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偷偷升高,别全怪吃的!这5个原因都很常见,一定要重视

忆因聊健康 2025-04-23 11:51:02

陈先生今年47岁,日常因为工作原因应酬较多,身体偏胖,长期饮酒,有高血压病史,2年前酒后出现脚趾痛,疼痛剧烈,自己服用止疼药一周后疼痛减轻。

随后多次出现酒后脚趾剧痛的情况,起初是右脚第一足趾内侧疼痛,自述“像骨头撕开一样的痛”,并且皮肤发红,皮温升高,关节有逐渐肿大的趋势。

半年前疼痛蔓延到双膝、双足趾关节,发作次数和疼痛关节逐渐增多,曾查出尿酸异常升高,考虑痛风,但是没有进行系统诊治,只是自行口服秋水仙碱片,同时进行针灸、拔罐等治疗,效果不佳。

几天前关节疼痛再次发作,服用止疼药基本无效,不能正常行走,夜间疼痛加剧,无法入睡,伴随持续低烧,于是前来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

就诊后查体发现,陈先生双膝、双足多关节肿大,皮肤红热。肾功能检查发现尿酸527.10μmol/L,高于正常水平。

完善双足彩超检查,提示左足背软骨表面线样回声,第2跖趾关节受累,符合痛风性关节炎表现,诊断为高尿酸引起的痛风性关节炎,建议住院治疗。

住院经药物治疗1周后,陈先生自述关节疼痛的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可以正常行走。查体见膝、足关节红肿减轻,复查尿酸水平降至430μmol/L,于是嘱咐出院疗养,1个月后复查即可。

医生提醒,痛风易发于中青年男性,临床症状主要以高尿酸血症、手足小关节肿痛、急性关节炎为主,发作时伴随剧痛,还会在关节形成尿酸结石,导致关节畸形。

若不及时进行控制,病情会反复发作,甚至会导致肾结石、尿酸性肾病、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等多种疾病。

人体每天饮食摄入的尿酸和尿液排泄掉的尿酸应该是基本一样多的,这样可以让体内的尿酸水平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不至于影响健康。

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不仅饮食不节制,生活习惯也不健康,不仅是爱吃大鱼大肉等高嘌呤食物,肥胖、饮酒、高糖饮食、慢病等常见原因也会引起尿酸水平的升高。

目前,我国高尿酸血症患病人数超过1.8亿,成为继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之后的“第四高”慢性病,很多人一开始没有重视,就医时关节已经严重受损,很难恢复正常的行动能力了。

因此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只有尽早发现异常,尽快控制病情,才能减少身体危害,从而保障自身健康。

尿酸升高,当心5个“隐形凶手”

尿酸是身体内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大家最熟悉的原因就是“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啤酒、海鲜、豆制品、蘑菇等,如果平时这类食物吃得比较多,确实有可能会导致高尿酸血症。

但高嘌呤饮食并不一定会导致高尿酸,还需要其他“隐形凶手”来配合,才能让尿酸偷偷地高起来。

01性别

尿酸代谢需要雌激素来协助,从青春期开始,男性的体内雌激素水平就比女性更低,尿酸代谢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在青春期后,男性会比女性更容易患上高尿酸血症。

此外,男性通常有更高的肥胖率和饮酒习惯,尤其是在成年后,这也增加了男性尿酸升高的风险。

截至 2020 年,全球男性痛风整体患病率是女性的3倍,而且每个年龄段的患病率都比女性高,患病率还会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02肥胖

尿酸是由人体内的嘌呤代谢形成的,而嘌呤又是细胞代谢的产物,也就是说,体内大约八成的尿酸是身体自己产生的,只有很少一部分是饮食摄入的。

胖人的体重大,体细胞多,代谢时产生的嘌呤就高。再加上肥胖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引起高胰岛素血症,进一步干扰肾脏排出尿酸。

