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诗社情节究竟在表达什么?作者突出了霸道的薛宝钗在坑史湘云

薇薇聊红学 2024-07-23 08:16:47



海棠诗社情节究竟在表达什么?作者突出了霸道的薛宝钗在坑史湘云

《红楼梦》中大观园群芳结海棠诗社,很多读者在这段情节中都读到了诗意画般的浪漫。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这些都是海棠诗社里的佳作。

可作者描写海棠诗社,只是要突出大观园群芳的灵性与才华,或者是将这些诗记录并流传下去吗?

并不是的。

整个海棠诗社这段情节,其实是作者描写的薛宝钗正传。作者要借用这段情节,让读者第1次看清楚薛宝钗的霸道,宝姑娘的精明以及坑人的手腕。

至于薛宝钗坑的是史湘云,那真的只是个巧合……

可正所谓无巧不成书,史湘云的到来,还有她的脾气秉性,都适合被薛宝钗去坑。

在大观园群芳结海棠诗社之前,读者看到的是艳冠群芳的薛宝钗:

这是宝钗的口碑:

忽然来了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之所不及

这是男主角宝玉眼中的宝钗:

想起“金玉”一事来,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

这是史湘云口中的宝钗:

我天天在家里想着,这些姐姐们再没一个比宝姐姐好的。

作者都已经把宝钗铺垫的这般美好了,在之后的情节中,读者该期待着看到一个完美的薛宝钗的细节了……

可事实呢?

事实是作者把薛宝钗铺垫的多美好,当薛宝钗正传,也就是作者描写宝姑娘的细节出现后,读者就会发现,作者打宝钗的脸打得是真狠。

整个海棠诗社及螃蟹宴的综合情节中,读者并没有看到一个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舍己为人的宝姑娘,读者能感受到的就是薛宝钗的霸道和算计。

此时读者再回来看一下海棠诗社,海棠诗社为什么叫海棠诗社?

那是因为贾芸送的给贾宝玉两盆白海棠:

因忽见有白海棠一种,不可多得。故变尽方法,只弄得两盆。

为什么贾芸送宝玉的是白海棠,而不是其他的花呢?

白色的花读者能联想到什么?

在《红楼梦》的特定情境下,白色的花始终指代薛宝钗。

薛→雪→白色:

薛宝钗吃的冷香丸,其主要成分是白牡丹,白荷,白芙蓉,白梅花的花蕊。

而海棠读者又能联想到什么?

海棠花签,香梦沉酣,这不正是史湘云吗!

看到这时,读者您是否会觉得我说的话还有点道理,并非是小编我心眼歪、只能看见宅斗污蔑宝姐姐。

顺便说一句,评论区说我污蔑宝钗时,有一句经典的说法,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当然薛宝钗并非大奸大恶,她和贾雨村不同,我也从未上纲上线把她说成女版贾雨村,若说宝钗:

生情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

她还配不上!

宝钗是个低配版的贾雨村,她生性霸道、巧立名目,对外宣传品格端方之名,暗藏算计之心……

宝钗这些算计,全部体现在群艻结海棠诗社的过程中。

一.一波三折的海棠诗社

大观园群芳结海棠诗社的过程其实一波三折,只是很多读者很善良,没看出来罢了。

其实海棠诗社真正的发起人是探春:

娣虽不才,窃同叨栖处于泉石之间,而兼慕薛林之技。风庭月榭,惜未宴集诗人;帘杏溪桃,或可醉飞吟盏。

探春为何要发起海棠诗社?

这是很多读者从没注意过的点。

探春是有雄心大志的人,而志大才疏由此产生的眼高手低则是很可怕的,相信这么简单的道理,她自己也是明白的。因此,探春在各方面找角度来历练自己。

按照正常的流程,豪门小姐会有母亲教导着学习管理家务。

可探春等不来这个流程。

探春是个庶女,又有王夫人这种的自私、霸道的嫡母,她想学管家业,非常难!

因为王夫人根本不教她。

就算是探春协理大观园的时候,王夫人也只是把一摊工作直接丢给探春,这期间,王夫人没有为探春撑过一次场面、给过任何助力。

全靠探春自己在苦苦支撑,而那时候她多大?也就还15岁左右……

她的管理经验从何得来?

