正是一个在捡骨之人。

捡骨二次葬是“死”
从已有出土的考古证据来看,舞阳贾湖遗址、北首岭遗址、西安半坡文化遗址、郑州和洛阳一带的仰韶文化遗址、山东半岛大汶口文化遗址………等等等等等均盛行瓮棺葬和二次葬。
瓮棺葬和二次葬最鼎盛的时期是在公元前五千年至三千年的仰韶文化早、中期,集中于半坡类型晚段、史家类型和姜寨二期阶段。
这段时间,也是有虞氏王朝最鼎盛的时期。
然而,到了大约4500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随着来自东部的夏后氏强势入主中原,有虞氏和二次葬、瓮棺葬在中原地区就基本消失了,只有我国的西部和南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和客家人中,至今仍然保持这一风俗传统。
龙山文化时期结束后,历史记载的夏王朝才正式开始建立。也就是说,有虞氏在夏朝建立之前几百年其实就已经退出了中原的舞台。
有虞氏从一万年前的上山文化时期开始北上中原,到4500年前退出中原再次返回南方,期间共有5500年的时间活跃在中原大地,在中华文明万年历史中留下了最为重要的光辉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