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黑白说历史。
很多人喜欢三国,自然有演义武评的原因。
抛开小说故事,真正的三国,精彩之处还在于战争,特别是那些以少胜多的名场面。
今天,就来盘点一下,汉末三国时期,曾经主导过以少胜多战役的10大名将。
注:排名相当主观,不要太认真。
No.10郝昭——陈仓耐考王郝昭在陈仓成名战之前,一直在曹魏河西一带兢兢业业地参与平叛任务。
奉命驻守陈仓后,郝昭迅速修筑加固城池,积极备战。
诸葛亮出兵散关后,抵达陈仓,得知城池坚固,就派了郝昭老乡靳详劝降,奈何未果。
郝昭凭借着1000多士兵守城,对峙诸葛亮的数万大军。
双方攻防演练了20多天,诸葛亮终究因为粮草耗尽和担心援军将至,只能撤军。
No.9罗宪——永安表心志首先更正一个不少人会犯的错误:罗宪完成永安之围的时候,是魏将,而不是蜀将。
罗宪由于在中央的时候不肯屈服于黄皓,因此被贬到巴东,做了阎宇的副手。
蜀汉灭亡后,罗宪凭着两千人马,坚定不移地守护永安城,保障了军民安危。
期间,东吴方面先是派了盛宪和谢询率水军和陆军企图攻占永安,被罗宪识破并击退。
后来,步协西征,同样被罗宪击破;陆抗又率三万大军,依然也没能啃下罗宪这块硬骨头。
No.8麹义——先登破白马麹义本才是袁绍集团的第一猛将,奈何在演义中被设定为炮灰,成了赵云出道的第一个经验包。
他常年生活在凉州地区,打小吸收了羌胡彪悍的作战风格与技艺。
从韩馥转投袁绍后,麹义为后者四处征战立下赫赫战功。
最高光的界桥之战,麹义亲率800先登死士蛰伏前头,辅以一千弓弩手静待公孙瓒。
当公孙瓒的一万白马义从呼啸而来时,迎接他们的是麹义有如洪水猛兽的800死士,以及骤雨一般的流矢!
No.7赵云——一身是胆也赵云的形象在演义中几乎是完美的存在,正史的他谈不上多强,却也打过以少胜多的战役。
汉中之战,刘备集团最终能取胜,赵云的这次作战起到比较关键的作用——汉水之战。
根据记载,赵云当时仅带了几十名骑兵,最终救回包括黄忠、张著在内的队友。
返回营寨后,自知兵力悬殊的赵云,使出了一招空寨计,偃旗息鼓,埋伏弩手,成功将疑心重重的曹军击破。
这场战役,承接黄忠的袭取粮草,给予曹操士气打击,仅仅不到两个月,亲征汉中的曹操只能退军。
No.6满宠——老将尚能饭满宠是一位有勇有谋的人物,酷吏出身的他做事都带着一股狠劲。
在协助曹仁守住樊城后,满宠开始独当一面,主要负责对吴的军事任务。
在满宠镇守下,孙权的来犯几乎都是吃瘪的状况。
234年,孙权仗着曾经让他闻风丧胆的张辽已经去世,再次对合肥新城有想法,带了十万大军前来。
满宠募集几十名勇士,利用浇油火烧的松枝放火烧毁吴军器具,并发射流矢,还射杀了孙权的侄子孙泰。
No.5王平——低调的大师很多人知道王平,是因为他在街亭之战替蜀军兜住了底裤。
正是这场战役,让王平一跃成为蜀汉集团后期的中流砥柱,也是继魏延、吴懿之后的汉中大佬。
244年,兴势之战,为了稳固政权的曹爽发动伐蜀战争,出动了十万大军。
当时汉中守军不足三万人,有人建议弃关等援军再抢回阳平关。
王平否决这个提议,并派部将据守兴势,自己亲率后军坐镇山头策应,最终成功痛击魏军。
No.4霍峻——孤城却不倾霍峻是一个实力大于名气的大将,他也是刘备的宿将。
刘表病逝后,霍峻带着旧部加入刘备,并跟随其入川。
在刘备和刘璋反目成仇后,刘备只留下霍峻,带着数百士兵,驻守葭萌关。
这葭萌关乃刘备在蜀地最后的退路,张鲁最先派人企图用诡计来抢占葭萌城,奈何被霍峻识破。
刘璋则直接动武:派了向存、扶禁统领万人兵团围攻葭萌关将近1年,结果反被霍峻抓住机会出其不意斩杀向存。
No.3周瑜——谈笑灭曹军周瑜最初就与好友孙策一起创业江东,做出了不小的贡献,算是合伙人之一。
孙策被刺身亡后,周瑜以军事大佬的身份开始辅佐孙权,尽心尽力为他规划蓝图。
208年,曹操大举兴兵,企图一战平定江南、一统天下,周瑜力排众议、力主抗曹。
周瑜作为赤壁之战吴军左都督(右都督是程普,但实际周瑜就是名义上的总指挥),以三万部队决战曹操几十万大军。
最终,周瑜采纳黄盖火攻计,一把火烧毁曹军战船,水陆并进,击溃对手。
No.2陆抗——东吴的余辉是陆抗而不是陆逊?没错,因为夷陵之战双方势均力敌,远不是演义所写的兵力悬殊。
反而是陆逊之子陆抗,打过一场教科书般的以少胜多战役——西陵之战。
陆抗算是东吴后期唯一的名将,他主要负责镇守边陲抵抗晋军。起初西陵城步阐举众降晋。
陆抗迅速反应并派军进围西陵,围而不攻,同时部署好军队严阵以待前来支援步阐的晋军。
最终,陆抗凭借超高的军事素养,打破晋军的合击之势,以三万吴军,大败晋军八万,成功擒杀叛将步阐。
No.1张辽——勇者必胜也张辽能排第一,可不仅仅是因为逍遥津之战,白狼山之战的含金量同样不遑多让。
白狼山的时候,情况很凶险,曹操的先锋队突然遭遇乌桓的骑兵大军。
诸将畏战,张辽却自告奋勇成为临时总指挥,一举在白狼山击溃乌桓大军,阵斩蹋顿,斩获颇丰。
逍遥津之战,张辽先亲率八百勇士杀孙权前部军队一个措手不及,并收割了吴军大将陈武。
之后,等到孙权大军围攻合肥未果撤退之际,张辽再次率数千精锐出击,一举击溃吴军,杀得对方闻风丧胆。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晋书》、《英雄记》、《后汉书》)
以上,就是汉末三国,主导过以少胜多战役的10大名将,以及非常主观的排名。
前三名都是进了武庙的人物,排在前三,个人觉得还是比较有说服力的。
你有什么不同看法吗?或者还知道哪些以少胜多的汉末三国名将?
欢迎评论区留言,友善交流!
陆抗都斗不过满宠[笑着哭]要知道后者可是曹公初期属下到了这人家多少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