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宇航级芯片:未来必定是星辰大海

王累评文化课程 2025-01-27 05:11:04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每一颗卫星、每一艘飞船都承载着人类探索太空的梦想与渴望。而在这背后,离不开一颗颗小小的芯片——它们如同大脑中的神经元,指挥着航天器的运行。在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的背后,宇航级高端芯片的研制历程是一段充满挑战与奋斗的传奇,更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赞歌。

长久以来,宇航级高端芯片一直是中国航天领域的一块短板。每年,国家因进口芯片而花费巨额资金,这不仅增加了成本,更在关键时刻可能受制于人。为了打破这一困境,航天电子772所的科研人员们踏上了自主研制的征程。他们深知,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真正实现航天事业的自主可控。

2002年,772所正式投入宇航级CPU芯片的研制工作。这是一条充满未知与挑战的道路,但科研人员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一步步向前迈进。经过数年的艰苦攻关,2006年,第一代宇航级CPU芯片终于研制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在宇航级芯片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11年11月20日,国产首枚32位空间用CPU随试验卫星四号成功升空,实现了“中国芯”在太空的遨游。这一刻,无数科研人员的泪水与汗水交织在一起,他们终于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成果在太空中闪耀。此后,宇航级芯片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2015年7月25日,两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100%使用了国产宇航CPU芯片,这标志着中国在宇航级芯片领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这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夜以继日的奋斗与付出。他们放弃了节假日,牺牲了与家人团聚的时光,只为那一颗颗小小的芯片能够早日飞上太空。副总工程师于立新曾感慨地说:“在‘航天芯’的研制过程中,我们选择了完全自主研发的道路,这是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但也是我们必须走的路。”

与我国日常使用的手机、电脑芯片不同,宇航级芯片工作在极端恶劣的太空环境,对可靠性、稳定性以及抗辐射能力的要求极高。因此,对于宇航级芯片来说,成熟稳定的工艺往往比一味追求先进制程更加重要。我国科研人员在宇航级芯片研制过程中,选择了看似“落后”的1.5微米制程技术。这一技术虽然在民用领域早已被淘汰,但在航天领域却是久经考验、成熟可靠的“老兵”。

正是这一选择,让我国在宇航级芯片领域实现了自主可控。2025年初,我国航天芯片生产线罕见曝光,采用的正是1.5微米制程技术。这条生产线的曝光,标志着我国已经完全掌握了宇航级芯片的核心技术,实现了从设计到制造的全流程自主可控。这一成果的背后,是科研人员们对自主可控的执着追求和对国家航天事业的无私奉献。

在宇航级芯片研制的历程中,不得不提的是被誉为“中国龙芯之母”的科学家黄令仪。她的一生充满了奋发图强的爱国情、矢志不渝的报国志和勇攀高峰的强国梦。黄令仪曾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匍匐在地,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她用一生践行了自己的诺言,为中国的芯片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黄令仪的科研生涯始于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她见证了新中国从一穷二白到繁荣昌盛的历程,也亲身经历了中国在芯片领域从依赖进口到自主研制的转变。在“龙芯”的研制过程中,黄令仪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不断突破技术瓶颈。她的坚持与执着,激励着无数科研人员为中国的芯片事业奋斗不息。

黄令仪的一生,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中国芯片事业的天空。她的离去,让无数人为之扼腕叹息,但她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她留下的“龙芯”,不仅是中国芯片事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激励后人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

中国宇航级高端芯片发展成果显著,在航天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龙芯1E和龙芯1F抗辐照处理器,具有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能满足航天级芯片对可靠性、稳定性的严格要求,已成功应用在北斗卫星、天宫空间站等各种航天器上。

龙芯3A抗辐照型北斗三号卫星的“心脏”使用国产龙芯3ACPU,截至2020年,就有10颗北斗导航卫星搭载了龙芯3号CPU。玉龙810A采用多种先进AI技术,包括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内部架构为多模态AI设计。2024年11月26日,航宇微宣布玉龙810A已成功应用于多个商业卫星,可用于气象监测、地质勘测及环境监控等。

SoC2008基于SPARCV8体系结构,面向空间应用的高性能、低功耗的32位抗辐射片上系统芯片,计算性能超过86MIPS@100MHz。2012年10月首次应用于实践-9B卫星星载计算机的主份核心芯片,是国内第一款在轨飞行的SoC芯片。

SoC2012集成四个SPARCV8内核,性能超过300MIPS80FLOPS@100MHz。2015年首飞,基于其设计的新一代抗辐射加固星载计算机,体积、重量和功耗仅有同类传统星载计算机产品的一半,性能是现有产品的20-60倍,性能指标超过了欧洲和美国的同期同类产品。

SoC2016国内第一款面向卫星控制、数据处理、图像处理一体化综合应用的异构多核SoC产品,集成SPARCV8架构高性能LEON4处理器核和DSP数字信号处理器、浮点处理器等,计算性能超过800MIPS200MFLOPS@200MHz,功耗不大于3瓦,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航天智装的轩宇空间专注于高可靠性存储芯片的研发,运用先进的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在确保芯片在极端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同时,提升了其数据处理能力,为卫星、探测器等航天设备提供了强大而可靠的数据保障。中国卫星为提高产品的集成度,提高产品竞争力,完成了导航芯片研发升级,打造了北斗三代宇航级芯片核心产品。

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中,中国的宇航级高端芯片将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照亮着前行的道路。而那些为这一事业默默奉献的科研人员们,将永远被人们铭记在心。他们的故事,将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0 阅读: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