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批复湖北规划:打造1都市圈2座副中心城市,多城被委以重任

宏籍观看趣事 2025-03-29 04:50:23

近期,国家正式批复湖北规划,明确打造1个以武汉为核心的都市圈,以及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深化一主两副发展格局。在这一规划指导下,湖北不但将实现全面崛起,还将成为引领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那么被选中的城市都有哪些?湖北又将如何利用自身强大的区位优势,在重塑湖北经济版图的同时,带领中部地区崛起?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视频了解一下,观看的时候,不要忘记点赞和关注哦,感谢支持。

九省通衢—湖北省

九省通衢是个形容词,九省多为泛指,我国古代以九为尊。九省通衢旨在表明地理位置四通八达,交通极为便利。

湖北就是这样一个省份,《清史稿》有言湖北为长江上游要害,武汉尤九省通衢,自来东南有事必争之地。足见以武汉为省会的湖北,地理位置有多关键。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地处我国中部地区的湖北,几乎处在中国版图的心脏地带。东接长三角,西连成渝,北通京津冀,南达粤港澳。而湖北以处在京津冀、粤港澳一线与长三角、成渝一线交汇处优势,正好形成4小时高铁经济圈。

而凭借长江与汉江在此交汇的优势,湖北1061公里的长江干线,串联起8个地级市。使湖北成为长江经济带中,承东启西的关键腰腹。

综合来说,在地理位置方面,湖北是得中独厚。因此湖北不但具有全国交通网络交汇点的枢纽作用,还是承接产业链转移的重要跳板。

湖北为了充分发挥以上优势,也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湖北在规划中提出,深化一主两副发展格局,在实现省内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带领中部地区经济崛起。

湖北一主两副发展格局

湖北是国内最早提出强省会战略的省份之一,作为湖北的省会,武汉自身优势显著,得到强省会战略加持下,武汉经济发展迅速。

作为九省通衢的代表,武汉地理位置非常关键,长江航道与京广铁路再次交汇,不管是承东启西还是连南接北,都非常便利。

得益于长江与汉江再次交汇,以武汉为中心,以500公里为半径,足以覆盖全国10%左右的人口,和15%的GDP。通过高铁,从武汉出发,只需要四个小时,北上可以抵达京津冀,南下可以抵达粤港澳,向东可以直达长三角,向西可以抵达成渝。

即便是在航空方面,武汉天河与鄂州花湖机场,早已形成客运全球达,货运一日连的航空网络。

另外通过武汉港的铁水联运以及中欧班列,武汉对外已经具备江海直达、欧亚贯通的物流体系。基于武汉以上优势,使其充分发挥省会带动优势,湖北构建以武汉为中心,覆盖黄冈、鄂州、黄石、咸宁、仙桃、潜江、天门以及孝感等全域的都市圈。

武汉都市圈面积极大,成员众多。旨在通过交通枢纽升级,促进产业协同创新,疏解武汉非省会职能向都市圈内成员转移,让武汉有更多的空间和精力发展自身优势,带动都市圈协同发展,成为国家级经济增长极。

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任

通过地图,可以清晰发现湖北地形东西长,南北短。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而武汉处在湖北东部,对于湖北西部,即便武汉九省通衢,也难以带动。所以湖北选中,地处湖北西部的襄阳、宜昌两地,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分别构建城市群,在突破武汉一城独大难题的同时,通过与武汉形成铁三角发展格局,共同带动湖北全域发展。

襄阳与宜昌相邻,分立湖北西部。其中襄阳在北,宜昌在南。过去襄阳一直都是湖北第二大经济强市。但被宜昌后来者居上,如今襄阳位居湖北第三。宜昌成了湖北第二经济强市。

宜昌能够超过襄阳,凭借的是水电能源以及磷矿等资源。处在长江上中游分界处的宜昌,水能充沛,还有丰富的磷矿等资源。依托这些优势,宜昌打造了较为完善的以电力,石化,新材料等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实际上稍微落后一名的襄阳,自身实力也不差,具有工业基础雄厚以及交通枢纽两方面的优势,与宜昌之间的GDP差距也在微末之间。

在这次规划中,襄阳将凭借自身优势,与随州、十堰、神农架打造襄阳都市圈,齐心协力构建先进制造业基地。同时利用铁路、公路等枢纽优势,成为衔接河南、山西,促进中部物流与产业西进的重要地区。

宜昌将连同荆州与荆门,打造宜荆荆都市圈,着重发展智能制造、文旅等产业发展,在襄阳都市圈成为赣西北地区增长极的同时,宜荆荆都市圈将成为赣西南经济增长极。

一主两副格局即以武汉为主,以襄阳、宜昌为副,继续带动湖北全域发展。而除了一主两副格局外,湖北省内细化鄂州、荆州等地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旨在配合一主两副发展格局的同时,通过区域中心城市打造多层次城镇发展新格局。进而助力湖北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谢谢。

0 阅读:52

宏籍观看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