探春邀群芳结海棠诗社,如果整个流程都由探春一个人走下来的话,其实能让三姑娘积累很多管理经验。

同时呢?

结诗社这种事,在探春的长辈,荣国府的豪门贵妇贾母、王夫人眼里,就是一群小孩子取乐开party而已,她们基本上不会出面干涉。

这更让探春管理诗社有了可操作空间……

探春的理想很丰满,可现实很骨感。

探春想主导结一个诗社,也会有人出面来掣肘,来给探春掣肘的两个人,分别是李纨和薛宝钗。

先来说李纨:

李纨会允许大观园群芳结诗社吗?

那是自然!

李纨同样出生一个书香门第,遥想当年未嫁时,她在自家和小姐妹也少不得玩文字游戏的,那时的她,也是个有活力、才气十足的姑娘,她的热情,就像那美的如喷火蒸霞般的杏花……

可谁让她成了寡妇呢,成为寡妇后的她,只能当众展示出一副枯木死灰般的样子,她的未来只有一条路,就是用一生的贞洁去为荣国府守牌坊。

在这样的大条件下,她能获得美誉和良好的物质保障。

可谁愿意天天装啊!

李纨也有着明媚的青春,当终于有了诗社这个可以让她绽放青春的突破口时,她是当仁不让的要成为主人的。

李纨也来了,进门笑道:“雅的紧!要起诗社,我自荐我掌坛。前儿春天我原有这个意思的。我想了一想,我又不会作诗,瞎乱些什么,因而也忘了,就没有说得。既是三妹妹高兴,我就帮你作兴起来。”

李纨想成为社长,大观园群芳无人敢反对,她是大嫂子,在大观园中就是小姐妹家长般的存在。

在《红楼梦》的时代,是无人敢质疑家长尊严的。

同时呢?

李纨想要做社长,也有管束小姐妹的意思,诗社如果无人管束,任由小姐妹随便说话那真会出乱子的。

贾宝玉会说:花气袭人知昼暖,这都是暧昧;

薛宝钗会说:冷烛无烟绿蜡干,这暗藏少女怀春;

林黛玉会说:良辰美景奈何天,这是偷看违禁书籍;

惜春会说:性中自有大光明,这太冷清忌讳……

群芳说的这些诗要是被贾政听到了,贾政必然会痛斥他们:不知学好,只是学了些精致的淘气!

这是探春无法预见和管理,却要由李纨承担责任的事情,谁让李纨是长嫂。故而,李纨必须主动承担诗社管理者的责任。此时,读者再来看李纨对探春的掣肘,就变成了一种必然和甜蜜的负担。

可薛宝钗就不一样了,宝姑娘凭什么对诗社指手画脚?

海棠诗社是由探春发起,并在荣国府建立的,也就是说,海棠诗社就是荣国府内部发起的小圈子,探春做主也好、李纨说了算也罢,总之,这件事情该由荣国府的人进行主导。

海棠诗社如果换一个社长,是宝玉、三春、林黛玉都可以。林黛玉的身份是特别的,她是荣国府的养女,不是外人。

而其他的人,比如薛宝钗、史湘云和后来的薛宝琴、邢岫烟、李纹、李绮等等,她们只需要跟着诗社一起凑趣儿开party就好,至于诗社如何管理,同地们无关。

实际上,这些人也大都是这么做的。

特别的人,就是薛宝钗。

在海棠诗社中,薛宝钗从未把自己当成组员,她对自己的定位是女主人。

真不知道宝姑娘的这份自信从何而来,这叫什么?

这叫霸道。

薛宝钗的霸道,贯穿海棠诗社成立的整个过程。

探春发起海棠诗社是很突然的,她并没有同任何人先商量过,而是直接邀请众人商量诗社该怎么办:

今因伏几凭床处默之时,因思及历来古人中处名攻利敌之场,犹置一些山滴水之区,远招近揖,投辖攀辕,务结二三同志盘桓于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虽一时之偶兴,遂成千古之佳谈。

人与人之间一般的相处方式,是客随主便,也就是说在这个时间点,薛宝钗是没什么话语权的,宝姑娘少说话,才叫品格端方、随份从实。

可实际上呢?

