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快速读懂古典诗歌?

毒小寨文化 2024-05-14 05:20:40

诗歌语言精炼优美,是文学冠冕上的明珠。但诗歌鉴赏也一直是教学的难点,考试的痛点,失分的灾点,读不懂、做不对、没套路、靠蒙猜,是语文玄学中的玄学,那如何快速读懂古典诗歌呢?

一、读题目

以这首诗为例,没有题目,确实有点难懂,甚至只能当做谜语来猜: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但有了题目——《风》,整首诗立马迎刃而解:

(风)解落三秋叶,(风)能开二月花。

(风)过江千尺浪,(风)入竹万竿斜。

题目富含信息,往往可以告诉我们写作的时间、地点、事件、背景、体裁、情感基调等,如杜甫《春夜喜雨》,“春夜”是时间,“喜”是情感基调,“雨”是情感对象,了解了这些,诗歌也就读懂了一半。

二、读作者

每一个诗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中,都有着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教育背景,故而也就形成了独特的价值取向和作品风格,了解诗人的这些价值取向和作品风格,对于阅读其作品助益很大。

如李白豪放飘逸,浪漫主义,喜好夸张与想象;杜甫沉郁顿挫,现实主义,往往写实且悲悯;白居易明白晓畅,现实主义,喜欢讽喻和感伤……,这些都是阅读其诗歌的一把钥匙。

三、读诗家语

诗歌语言凝练跳跃,不同于散文小说,自成体系,若能了解“诗家语”的特点,便可循序渐进,抓住本质。

诗歌语言有跳跃性,需要“完形”“补白”,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意象堆叠,需要串联成画。

诗歌语言凝练简洁,常有成分省略,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当为“山河破碎(像)风飘絮,身世浮沉(如)雨打萍”,如“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当为“草枯(所以)鹰眼疾,雪尽(所以)马蹄轻”……

诗歌语言讲求韵律,限制字数,所有常有语序倒装现象,如“属国过居延”当为“过属国居延”,如“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当为“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

四、读注释

注释往往解释疑难词句,提供写作背景、目的等重要信息,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和作品风格,这些注释能大大降低诗歌的阅读难度,是读懂诗歌的有力助手,善加利用,诗歌也就不再难懂,问题也就可迎刃而解了。

如: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根据注释①不难揣测本诗会表达作者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根据注释②则能了解作者贬官后对物是人非、世态炎凉的感慨和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而注释③则降低了尾句的阅读难度。

一读题目,二读作者,三读诗家语,四读注释,循序渐进,鞭辟入里,大致读懂是没有问题的。

当然,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真正要读懂古典诗歌,提升文学素养,多读多练,方是正道。

0 阅读:17

毒小寨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