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的于女士在就诊前半年无明显原因出现全身关节疼痛,尤其是双手关节疼痛较为严重,起初她并未引起重视,自行服用购买药物物进行治疗,但发现治疗效果较差,且疼痛、关节肿胀等不适症状一直没有缓解,并且已经影响到日常生活,故前往医院就诊。
门诊医生为其进行体格检查,提示双手近端关节肿大,符合类风湿关节炎体征;X线检查提示双腕关节骨质密度减低,可见小囊状骨质破坏,关节间隙狭窄消失,关节面模糊不清;血常规检查结果提示红细胞沉降率升高,结合于女士的症状表现,初步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建议入院药物治疗。
医生提醒,类风湿关节炎是以慢性小关节病变为主,呈对称性、进行性发展,导致关节变形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特别是45~55岁之间的患者,或绝经期女性,常见手指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等,如不治疗可出现关节畸形,部分患者可有全身多系统受累,如肺间质纤维化、类风湿结节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是风湿免疫科常见、普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力是人体的防御系统,它就像驻扎在体内的一支军队,承担着防御重任,当人体受到细菌、病毒等“敌人”的攻击时,免疫系统就会立即投入“战斗”。
一旦它出现受损,各种疾病便可乘虚而入,当身体出现这5个迹象时,可能提示“敌军入侵”。
01
频繁感染
免疫力低下的人容易反复感染各种疾病,包括呼吸道感染、口腔感染等,而且更容易在接触病原体后发病,且感染后的恢复时间较长,病情容易反复。
免疫力低下人群往往比正常人更容易患感染性疾病,如流感、肺炎、泌尿系感染等,特别是免疫功能低下的老年人,肺炎和流感已经成为前10位的死亡原因。

02
胃肠道功能减弱
人体肠胃黏膜也是免疫系统的一道防线,免疫力低下者的肠胃相对来说更娇气。
平时吃东西稍微不注意,可能引起腹胀、腹痛等不适,容易发生腹泻或便秘的情况,而且还会出现食欲下降、胃口不好等症状。
这可能是因为肠道微生物群失衡,免疫力不足以抑制有害菌生长,导致消化功能障碍。
尤其是换了生活环境时,容易出现水土不服,严重者可能会导致腹泻,常常会伴随着各种的炎症,如肠炎、急性胃肠炎等。
而长期的消化问题会影响到营养吸收,进一步削弱免疫系统。
03
伤口愈合缓慢
免疫力低下者,容易出现伤口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的情况。
身体皮肤受伤、溃疡时,容易感染出现红肿、发炎、化脓、瘙痒等症状,而且伤口不易愈合,容易出现反复感染,甚至在用药的情况下,也要很长时间才能够改善。
另外,免疫力低下者的皮肤会变得敏感,容易出现各种过敏或皮肤病,如青春痘、湿疹等,且这些皮肤病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

04
容易疲劳乏力
免疫力低下者常会感到疲劳不堪,不明原因的持续性疲劳感,即使充分休息后仍感觉体力不支,可能是免疫系统处于过度活跃状态或功能衰退的表现。
患者多表现为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注意力无法集中,精神萎靡、情绪低落等,过量工作后容易出现头痛、失眠、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
这种疲劳不仅影响日常活动能力,还会降低生活质量,需要通过专业检查寻找原因。
05
内分泌系统紊乱
对于女性免疫力低下者易导致月经不调等内分泌系统紊乱的症状,还可引起糖尿病、甲亢等慢性疾病,出现乏力、多汗、怕热、口干舌燥等不适。

做好这四点,帮你筑牢“免疫墙”
1. 生活方式健康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早睡早起,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不太过劳累,适当的放松,劳逸结合,不让自己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同时,还要注意戒烟限酒,多喝水,勤开窗、多换气,养成勤洗手且少摸脸的好习惯,减少病毒在手上的停留时间以避免感染,如果有流感可以戴口罩出门,不让病毒和细菌有可乘之机。
2. 饮食营养均衡
营养均衡可以让身体的各项指标处于正常范围,包括免疫细胞,抗体水平等,可以有效地抵抗有害微生物的入侵。
保证一日三餐按时、按点,不挑食,不偏食,不要暴饮暴食,饮食营养成分均衡。
建议按照我国膳食协会推荐的膳食宝塔,保证每日谷物、蛋白质、蔬菜、水果相应摄入,适当补充杂粮类,同时还需要控制油和盐的摄入,减少或避免吃辛辣、刺激及油腻的食物等,有利于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
3. 适度体育运动
研究表明,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使身体更抵抗疾病和感染。
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白细胞数量和活性,这些都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步行、慢跑、骑车、游泳、瑜伽、打太极等都是增加每日运动量的不错选择。
运动时,一定要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防止受伤,切记不要运动过量,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有氧运动或适当力量训练,遵循有规律,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原则。
运动过后,还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及时补充水分,防止身体缺水。
此外,平时也需做好保暖工作,每天根据天气变化适量增减衣物,以免身体着凉而诱发感冒。

4. 保持心情愉悦
保持平和、愉悦的心态,因为愉悦的心情能降低应激激素水平,增加或激活某些免疫细胞,从而提高免疫力。
如果患者长期处在抑郁或焦虑状态,免疫力容易降低,容易患病,尤其是胃肠道疾病,如果长期心情不好,胃肠道通常会有所不适。
当感到情绪浮躁或压力较大时,可以通过听舒缓的音乐、冥想、运动、旅行等方式来放松身心;如果无法排解压力,并且严重影响到自己正常的生活时,可以考虑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掌握更多健康、情感心理科普知识,有健康,享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