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地区之争

云飞四海 2024-12-09 14:55:47

北极,通常指的是北极地区,即北极圈(北纬66°33’)以北的广大地区,包括极区北冰洋、边缘陆地及岛屿、北极苔原带和泰加林带,总面积为2100万平方公里,约占地球总面积的1/25,其中陆地面积近800万平方公里,归属于8个“环北极国家”,分别是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挪威、冰岛、瑞典和芬兰,约700多万居民生活在北极地区。北冰洋则属国际公海。北极地区气候寒冷,常年被冰雪覆盖。

然而近一段时间,北极突然成为一个国际热点,俄罗斯、美国、丹麦、加拿大等国家纷纷展开对北极地区的争夺。2007年8月2日,俄罗斯北极科考队在执行代号为“北极2007”的北极深海考察期间,俄罗斯知名极地专家、国家杜马副主席奇林加罗夫等人乘坐深海潜水器在北极点附近4261米深的北冰洋插上了一面钛合金制俄罗斯国旗,以宣誓俄罗斯对此地区的主权权利。此消息传出后随即引起各国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

随后,美国、加拿大、丹麦等国对此公开表示不满,并纷纷采取抗衡行动。8月6日,美国派“希利号”重型破冰船进入北极开展科学考察活动,搜集北极海底数据并绘制地图,以明确阿拉斯加的北部边界。8月10日,加拿大总理宣布加政府将会在北极建立2个新的军事设施,包括一个军事基地和一个深水码头,此举意在宣誓主权,说明加拿大将长期驻守这一地区。加拿大总理表示:“加拿大在北极拥有实际、持续和长期的主权。”丹麦政府也宣布派科考船前往北极搜集地质数据,希望借此强调对北极的主权。

其实,对于北极的争夺由来已久。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和丹麦等国家一直谋求对北极地区的主权和利益。苏联时期,苏联政府就曾对北极提出过领土要求。早在20世纪20年代,苏联、美国、加拿大、丹麦等国曾就瓜分北极达成协议,规定各国极地部分的水域和领土应该视为国家领土。按照该协议,苏联获得了以科拉半岛、楚科奇自治区以及北极为基准点确定的三角地带,面积为120万平方公里。事实上,苏联地图一直都将这个水域划为其领海。苏联解体后,其继承国俄罗斯继续沿用了这一划法。

1997年俄罗斯正式签署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根据该公约,俄罗斯对“北极三角地带”的划法不具有主权。随着俄罗斯国力的恢复和大国意识的不断增强,俄罗斯极力打算收回“北极三角地带”。2001年12月,俄罗斯曾向国际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申请,要求把本国专属经济区扩展到“罗蒙诺索夫海岭”海域,但该要求被委员会以俄方提供调查资料和数据不足为由予以拒绝。

2008年7月15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公布了新版《俄罗斯对外政策构想》,其中三次提到开发北极资源。据了解,2009年俄罗斯将向联合国递交证据,证明罗蒙诺索夫海岭是俄罗斯大陆架延伸,以实现对其拥有权。2009年3月26日,俄罗斯《生意人报》消息人士获悉,莫斯科准备成立北极部队独立集群,用于在各种军政局势条件下保障北冰洋地区俄罗斯部分的安全。此外,根据俄联邦安全会议制定的国家北极战略,该地区将划归联邦安全局管辖,计划在2016年前将其变成“俄联邦主导战略原料基地”。

可见,随着对北极争夺形势的加剧,俄罗斯在不断加强在北极的科学考察,增强其在北极的战略力量存在。美国对于北极也雄心勃勃。1983年,美国总统里根签署了《美国的北极政策》议案,强调美国在北极地区有着独特的关键性利益,指出北极直接关系到美国的国家安全、资源和能源开发、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等。次年,美国国会正式通过了《北极考察和政策法案》,将美国对北极的科学研究、经济利益和战略考虑三者联系在一起。苏联解体后,美国对北极的科学考察不及俄罗斯、加拿大和丹麦等国。

