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亲征3次东吴,1次有所斩获,1次被疑兵吓跑,1次羽盖被抢走!

黑白说历史 2025-02-08 08:56:57

大家好,我是黑白说历史。

在三国的君主中,论军事能力,最强的无疑是魏武帝曹操。

同期的刘备、孙权比之都逊色不少。

在第二任君主中,魏国的曹丕,战绩似乎更为尴尬。

曹丕短暂的一生,御驾亲征了3次东吴,遗憾的是,仅首次有所斩获,后两次:1次被疑兵吓跑,1次副车羽盖还被抢走!

有所斩获

222年,刚刚篡汉不久的曹丕,在得知孙权夷陵之战取胜后,不再俯首称臣,异常愤怒。

魏吴联盟走向破裂。

为此,曹丕特意撰写了《伐吴诏》:

南征进军,以围江陵,多获舟船。斩首执俘,降者盈路。牛酒日至。

曹丕的决心非常坚定,派了3路大军齐头并进。

西路大军:曹真主帅,击破孙盛,击退诸葛瑾,包围江陵城,最终被朱然阻挡。

中路大军:曹仁主帅,被朱桓击破,唯一一路惨败的大军。

东路大军:曹休主帅,大破吕范,攻杀吴军数千人,唯一一路取得实际战果的大军。

眼看着曹军整体胜利在望,奈何突遭病疫,双方最后只能握手言和。

这一次南征,总体来说战绩还算不错。

最遗憾的莫过于大司马曹仁,谢幕战竟然落得一场惨败,令人唏嘘!

百里疑城

224年,曹丕再次御驾南征。

在决定出兵前,辛毗曾经苦口婆心劝说他,陛下呐,如今不应该大动干戈,应该安居乐业、养精蓄锐,静待更好的时机。

曹丕反问他:难道我要把东吴这个后患留给子孙后代吗?

辛毗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周文王把商纣留给周武王,是明智之举。

言外之意,不就是说,陛下你军事太菜了,别打了。

曹丕哪能忍啊?最终还是出兵了。

不过,吃一堑长一智的曹丕,这次没有冒然出动三路大军,而是采用龙舟站队,徐徐推进。

在经过淮河,进入寿春后,曹丕的大船队很快抵达广陵,准备渡江作战。

这时候,曹丕却隔江远远望见对面建业有一座百里灯火通明的大城池!

这便是东吴名将徐盛的百里疑城:

他建议在建业城周围修筑围栏,布置稻草假人,架上火把,江面再放置战船,营造了一座绵延百里、似乎内藏雄兵数十万的长城。

曹丕有点望洋兴叹:东吴果然有人才,目前来看尚不是图取的好时机啊。

加上曹军战船遭遇风暴,曹丕所乘的龙舟差点覆水,只能选择撤军。

羽盖被抢

曹丕的性子是越来越急了,上一年才认为东吴有人,时机未到。

225年,也就是次年,他又再次御驾南征。也许是他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吧。

这次,劝阻他的是蒋济。蒋济认为,夜观天象,这大江可能会结冰,对于大军的行进不利。

曹丕不信邪,依然带着水陆大军抵达广陵,先是做好了阅兵动员,接着就准备开战了。

没想到江面有的部分果然结冰,大军压根没法渡过长江,谈何攻克江南?

曹丕感慨:这是苍天要阻断南北两岸啊!最终也只能选择撤军。

结果,曹丕这次撤军没那么顺利,当时东吴的孙韶派了部将高寿,统领着敢死营500勇士追击。

他们抄了近道,突然杀出,打了曹军一个措手不及。

曹丕的副车羽盖都被高寿给抢了,差点交代在那里了。

返回京城不久后,曹丕就病逝。有人认为,他就是这次遭袭受到惊吓,给吓死的。

结语

曹丕的3次亲征,可以说呈现一次不如一次的趋势。

这既与他本身军事能力一般,准备不够充分有关,也与东吴的防范越来越充足不无关系。

当然,天公不作美自然也是一个因素。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吴录》)

你如何评价曹丕的3次御驾亲征呢?

欢迎评论区留言,友善交流!

0 阅读:20
评论列表
  • 2025-02-09 16:57

    其实挺好的,曹丕军事能力一般,但治国可以啊。 曹魏皇帝质量放历代看,都还可以的,就是命短了…… 曹丕征东吴不吃好,但孙刘两家伐魏也吃不了好。感觉二代孙权军事水平最拉,理由不多说,至于刘禅,人家都没亲征过,就不算军事能力了。[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