合成变多,排出变少,双管齐下,很容易导致尿酸在体内堆积。

03饮酒

酒精进入人体后会被肝脏代谢,产生乳酸,竞争性地抑制尿酸的排泄,从而导致尿酸在体内积聚。

此外,啤酒本身也含有较高的嘌呤,会进一步增加尿酸生成,导致尿酸水平升高。

饮酒增加尿酸的风险排序:啤酒>黄酒>洋酒>白酒>红酒。

04饮食

高嘌呤饮食不少人都很熟悉了,但高糖饮食却常常被人忽视。

尤其是果糖,代谢时会直接产生嘌呤,进一步形成尿酸,同时还会抑制肾脏对尿酸的排泄。

果糖大量存在于饮料、果汁、蜂蜜、功能饮料中,很多水果也含有大量果糖,这是女性尿酸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糖饮食还可能造成热量摄入过多,诱发肥胖,也会加剧尿酸升高。

05利尿药

一些常用的利尿药物,比如氯噻嗪、氢氯噻嗪、环戊噻嗪、氯噻酮等噻嗪类利尿剂,会抑制尿酸的排泄,导致尿酸在体内积聚。

这些药物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心衰等慢性病,也可用于治疗慢性肾病,是临床经常使用的药物。

所以医生一般会建议这类慢病人群定期复查,监测尿酸水平,及时发现异常,可以调整用药方案来确保健康。

一旦出现这4个现象,警惕高尿酸!

01关节剧痛

尿酸过高时,尿酸盐结晶会在关节中沉积,引发急性痛风发作,表现为剧烈的关节疼痛。

疼痛大多突然发作,常发生在夜间,以大脚趾最为常见,但也可能影响到膝关节、踝关节等部位。

受影响的关节会出现红肿、发热、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关节畸形,不能用力,甚至无法行走。

02尿路结石

尿酸过高还可能导致尿酸盐在泌尿系统中沉积,形成尿路结石。

尿路结石会引起剧烈的腰部或腹部疼痛,有时还会放射至下腹部或大腿内侧,类似电流一样的窜痛。

尿路结石刺激尿道黏膜,还可能导致血尿现象,尿液颜色呈粉红色或深色,类似洗肉水的颜色。

03浮肿

尿酸盐沉积在肾脏中,可能导致肾功能受损,体内水循环出现故障,出现下肢水肿的情况。

长期尿酸升高还可导致患者出现右心衰竭,表现为颜面部、四肢均有凹陷性浮肿。

04腰疼

尿酸需要肾脏排出,一旦超过肾脏的代谢能力,过高的尿酸就有可能导致肾脏损伤,引起肾区疼痛。

可表现为后腰两侧的酸痛、钝痛或绞痛,尤其用空拳叩击肾区时会有明显痛感,临床称为肾区叩击痛,是肾脏损伤的表现之一。

病情进展还可导致高尿酸性肾病,引起肾盂积水、肾功能不全、肾衰竭等情况的发生。

控制尿酸,试试这4招

01正确喝水

超过2/3 的尿酸是通过尿液排出去的,多喝水才能多排尿,多排尿才能多排出尿酸,同时还能够防止尿酸结石的形成。

纯净水、白开水是最好的选择,建议每天至少喝2000ml,没有其他基础病的人群可以喝3000ml以上。

但肾功能不全、心肺功能异常的人群,要听从医嘱,根据病情限制饮水量。

02低嘌呤饮食

严格限制动物内脏、海产品和肉类等高嘌呤食物,可适量食用豆类及豆制品。

同时,还可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新鲜蔬菜含较多的钾、钠、钙、镁等元素,在体内氧化生成碱性化合物,可促使尿液碱性化,促进尿酸盐的溶解,降低尿酸盐结晶的形成。

03控制体重

肥胖会增加发生痛风的风险,而临床研究表明,减轻体重可明显降低血尿酸水平。

对于肥胖患者,建议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23.9kg/m^2,最好达到或低于理想体重。

04

应急止痛小技巧

除了及时、正确治疗外,痛风发作时,患处剧痛时,可以通过局部冰敷、抬高患肢等方式来迅速止痛。

日常痛风未发作,患处不痛时,可以通过泡脚、活动关节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沉积的痛风结晶代谢,预防痛风再次发作。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