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岁的李先生,最近几个月感觉左上腹部隐隐作痛,尤其是在吃完饭后腹痛加剧,伴随腹胀,以为是消化不良,便自行服用了一些胃药,但症状并没有明显缓解。
近2周出现饭后反酸、嗳气症状,腹痛症状加重,影响正常饮食和休息,于是前往医院检查。
查体未发现明显异常,幽门螺杆菌C4测定显示阳性。进一步完善胃镜检查,发现胃窦部3cm溃疡型肿块,活检确诊低分化腺癌,诊断为胃癌早期,需尽快手术联合化疗。
医生提醒,低分化腺癌属于胃癌中分化程度低、危害低的类型,主要是由于发现及时,还没有增大或者扩散,所以只要手术切除病灶后,联合化疗,基本就能恢复健康,一般不会影响患者寿命。
但如果胃癌没有及时发现、诊断、治疗,很可能会快速进展,转化为中期甚至晚期胃癌。癌细胞一旦转移,就很难彻底消除了,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越来越精细,胃癌的发病率反而越来越高。
更糟糕的是,胃癌的早期症状也总是“静悄悄”,很容易和其他普通胃病混淆,让人放松警惕,所以不少患者发现时已经处于中期,错过了理想的治疗时机。
一
饭后4个现象,暗示胃癌“来临”
01左上腹痛
通常表现为左上腹部持续性的隐痛或钝痛,特别是在饭后加重,严重时可能放射至背部或肩部。初期疼痛不明显,很容易忽略,随着疾病进展,疼痛会越来越严重,甚至难以忍受,需要采取措施缓解。
胃癌早期常见于胃部浅表区域,例如胃黏膜,胃黏膜受到损伤或炎症刺激时,会导致局部神经敏感性增加,进而引发疼痛。此外,胃部肿瘤压迫周围组织也会引起疼痛。

02反酸
反酸通常表现为口中酸味或胸部烧灼感,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吞咽困难或胸骨后疼痛。反酸持续刺激食管时,患者甚至会感觉呼吸困难。
胃癌早期不仅会影响胃黏膜,也可能影响胃部上端的贲门区域,导致下食管括约肌功能失调,刺激贲门和食管将胃里吃下的的食物“挤出去”。胃部肿瘤增大时,也可能压迫食管,加重反酸症状。

03嗳气
嗳气是指胃内气体通过口腔排出,类似打饱嗝的样子,但频率更高,时间更长,有时可以闻到嗳气有明显的酸腐甚至腐臭味。
嗳气的主要原因是饭后胃内气体积聚过多,无法正常排出。胃癌早期胃黏膜受损,影响正常的消化功能,胃内气体只能通过嗳气排出,损伤的胃黏膜坏死,发出腐臭的味道。
04呕吐
呕吐是胃癌早期常见的症状之一,食物或胃液从口腔排出,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吐血现象,常见于饭后,尤其吃了辛辣刺激性食物后更明显。
胃癌早期胃黏膜受损,胃部脆弱,饭后受到食物刺激会剧烈收缩,将食物吐出去。癌细胞还会导致胃黏膜破裂出血,呕吐时胃壁收缩,出血量增多,呈现吐血症状。
二
这4类高危人群,建议去做胃镜检查
01高龄人群
年龄超过50岁的人群是胃癌的高发人群,建议每1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问题。
02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高危因素之一,堪称“最重要”的高危因素,接近80%的胃癌患者均为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建议感染者每2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并且积极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03家族病史
家族中有胃癌或其他消化系统肿瘤病史的人群,建议每2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如果家族中有多个成员患病,建议缩短检查间隔时间。
04慢性胃病患者
患有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的患者,建议每1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如果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症状,应及时复查。
三
护胃防癌,先要“管住嘴”
01餐桌上的“防癌密码”
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有助于维持胃部正常的生理功能,减少胃部负担,预防胃癌和其他胃病。
吃软不吃硬:米粥、面条比煎饼、锅巴、炸糕更养胃。
吃温不吃烫:60℃以上食物会烫伤食道黏膜和胃黏膜。
吃鲜不吃腌:咸菜、咸鱼、腌肉、腊肉中都含亚硝酸盐,会损伤胃黏膜。
三餐定时定量:暴饮暴食伤胃,避免长时间空腹,晚餐少吃早吃。
02伤胃习惯黑名单
吸烟饮酒:烟草中的尼古丁、酒精饮料中的酒精,都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部损伤。
熬夜:胃黏膜受损时有自我修复的能力,但熬夜会打断修复,加重损伤,造成胃溃疡或反流性食管炎。
滥用止痛药:布洛芬、阿司匹林等药物会刺激胃黏膜,长期使用可造成胃溃疡,不能随意滥用,尤其胃病患者要慎用。
03胃喜欢的三个动作
揉腹操:饭后半小时,双手交叠顺时针揉腹100圈,能促进胃肠道蠕动,帮助消化。
收腹呼吸:饭后靠墙站立,后脑勺、肩胛骨贴墙,收腹深呼吸5分钟,防止胃下垂。
按摩养胃穴:中脘、神阙、足三里、胃俞、内关等穴位每天揉按3分钟,有助于护胃养胃。

你最近有胃不舒服的时候吗?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经历和疑问。
关注我们,在后台发送关键词“胃”,获取更多的护肾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