宝钗直接就摆起了主人的派头:

宝玉道:“这是一件正经大事,大家鼓舞起来,不要你谦我让的。各有主意自管说出来大家平章。宝姐姐也出个主意,林妹妹也说个话儿。”宝钗道:“你忙什么,人还不全呢。”一语未了,李纨也来了……

只有宝玉,才会把结诗社这种在绝大部分眼中开是party的事情,当成是一件正经大事,而忘了长幼有序。

当时李纨还没有到秋爽斋,大嫂子还没到场,宝玉和其他姑娘是不能开始商量事情的,这是对长嫂的基本尊重,是不应该疏忽或遗忘的。

这时候读者再来看这句话:

宝钗道:“你忙什么,人还不全呢。”

宝姑娘的这句话说得对吗?

有读者会认为,因为我不喜欢宝钗,就会说宝钗的这句话说得不对。

非也,宝钗的这句话说得非常正确,而且时间选得也恰当。宝钗的算计,就藏在这些表面上得体之处,让读者很难看出来,需要有人去解读。

这句话轮得到宝钗去说吗?

就是读者应该注意到,可似乎又忽略了的问题……

当时在秋爽在现场的,有宝玉的堂姐贾迎春,也有宝玉的妹妹探春,由她们其中任何一个出面提醒宝玉,都比外人薛宝钗更合适。

这时候有读者会说,就贾迎春那种二木头的性格,她哪能注意到这种事。若是姐姐迎春没看出来,那么提点宝玉的任务才落到探春身上,探春会注意不到这些细节吗?

不会的,读者都是站在上帝视角,都知道探春有多精明、能干,人家在贾母、王夫人面前都能混得如鱼得水,更何况这些些小事,探春一定能为宝玉提点到位的。

探春提点宝玉的前提是,二姐姐迎春不出头,这时,探春才好出面。

而宝钗呢?

宝钗就是掐着探春一定要先谦让一番的这个时间点,先把这句话说出去了。

这时候,宝姐姐的状态,仿佛海棠诗社的发起人不是探春而是她自己。

这时候,宝钗已经抢了探春的风头。

然后呢?

李纨道:“二姑娘四姑娘起个什么号?”迎春道:“我们又不大会诗,白起个号作什么?”探春道:“虽如此,也起个才是。”宝钗道:“他住的是紫菱洲,就叫他‘菱洲’,四丫头在藕香榭,就叫他‘藕榭’就完了。”

这段情节,没有什么情绪、也没有什么冲突,就是平平的叙述,很多读者并没有注意。

读者的注意点在前一部分,群芳为自己起别号,李纨叫稻香老农,林黛玉为潇湘妃子,探春称蕉下客,这些很有意思的情节都发生在上一段。

当这些会作诗的人都起了名别号之后,身为大嫂子的李纨,很自然地就会关心起那些不大爱作诗的姑娘,身为长嫂,李纨不可厚此薄彼。

贾迎春和贾惜春愿不愿意参加诗社的活动,答案很简单,虽然她们懒得作诗,却并不代表她们不愿意和小姐妹一起玩儿啊!

比如探春召集大家结诗社,迎春和惜春也是积极参加的。

一面说,一面同翠墨往秋爽斋来,只见宝钗,黛玉,迎春,惜春已都在那里了。

迎春和惜春的才华未体现在诗词上,她们未必能给自己取一个优雅的、或是有趣的别号,这时候小姐妹该怎么办?

很简单,正常的小姐妹会帮助她们取别号,这种事情,总要大家互助才好。

可宝钗呢?

这个时候宝钗体现出来的,可没有任何的品格端方之处,宝姑娘说的话多霸道啊!

她不给其他人说话的机会;

也不问人家迎春和惜春同不同意,就直接把贾家两个姑娘的别号给定下来了。

宝姑娘若真才华横溢,取两个让众人称赞的别号,也算她还尊重荣国府的姑娘。

可读者请看,宝钗的小嗑说得多硬气:

他住的是紫菱洲,就叫他‘菱洲’,四丫头在藕香榭,就叫他‘藕榭’就完了。

这时候,我都要替迎春和惜春抱不平,凭什么呀!宝钗区一个客人,凭什么反客为主到这个份上!

