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死了,一了百了。不管是清白还是玷污都已无法改变,她也无法为生前身后名再做辩驳。只是她在死后还心心念念于贾府的未来之祸,托梦给王熙凤交代两件未雨绸缪之事,终究没能救得贾家。
《红楼梦》曲子中,关于秦可卿的又叫《好事终》,就在影射贾家之败。

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富贵有尽,雕梁画栋终蒙尘的败家景象。源于秦可卿的花容月貌,引发贾珍为皮肤滥淫而爬灰,成为败家导火索。追根溯源,贾敬对贾珍的养不教,才是连累贾家被抄家灭亡的根源。业孽因果都因“情”而起。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好事终》所讲的真相,就是贾珍不肖,爬灰导致秦可卿自尽而死。他为了掩盖死因小错,大肆操办葬礼酿成大错,为贾家日后抄家埋下两个导火索。

一、葬礼僭越使用“坏了事”的义忠亲王老千岁的樯木棺材板,暴露出贾家老臣不恭不敬之心。
二、葬礼引出北静王等四王八公,不得圣旨而擅自出席,暴露出先帝老臣们的结党不臣之意。
封建王朝的王公贵族,按照礼制不能随便参加他人的“婚丧嫁娶”。第六十三回贾敬死后,曹雪芹又补了一段皇帝下旨的情节作为作证。
天子听了,忙下额外恩旨曰:“贾敬虽白衣无功于国,念彼祖父之功,追赐五品之职。令其子孙扶柩由北下之门进都,入彼私第殡殓。任子孙尽丧礼毕扶柩回籍外,着光禄寺按上例赐祭。朝中由王公以下准其祭吊。钦此。”(引第六十三回)
皇帝下旨“朝中由王公以下准其祭吊”,才是合理合规,反衬出秦可卿葬礼上四王八公等人的违规出席。而这些人僭越礼法,藐视皇权,尽显骄狂自大的老臣悖逆之态,与醉骂的焦大何其相似。尤其北静王接见贾宝玉时,接连做的三件事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一、将御赐的鹡鸰香念珠随便送给贾宝玉,表现出对皇帝的“不敬”。
二、宣扬自己受海内众名士青眼,聚集在王府中既有养士嫌疑,也有标榜追随者众的“不臣”之意。
三、邀请贾宝玉常去王府聚会,实为拉拢亲近贾府,表现出“不轨”企图。
贾府就是在此时受到北静王所诱,与其日渐亲密,最终于蒋玉菡出场时,以蒋玉菡背弃忠顺亲王投奔北静王,以及史家与冯家联姻,代表了双方的正式结党。

尽管皇帝在秦可卿葬礼后就发现苗头,给了贾府最后机会:晋封贾元春为贤德妃,以作安抚。但贾府利令智昏,以为皇帝服软而人人面有得意之色。更是踊跃响应太上皇的旨意修建大观园,操办元春省亲盛事,不顾皇帝的立场与颜面,彻底让皇帝对他们死心。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既然贾府不忠不顺,与北静王结党图谋不轨,对皇权产生严重威胁,最终被抄家也就在情理之中。

秦可卿“生”,是为贾宝玉作“情”之启蒙;“死”则为贾家败亡拉开序幕。正应了“宿孽总因情”的“好事终”主旨。没有前世之情,何来今生贾宝玉与钗黛的终身误,又何来贾府之败。因果循环,不外如是。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