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小雪飞花至,梁冬万物藏。”
时光如织,悄然间已拥入了冬天的怀抱,迎来了冬天的第二个节气——小雪。
清晨,轻轻推开阳台门,一股清冽的寒风迎面扑来,带着几分刺骨的凉意,让人不禁打了个寒颤。
很难想象,就在上周的同一个清晨,天气还是那般温暖,与如今判若两季。
福州这座南国之城,虽无北国风光那般的银装素裹、漫山白头之景,却也自有一番独特韵味。
再冷的冬天,街头巷尾依然绿意盎然、富有生机,显得不那么孤寂与寒凉。
小雪时节,寒意渐浓,人们纷纷寻觅着那份属于自己的温暖与安宁。
此时,最适合在家中的小院里,或是阳台上,煮上一壶热腾腾的茶。
袅袅升起的茶香,将周身寒意驱散,舒心与安宁油然而生,连时间都变得缓慢而温柔。
独自在家煮茶,却也有些注意事项不可不知,以下三点皆为关键。
《2》
关键一:不用养生壶煮茶。
日益注重健康生活的当下,身边有不少人都是养生壶的忠实爱好者,只需轻轻一按开关,就能煮出一壶简易汤品。
操作简便,是养生壶的最大优势。
内置多种程序,只需选择相应的模式,养生壶便会按照设定好的流程进行煮制,时间一到便自动跳转到保温状态。
固定化的操作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解放双手,却也带来了不够灵活的弊端。
一体式的养生壶,功能模式不可随意更改,这就意味着,煮一壶茶至少要等上十分钟。
对于白茶来说,这样的时间实在太过漫长。
持续的高温沸煮,茶叶容易被煮烂,内含物质尽数析出,从而使得茶汤变得浓酽苦涩,难以入口。
平日煮茶,一旦茶汤开始沸腾就应立刻关火,让各类成分的释放保持在可控范围内,养生壶便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养生壶的另一缺点,便是使用后清洗着实麻烦。
尤其是壶盖的橡胶密封圈,吸附性极强,即便经过多次清洗,也依然容易残留气味。
之前煮过的黄芪、红枣等食材的气味,很容易在密封圈上残留,进而影响后续煮茶的风味。
使得茶汤的香气与口感变得混杂不堪,严重降低了品茶的乐趣与体验。
对普通家庭来说,专壶专用显然不太现实,因而不少人最后只能把养生壶当做烧水壶使用。
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提倡茶友们选择电陶炉与玻璃壶的搭配,操作难度也不高。
少了橡胶圈的影响,玻璃壶更能还原白茶的自然本味。
先烧水后投茶的方法,煮茶时间更短,且完全由自己掌控,手动煮茶最能确保茶汤浓度适中,实用性强。
《3》
关键二:新白茶不适合直接煮。
受到围炉煮茶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在家中也开始尝试模仿。
煮上一壶香气四溢的茶汤,再摆上几份茶点,独自消磨时光,也别有一番乐趣。
但网上也有不少反面例子,他们由于对白茶的了解不深,干茶用的是当年的新白茶,煮出的口感与想象中相差甚远。
新白茶的储存时间还不算久,内质仍处于较为活跃的状态,苦涩物质保持着一定占比。
哪怕是2克的标准投茶量,短短十几秒的时间,茶汤也容易煮得过浓,发挥不出新白茶清新鲜爽的优势。
用茶壶煮白茶,选择那些经过至少一年物质转化的陈茶或老茶,将会更加适宜。
以三年陈的老白茶为例,长时间的储存过程中,受到活性酶的作用,苦涩物质的含量已经大幅降低。
同时生成的黄酮类物质更加温和,为茶汤增添了几分醇厚与甘甜。
与新茶时期相比,老白茶的内质更加稳定,只要控制好投茶量与煮茶时间,就能轻松收获一壶醇厚饱满的茶汤。
倘若是寿眉饼茶和荒野冬片的新茶,那么更加推荐先泡后煮的做法。
先用白瓷盖碗以沸水冲泡,保持5克的精准投茶量,并做到快出水,逐次感受风味的层次变化与递进。
待到七八冲后,茶汤的滋味开始逐渐变淡,但深层次的物质还未真正析出。
此时再将叶底投入茶壶煮制,便是最佳的补充方法。
由于养分已经消耗了大半,用冷水煮茶也不怕煮得过浓。
反而能更充分地利用茶叶的剩余物质,将好茶滋味释放到极致,尽显深厚底蕴。
《4》
关键三:避免从早喝到晚。
茶壶一次煮出的茶汤量,是盖碗冲泡的数倍,再加上电炉具备的保温功能,上午煮的茶,能慢悠悠地喝到傍晚。
这样的做法,虽然在任何时刻都能让人享受一口温热的茶汤,但换来的是香气滋味缺失的代价。
茶叶中的芳香物质一旦激发,便会持续不断地向四周散发香气。
历经十几个小时的漫长间隔,原本浓郁的茶香早已变得淡薄且微弱。
与此同时,营养物质也在这一过程中悄无声息地流失。
后续饮用茶汤时,渐渐便能发现,口感不如先前那般饱满,品鉴完整度明显欠缺。
另外,尽管煮茶减少了投茶量来控制浓度,但从早到晚的浸泡与反复加热,依然阻止不了苦涩物质的过量析出。
这样一来,原本甘醇可口的茶汤,渐渐变得口感滞涩,大量咖啡碱成分的存在,还容易干扰睡眠质量。
体质较为敏感的茶友,长时间饮用这样的浓茶,有可能引发肠胃不适的症状,影响身体健康。
当然,一个人在家时,煮茶同样不失为一种自在随心的生活方式,享受浓郁纯正的好茶风味。
关键在于,应根据个人的饮茶需求适量煮制、及时饮用,不浪费高山白茶的珍贵价值。
《5》
在这宁静而清冷的季节里,独自煮上一壶老白茶,更是大自然带来的温暖与慰藉。
透过玻璃壶,看着茶汤颜色逐渐变化,却依旧明净澄澈,心境仿佛也得到了升华。
细啜一口热汤,香醇稠滑,芳香落水,渐渐的有些迷离。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