客人欺负到主人头上,薛宝钗够霸道了吧。

宝姑娘究竟在想什么?

宝姑娘究竟在算计什么?

此时的薛宝钗,在疯狂地试探大观园群芳对她的容忍程度,如果大家对她的容忍度高,她之后的行为会更霸道。

毕竟宝姑娘身上带着金玉良姻这个噱头,人家宝钗是想在荣国府做主人,而不是做客人的。

看上去优雅的海棠诗社,被薛宝钗一个人变成了名利场。

李纨没有容忍宝钗的行径,她立刻抬高迎春和惜春两个妹妹的身份:

若是要推我作社长,我一个社长自然不够,必要再请两位副社长,就请菱洲藕榭二位学究来……

李纨要让宝钗明白,她冲着宝钗是婆婆亲外甥女的身份,可以对宝钗礼让三分,可宝钗也必须明白,荣国府姓贾,还轮不到宝钗当家作主。

碰了钉子的宝钗会收敛吗?

宝钗试探一下群芳对她的容忍度就够了吗?

不可能。

人家是真霸道。

宝钗要在荣国府释放一种信号,仿佛她未来会成为这里的主人。

这一次,宝钗又被算计谁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别人都被李纨护着,宝钗也不好马上就下手。群芳第1次结海棠诗社谁没来呀?自然是史湘云。骗骗诗呆子、铁憨憨史湘云,对宝钗来说还真是件容易的事。

二.螃蟹宴,宝钗坑惨了史湘云

螃蟹宴的本来意义,是史湘云为加入海棠诗作的一个东道,因此可以称得上是海棠诗社的一部分。

自然,靠史湘云的个人财力是请不起一场螃蟹宴的。原因就是,世家小姐的零用钱也没有那么多。

荣国府姑娘,每个月的月钱是二两银子;

史湘云的月钱,是每个月几吊钱。

读者不要以为银子的购买力就一定大于铜板,如果史湘云的月钱是每个月三吊钱的话,她的零花钱是比荣国府的姑娘还要多的。

顺便说一句,史湘云在史家受婶婶的气,日子过得不好,这些都是薛宝钗故意带节奏弄出来的,不是事实。

薛宝钗这么带节奏,目的就是为了算计史湘云。包括这场螃蟹宴,都是薛宝钗的算计。

很多读者都被薛宝钗带节奏带进去了,他们认为薛宝钗出钱出力圆了史湘云的面子,帮史湘云办了一场螃蟹宴,顺便给海棠诗社作东,这么好的宝姐姐你还要黑她,小编你是不是为了黑而黑?

我承认,一场螃蟹宴的花费巨大:

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了。

我个人觉得刘姥姥的计算未必准确,薛宝钗在荣国府办螃蟹宴,酒水的价格之贵,不是刘姥姥这种村妇能能懂、能算清的。

就比如很多农村妇女,认为几十块钱一瓶的白酒已经很贵了,可在有钱人眼里,上千块钱一瓶的酒都未必算得上高档……

螃蟹宴的花费,必然不止20两银子!

这费用,是史湘云做女孩一辈子都还不上的。

钱还不上,史湘云欠薛宝钗的就是人情债,人情在从来都是最难还的。

史湘云的钱不多,可人家是真正的豪门小姐有着巨大的人脉圈,薛宝钗要的就是这个。

其实从一开始,史湘云就被薛宝钗算计进去了。

海棠诗社做一个东道要多少钱,现在咱们就来仔细算算:

大观园群芳结海棠诗社,其实是很简朴的活动。

待书一样预备下四份纸笔,便都悄然各自思索起来。

史湘云如果作东海棠诗社,使用纸笔是不需要花钱的。只要她说一声,李纨和王熙凤都会帮她准备好这些东西。

迎春又令丫鬟炷了一支“梦甜香”。

这即记时的梦甜香,史湘云也不用花钱准备,随便向哪个小姐妹要几支就够了。

还有呢?

