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的王女士在就诊前1周因为感冒在当地小诊所开了几副不明药物成分的中药,服用后全身开始发黄,尤其是脚底蜡黄,小便也非常黄,食欲也下降,全身乏力,家人担心她的健康出了问题,故陪同前往医院就诊。
门诊医生为其进行肝功能检查、腹部B超等检查,肝功能检查提示转氨酶、胆红素升高,腹部B超检查没有发现明确的胆道结石或胆道肿瘤症状,医生推测是肝细胞损伤所致,因为该病常见的原因有病毒性肝炎、药物或者不明原因,而就诊前1周王女士有吃过一些不明成分的药物,所以严重怀疑是药物性肝损伤,建议入院治疗。
医生提醒,在临床上药物性肝损伤还比较常见,常见原因都是口服了一些不明成分的药物,或者是正规药物但是出现了肝损伤的不良反应,如黄疸、食欲不振等,所以患者在治疗疾病时,首先要去正规医院就诊,药物治疗上也要选择正规厂家,或者有明确药物成分的药物,尽量避免对肝脏造成损伤。

肝脏作为五脏之首,又有“血海”之称,可以濡养肝以及形体、官窍,即肝内贮藏的血液除了能濡养肝脏本身以外,还可输布至形体、官窍,濡养筋、足、掌、目等,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机能。
中医认为,“腿为肝之镜”,足厥阴肝经是肝脏的经络之一,它将肝脏与足部相连,如果肝脏好的人,足部一般不会出现这些异常表现。
01
肝好的人,脚上一般没有4异常
1.脚底干燥蜡黄
正常情况下,人的脚底一般都是红润细腻的,说明身体较为健康,但是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发现自己的脚底出现变黄、粗糙的情况,那么很可能是肝细胞受到损伤的预警信号。
因为脚底发黄,这是黄疸的典型症状表现之一,当肝病患者的肝细胞受到大量破坏时,会导致胆红素明显升高,大量胆红素堆积在皮肤,可能会引起皮肤、巩膜等组织出现黄染,可出现脚心、手心发黄的情况。
患者除了脚底蜡黄外,还可以表现为皮肤发黄、小便发黄,眼睛也可以出现发黄。
另外,当患者肝脏出现问题,如肝炎、肝硬化等,可能会导致脚底的血液循环不畅,使脚部皮肤失去营养,出现足部皮肤干燥粗糙、开裂、脱皮、瘙痒等症状。

2.脚部感觉异常
肝脏疾病可能导致周围神经病变,进而引发脚部麻木、刺痛或感觉减退等现象,这些感觉异常通常与肝脏对神经系统的营养支持作用减弱有关。
如果患者的脚部出现这些感觉异常,且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检查肝脏和神经系统功能。
严重的肝脏疾病,如肝硬化、肝癌等,可能导致全身消瘦、乏力,进而影响下肢的力量。
如果发现自己的脚部无力,且伴有其他肝脏疾病的症状,如黄疸、水肿等,应及时就医检查肝脏功能。

3.脚底纹路增多
肝脏不好会影响身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脚部位于血液循环的末端,当血液循环较差时,可能会出现皮肤的毒素蓄积,如足底、足背等,脚底的皮肤可能会出现纹路增多的现象,同时伴有脱皮、瘙痒等症状。

4.脚部水肿
肝脏不好的患者,可能出现脚部水肿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肝脏疾病所引起的低蛋白血症和门静脉高压所致,导致患者出现脚部水肿,尤其是踝关节周围。
因为当肝脏功能下降时,可导致蛋白质合成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中。
另外,肝脏是重要的造血器官,当患者肝脏出现损伤后,会导致机体缺乏凝血因子,从而引起凝血机制障碍,可在脚部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表现为脚部出现瘀点和瘀斑的症状。

02
如何养肝护肝?这6点要牢记
1. 均衡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肉、蛋、奶及豆类,有助于增强肝脏的修复和再生能力。
适量摄入一些新鲜蔬菜、水果,如芥菜、菠菜、生菜等含有多种维生素,能够起到抗氧化、修复肝损伤的效果。
柑橘、橙子、草莓、苹果、梨、香蕉、柠檬等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水果,可有助于抗氧化、抗炎,保护肝细胞。
枸杞、红枣、菊花、山楂、绿茶等具有养肝护肝作用的食物,也可以适量食用。
同时,还应戒烟限酒,尽量减少油腻和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以免增加肝脏负担。

2. 规律作息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晚上11点至凌晨1点是肝脏排毒的重要时段,确保在此时间段内处于深度睡眠状态,有助于肝脏的自我修复和排毒。
平时还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适时进行休息和放松,可有助于减轻肝脏负担。
3. 心态乐观
中医认为“怒伤肝”,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情志对肝的疏泄功能影响非常大。
平时应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不要过分忧郁或喜怒无常,学会有效的压力调节方法,如冥想、瑜伽、听音乐、旅行等,有助于缓解压力对肝脏的不良影响。
4. 适当运动
长时间久坐不动会增加肝脏负担,应适时起身活动,促进身体各部位的血液循环。
建议每周坚持参加150分钟以上的中等量有氧运动,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瑜伽等运动。
另外,运动时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量,要尽量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5. 不乱吃药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用药需谨慎。
避免随意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如消炎药、保健品等,在使用前应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
6. 定期体检
对于有慢性肝病基础的患者,除了健康的生活方式之外,还应定期体检,并根据患者的肝脏损伤程度的不同,进行保肝治疗对症治疗。
如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需积极地抗病毒治疗,控制病因;对于酒精性肝病和药物性肝病,需及时戒酒、停药,另外辅以保肝、护肝治疗。
,掌握更多健康,情感心理科普知识,有健康,享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