在2007年8月2日俄罗斯的“插旗”行动之后,美国随即采取行动:第一,宣布俄罗斯的行动不具备法律效力;第二,迅速派出“希利号”重型破冰船到北极进行科考;第三,美国国会审议拨款1亿美元用于维护海岸警卫队掌控下的3艘破冰船,并加大投入再造2艘重型破冰船;第四,美国政府积极寻求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可见,美国在积极增强自身探索和掌控北极地区的实力,为进一步争夺北极地区创造有利条件。加拿大早在1907年就提出了关于划分北极地区岛屿的“扇形原则”。所谓“扇形原则”是指以陆地领土的东西两端的经度子午线为界,向北延伸至北极点的扇形区内的陆地为国家领土的原则。

1926年该原则得到苏联支持,但却遭到其他一些国家的反对。因而此种主张也没有成为国际法的规则。20世纪50年代,加拿大曾宣布对北极地区享有主权,随即又引起国际社会的抗议。国际法庭对此的裁决结果是:此后100年如果没有人对加拿大的宣布有异议,这个宣布方可生效。因此,加拿大在积极寻求拥有北极主权的同时,也在阻止别国对北极的主权要求。为了强化自己在北极的军事存在,加拿大于2004年8月在北极有争议地区进行了“独角兽行动”军事演习。

为了宣示对北极的主权,加拿大继而又于2007年4月派兵对北极进行了8000公里的巡逻,并首次进行千人规模的反恐军事演习。在俄罗斯的“插旗”行动后,加拿大政府如前所述采取了系列行动以宣示自己对北极的主权,不惜重金建造破冰船,并加强对北极地区的巡逻保卫能力。而最为环北极地区的丹麦对北极地区也极为重视,积极参与对该地区的争夺。丹麦政府通过科学考察,搜集北极地质数据,从而证明北极至少部分北极地区是丹麦领土的延伸。丹麦政府于2005年宣称:北极与丹麦所属的格陵兰岛由罗蒙诺索夫海岭连接,要求对北极拥有主权。在俄罗斯的“插旗”行动后,丹麦加强了对北极的科考,力求寻找证据证明罗蒙诺索夫海岭是丹麦领土格陵兰大陆架的延伸。

一向平静、寒冷的北极缘何成为争夺的热点?首先,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北极被称为“地球最后的宝库”,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石油、煤炭能源、矿藏资源以及丰富的钻石资源。俄罗斯能源部的报告显示,仅在俄罗斯领海范围内的北冰洋所蕴藏的矿物价值就高达两万亿美元。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在可预见的将来北冰洋海底资源的开发将成为可能。此外,北极海域的渔业资源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经济全球化、国际能源日益紧缺的当今世界,北极地区由于其丰富的资源将会对整个世界产生重大的影响。能源储备是重要的战略储备,特别是被称为当今世界经济血液的石油资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可以说,俄罗斯国力的复兴在一定意义上就是靠丰富的能源。因此,各国对北极地区的争夺也是各国对该地区能源的争夺,反映了北极地区的巨大经济价值。