史湘云要是愿意为群芳备一些茶水、点心、干果,她作海棠诗社的东道就已经很周到了。

堂堂荣国府,不至于用茶水还要跟史湘云要钱,湘云只需要吩咐一声,下人就能帮她准备。

史湘云唯一需要花钱的地方,就是准备点心和干果。

这些东西对于史湘云来说并不贵,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几个丫鬟凑钱为宝玉备的果碟花了三两二钱银子。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可是有16个人参加,而海棠诗社呢?

李纨、贾宝玉、三春、薛宝钗、林黛玉,再加上史湘云自己一共才8个人。

史湘云准备一两银子的零食足够了。

这才是史湘云自告奋勇作东道,李纨并没有阻拦的原因。花这一点的小钱玩儿,史湘云还出得起。

诗社作东不需要花几个钱,薛宝钗是完全清楚的,可她偏偏不告诉史湘云的真相,反而带节奏吓唬了史湘云一番:

你家里你又作不得主,一个月通共那几串钱,你还不够盘缠呢。这会子又干这没要紧的事,你婶子听见了,越发抱怨你了。况且你就都拿出来,做这个东道也是不够。

史湘云本来就是个铁憨憨又信任薛宝钗,她被宝钗这么一吓,直接就吓懵了,她完全想不到去问问别人该怎么办。

此时咱们做一个假设,假设史湘云向两位嫂子李纨或王熙凤请教一下该如何作东,那她完全不用欠薛宝钗一份人情。

薛宝钗算计史湘云已经算计到了骨头里,几百年之后,却还有很多读者认为薛宝钗对史湘云好,真没处说理去了。

我说薛宝钗在算计史湘云,自然有足够的论据。

先假设一下,如果由薛宝钗出面请贾母赴家宴,贾母会去吗?

答案是不可能。

贾母和薛宝钗的社会地位是云泥之别。贾母是国公夫人,真正的顶级豪门贵妇,薛宝钗算什么?宝姑娘不过就是一个商人的妹妹罢了,如果不是有王夫人的面子罩着,像薛宝钗这样身份的姑娘,是没有资格见贾母的。

薛家唯一能请动贾母的人,就是薛姨妈。

再假设一下,薛姨妈请贾母赴家宴要花多少钱?

贾母随便给王熙凤凑份子过生日,就凑了大概100多两银子,贾母身为长辈为孙媳妇过生日,可以简单点办。

可反过来,对于薛姨妈来说贾母是长辈,薛姨妈要是请贾母吃席,必然得认真操办,这一顿饭,没个200两银子恐怕下不来。

这时候读者就能看出螃蟹宴的意义了,薛家是典型的商人思维,她们要用尽量少的钱办更大的事。

同样是请人吃饭,薛姨妈花200两银子就是普通的宴请,可薛宝钗花上几十两银子,已经是天大的人情了。

同时呢?

当薛宝钗都能请动国公夫人贾母赴家宴的时候,薛家人自然可以对外带一波节奏,仿佛薛宝钗就是荣国府未来少奶奶的不二人选了,这一波操作,又能让薛家的股票大涨。

可史湘云呢?对比薛宝钗的收获满满,史湘云就惨了。

次日湘云便请贾母等赏桂花。贾母等都说道:“倒是他有兴头,须要扰他这雅兴。”

史湘云请贾母赏桂花,贾母为什么没有拦着,为什么不先问问史湘云有没有能力组织这种家族宴会?

在这个时间点,贾母会想当然的以为,是史家安排史湘云出面来办这个宴席的。史家也是豪门,不缺请人吃饭这点钱。

史家是贾母的娘家,史家请荣国府的贵妇吃饭,那是在给贾母撑脸面,贾母当然会高高兴兴地领着众人出席。

如果贾母早知道螃蟹宴的实际出资人是薛宝钗,她根本不会来。

有人在评论区怼我,说薛宝钗又没告诉贾母钱是她出的,贾母怎么知道螃蟹宴和宝钗有关?

