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俄航天服寿命指标差距断崖:美100次,俄仅12次,中国意外

璟中玩转世界 2025-03-29 04:38:03

在太空探索中,宇航员需要特定的服装来对他们进行应有的保护,因此航天服就成为了必需品。

航天服虽然不大,却集合了多项科技,目前能完成航天服制作的国家也就只有中国、美国和俄罗斯,因造价不同,使用寿命也不同,美国能用100次,俄罗斯能用12次。

那么,中国的航天服能用多少次?和美俄两国相比,又有着多大的差距?

造价差距

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又或者是俄罗斯,培养一名宇航员都需要花费很多资源,再加上太空环境的危险性,所以宇航员的航天服也就需要进行特制。

航天服虽然带有服装的属性,但并不仅仅只是服装,更需要为宇航服提供更多的保护,比如中国的舱外航天服,除了基础防辐射、防高低温以及调整压力外,更多了一套生命保障系统,可以更好辅助宇航员执行舱外任务。

因为多加了许多属性,这也就造成航天服的制造价格是比较高昂的,比如美国的舱外航天服,虽然依旧被称做航天服,但实际上是一整套机动装置,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航天服,造价也高达5亿美元。

和美国航天服的高昂造价相比,中国的航天服则会相对便宜很多,即便是功能属性比较多的舱外航天服,造价大约为3000万人民币左右,像舱内航天服这种功能属性比较少的航天服,造价就在10万人民币左右。

这中间还是有着比较大的差距,而俄罗斯的航天服在造价上则会更加的低廉一些,因为俄罗斯的舱外航天服虽然进行了迭代,但依旧有着很大的限制。

这是因为俄罗斯目前所使用的“海鹰”航天服诞生的非常早,那时为登月计划做准备的应该是苏联,而那个时候“海鹰”初代航天服设计问世,不过因为一系列事情的发生,并没有真正制造出来。

后来,苏联解体等一系列事情的变革,俄罗斯在探月时,将“海鹰”初代航天服的设计上进行了升级设计,并制造出了“海鹰”D型舱外航天服。

随后,俄罗斯对航天服又做了不同的分类,目前最新版本的应该是“海鹰”MKC型舱外航天服,但都是改版,所以造价也就并不高。

使用寿命

俗话常说“一分价钱一分货”,这句话也很好体现了舱外航天服上,三个国家在舱外航天服的造价上不同,使用寿命自然也就不同。

美国目前所使用的舱外航天服也叫“EMU舱外机动装置”,目前的使用寿命为15年100次。

作为当下最先进的航天服,EMU舱外机动装置采用模具化设计,许多零件可以替换,这使得维护和修理变得更加容易,通过替换零件的方式能够实现寿命的延长,算是比较便捷的航天服,而且还可以进行回收。

不过,相比美国的舱外航天服,俄罗斯和中国的舱外航天服上,其实都有着很大的差距,首先就是俄罗斯的舱外航天服,这些年俄罗斯的情况并不是秘密,所以在航天服上虽然花费了不少心思,但仍然有些很大缺点。

目前,俄罗斯最新航天服已经做了材料升级,让舱外航天服的使用寿命变得更长,但即便如此,也只有12次的使用机会,在使用寿命到达最大后,也并不能回收,只能销毁。

不过,相比俄罗斯的舱外航天服,中国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其实情况要好上一些,新一代的“飞天”航天服的对外宣传使用寿命是3年15次,但是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即便是在完成19次出舱任务后,依旧是能够使用的。

这个数据远远超出了当年规定的数据,这也说明了“飞天”舱外航天服的使用寿命上还存在着一定的上升空间,尽管如此,“飞天”航天服也是不可回收的。

不过,相对俄罗斯和美国而言,中国在航天方面的各种领域起步都是比较晚的,如今能够达到这样的情况也已经非常优秀,相信伴随着科技的进步,“飞天”在使用寿命上可以变得更长一些。

三国航天服的不同

中美俄三国其实在舱外航天服的研究上,都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比如美国早期的舱外航天服是根据宇航员的体型来定制组合组件配置,这就需要在地面进行维护和维修,算是地基型舱外航天服。

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和工作的需要,美国再次对舱外航天服进行了升级,让舱外航天服也能够满足轨道基的需要,并且对于在轨维修性,以及延长使用寿命和是微生物与污染物控制上着重做了提升。

在这一点上,中俄两国则是有着一定的共通性,因为中俄两国都是能够通过调节控制适应不同体型的宇航员,比如中国的“飞天”舱外航天服,身高1.6米到1.8米之间都能够满足使用,适体性方面会更好一点,算是轨道基舱外服。

除了这些外,针对于宇航员所以解决的生理问题三国也做了不同的设计,有时宇航员执行舱外任务可能需要数个小时,如果着急上厕所的话,根本就来不及回到空间站。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在舱外航天服里增加了尿液收集系统,可以给宇航员一个比较舒适的感受,而且相对也比较卫生。

而美国的舱外航天服则是根本就没有类似的设计,索性让宇航员直接使用尿不湿,也能够解决这一问题,俄罗斯则是设计了便器,并且设计了特制的男士短裤,也一样能够解决需要。

除此之外,三国的舱外航天服可以说各自有各自的特点,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的舱外航天服可能会更加便捷使用,给宇航员提供更为强大安全的保障,让他们能够更加愉快的完成舱外任务。

信息来源:

澎湃新闻——航天科普|“飞天”舱外航天服约3000万元,却不能带回地球,原因是啥?

光明网——各国舱外航天服知多少,一探究竟

澎湃新闻——世界各国舱外航天服有什么不同?

2 阅读:1508
评论列表
  • 2025-03-31 11:00

    舱外的航天服不可回收更好一点。舱外航天服要面临高能射线、太空垃圾威胁,高速度可以轻易击穿钢板,尤其微小不可见的太空垃圾,击穿了还找不到破损点。与其缝缝补补舱外太空服,不如全套换新更安全

璟中玩转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