其次,北冰洋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这也是俄罗斯等诸国对北极进行科考的重要原因之一。北极是连接亚洲、欧洲、北美洲的水上捷径。海权论的创立者马汉认为,“控制海洋,特别是控制具有战略意义的狭窄通道,对于大国地位至关重要”。美国杰出的国际关系学者米尔斯海默也强调指出,“海洋作为巨大水域对于地面投送能力的阻遏作用对于防御外敌入侵、维护国家主权具有重要作用,制海权对于国家军事力量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不论是在冷战期间还是苏联解体后,对俄罗斯和美国而言,北极水域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冷战期间,为争夺北极地区美苏两国的战略核潜艇曾在北冰洋水下进行过激烈的角逐。苏联解体后,美国及其盟友极力压缩俄罗斯在中东欧的战略生存空间,积极推进北约东扩,在独联体国家内部发动“颜色革命”。俄罗斯虽对美国及其盟友的这种行为表示强烈反对,但由于国内存在着经济、政治等诸多问题而收效不大。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欧洲的出海口处于北约各国的围堵之中。因此,俄罗斯为维护本国的战略安全,积极参与争夺北冰洋,谋求扩大战略空间。如果北冰洋通航,那对于俄罗斯来讲是非常有利的,表现在:第一,俄罗斯北方舰队可以自由出入北大西洋将对美国东海岸、欧洲西部造成威胁。第二,俄罗斯北方舰队还可经过白令海峡对美国的西海岸形成一定的压力,并且可以窥视整个东北亚。因此,对于俄罗斯而言,为在同美国的战略争夺中处于有利地位,控制北冰洋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俄罗斯的行为及战略目标对于美国及西方社会来说是一种很大的威胁。因此,美国极力参与对北极的争夺,而北冰洋附近国家也表示出对本国国家安全的担忧。

再次,北冰洋是重要的潜在交通要道。20世纪初叶,挪威人阿蒙森就曾经从太平洋出发沿加拿大努纳武特地区北部沿岸一路向东,取道巴芬湾、戴维斯海峡,直抵格陵兰岛南端,成功开辟了西北航道。不过,当时的西北航道对于普通商船来说并不安全,经济上也不可行。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该航道的通航条件大大改善。在不久的将来,往来欧、亚和北美的商船就可取道北冰洋航行,从而降低了运输成本,使得罗蒙诺索夫海域的渔业、航运、能源等效益倍增。因此,各国对北极地区的争夺也是对航线控制权及航线沿途岛屿的争夺,这种争夺之势愈演愈烈。

最后,对北极之争是对北极大陆架主权之争。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一部明确界定北极地区归属的法律。《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目前得到世界各国普遍承认的一部海洋法,但也没有明确规定北极地区的归属。该公约第76条规定:“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延伸,扩展到大陆外边缘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如果从测量领海宽度量起到大陆边外缘的距离不到200海里,则扩展到200海里的距离,但不能超过350海里。”第57条规定:“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的200海里以内为沿海国专属经济区。”一些国家正是利用法律条款的缺陷向200海里以外的海洋提出大陆架主权要求。

由于横跨北极中心区域的罗蒙诺索夫海岭呈弧形环绕在地球北端,海岭的两头分别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加拿大以及丹麦的格陵兰岛自治区相望。因此,俄罗斯、加拿大、丹麦三国都对该海域提出过大陆架主权要求。然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还有这样的规定,各国在提出有科学依据证明其大陆架在海下绵延而产生了领土的自然扩张时,可以向联合国大陆架边界委员会申请往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以外扩张海底开发权,申请国必须在承认该公约生效十年内提出申请,否则将面临永久失去扩张领土的权利。

2001年,俄罗斯提交申请给该委员会,但被退回要求搜集更加完整的数据。2007年8月2日,俄罗斯北冰洋底插上国旗就是在为疆界扩张寻找依据。2006年,挪威提交申请。而加拿大则必须在2013年和2014年前递交申请方才有效。因此,俄罗斯、丹麦、加拿大、美国等国不惜斥巨资以搜集地质数据为目的进行北极科考工作,以给扩展本国海域主权范围提供科学依据。

由于北极地区丰富的资源储量、重要的战略地位及相关国际法的缺失使得该地区成为国际热点地区,成为大国争夺的新战场。根据联合国法律,南北极作为全人类的共同财产,任何国家和个人都不能据为己有。随着1961年6月23日《南极条约》的生效,各国对南极主权的争夺被冻结。但对于北极问题,目前尚无类似条约。由于各国在北极问题上的重大分歧和争议,北极地区问题的妥善解决尚需时日。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