这就是明摆着的事,在荣国府运作一场螃蟹宴,需要很多人齐心协力的工作才行。

同时荣国府人多口杂,太多的人都会看到螃蟹是如何运来的,又是怎么上桌的。

周瑞家的道:“早起我就看见那螃蟹了,一斤只好秤两个三个。这么三大篓,想是有七八十斤呢。”

如果在其中忙忙碌碌的,全是荣国府和薛家的人,一个史家的人都没有,这场螃蟹眼自然同史湘云无关。

如果真是史家给荣国府来送螃蟹,那领头的管家媳妇,是有足够的脸面来给贾母请安,同时转达史湘云的叔叔婶婶对贾母的问候的。

可这一切都没有发生,这个时候贾母就会疑惑了,史湘云这孩子究竟在干什么!

以贾母国公夫人的身份和地位,她身边的管事媳妇和丫鬟没一个是吃素的,自然都极懂得察言观色和能干。

贾母有疑惑,这些下人会立刻动用自己的人脉圈去查找原因。

薛宝钗在替史湘云办螃蟹宴,这件事情就是公开的,贾母身边的下人随便问问就能查出来。

然后呢?

贾母很自然地会觉得,史湘云这孩子办事怎么这么不靠谱,一点儿都不把史家侯门的体面当回事,之后也很自然地会疏远史湘云。

“便是老太太想不起我来,你时常提着打发人接我去。”

史湘云算是被薛宝钗坑惨了!

薛宝钗会怎么看史湘云?

史湘云的一切薛宝钗都不在乎,人家宝姑娘在乎的是给自家打广告和开拓市场,人家想要达到的目的是在荣国府说了算。

有了金玉良姻这个广告之后,宝钗是真把自己定位成未来的宝二奶奶。

为此,宝姑娘可以巧立名目不断试探。

海棠诗社刚建立起来的时候,是有一套完整的规矩和流程的:

探春道:“明日不如今日,此刻就很好。你就出题,菱洲限韵,藕榭监场。”

海棠诗社,有人出题,有人限韵,有人监督,然后呢?

海棠诗社是命题作文,即所有人都做一个题目,比如初次结社大家作的都是《咏白海棠》。

可才第三天,这些规矩就全被薛宝钗改了。

改规矩的事情,赖不到史湘云的头上,因为史湘云没有赶上群芳第1次结海棠诗社,诗社的流程她不知道。

从结果倒推流程,有玲珑心的人都能完成,就比如林黛玉、薛宝钗、李纨、王熙凤都行。可史湘云是个铁憨憨,这对于她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史湘云作东群芳结海棠诗社,规矩全是由薛宝钗重新制定的:

宝钗想了一想,说道:“有了,如今以菊花为宾,以人为主,竟拟出几个题目来,都是两个字:一个虚字,一个实字,实字便用‘菊’字,虚字就用通用门的。

读者在看宝钗说这句话的时候,大概率会被宝姐姐的才华折服,因此会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人家荣国府姑娘定了的规矩,宝钗都被改掉了事实。

海棠诗社的命题作文,先是被宝钗改成了题目自助餐。

宝钗玩的就是规矩中的漏洞,然后巧立名目,为自己服务。

宝钗明着就把海棠诗社的规矩给改了,然后还有人夸她才华横溢,不得不说这也是本事。

然后呢?

限韵这件事情,也被薛宝钗给改了。

宝钗道:“我平生最不喜限韵的,分明有好诗,何苦为韵所缚。咱们别学那小家派,只出题不拘韵。原为大家偶得了好句取乐,并不为此而难人。”

薛宝钗最喜欢把荣国府贬低成小家气派,哪怕人家贾府是国公府,当年的贾源是开国功臣。

荣国府群芳定的规矩被宝钗说成小家派,荣国府的人在薛宝钗的嘴里也没见过世面,在后文中,宝姑娘是连贾母都敢贬低的:

宝钗笑道:“这东西虽然值钱,究竟不过是药,原该济众散人才是。咱们比不得那没见世面的人家,得了这个,就珍藏密敛的。”

宝姑娘究竟要干什么?

宝钗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让自己在荣国府当家做主。读者只需要认真抠海棠诗社这段情节中的细节,就能看出薛宝钗有多霸道了。

腹黑的宝钗,不屑梨蕊三分白,不配梅花一缕魂。

这正是: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0 阅读:4

薇薇聊红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